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本杰

作品数:127 被引量:576H指数:13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49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3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军事
  • 1篇理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94篇股骨
  • 85篇骨头
  • 84篇股骨头
  • 79篇坏死
  • 48篇股骨头缺血
  • 47篇血性
  • 46篇股骨头缺血性
  • 42篇缺血性坏死
  • 41篇股骨头缺血性...
  • 37篇头坏死
  • 37篇骨头坏死
  • 36篇股骨头坏死
  • 25篇关节
  • 23篇骨瓣
  • 19篇手术
  • 19篇骨折
  • 19篇干细胞
  • 18篇血管蒂
  • 15篇血管
  • 15篇疗效

机构

  • 123篇大连大学附属...
  • 9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大连大学
  • 2篇遵义医学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中心...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庄河市中心医...

作者

  • 126篇王本杰
  • 119篇赵德伟
  • 41篇郭林
  • 37篇杨磊
  • 30篇崔大平
  • 27篇谢辉
  • 25篇王卫明
  • 24篇刘保一
  • 22篇田丰德
  • 19篇王威
  • 17篇孙强
  • 15篇傅维民
  • 15篇刘宇鹏
  • 12篇黄诗博
  • 11篇张耀
  • 9篇尉晓蔚
  • 8篇王铁男
  • 7篇于晓光
  • 7篇李志刚
  • 7篇邱兴

传媒

  • 12篇中华显微外科...
  • 10篇中华医学杂志
  • 10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2007第二...
  • 4篇第二届全国创...
  • 4篇中国生物材料...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2009年全...
  • 3篇全国髋关节外...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2篇2005’全...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9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20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12篇2008
  • 10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强龙联合内毒素诱导犬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建立使用1次低剂量内毒素联合连续3次高剂量甲强龙诱导杂种犬股骨头坏死模型,并观察所造成股骨头坏死的特点。方法动物模型组采用12个月龄中国健康杂种犬12只,先予犬静脉注射内毒素1次(9.0μg/kg),24 h后连续3 d每天行甲强龙肌内注射(18.0 mg/kg)。空白对照组4只,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末次注射2、4、6周后2组均行双髋关节数字化X线(DR)、磁共振成像(MRI)及病理组织学检查(Masson染色)。结果末次注射2周后动物模型组所有检查均未发现股骨头坏死的征象,4周后动物模型组Masson染色出现早期骨坏死表现,6周后动物模型组MRI及Masson染色出现较明显的早期股骨头坏死表现。结论采用1次低剂量内毒素联合连续3次高剂量甲强龙注射可造成杂种犬股骨头坏死模型。
谢志涛赵德伟江磊高文斌王威王本杰尉晓蔚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内毒素甲强龙磁共振成像杂种犬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多孔钽棒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被引量:6
2017年
背景: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法繁多,但效果均未得到肯定及统一,如何提升股骨头内骨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及提高股骨头修复后的生物力学支撑,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采用预先提取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联合带血运髂骨瓣转移及多孔钽棒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条件的28例成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预先抽取自体骨髓液,离心提取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2周后备用。采用带血运髂骨瓣转移、钽棒植入将骨瓣腾起恢复股骨头外形,并将预制的干细胞悬液注入植入髂骨瓣与股骨头软骨下间隙间。结果与结论:所有28例患者(36髋)均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后6个月(P<0.05),而这2个时间点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髋关节结果优13髋,较好15髋,良4髋,差4髋,优良率90%。说明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钽棒植入临床功能评价成功率高,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谢辉王子华赵德伟黄诗博王本杰王威崔大平
关键词:生物材料骨髓基质干细胞多孔钽棒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计算机导航指导下髓芯减压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计算机导航下髓芯减压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安全性及精确性,并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采用计算机导航下髓芯减压方法治疗的4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手术时间、放射线照射时间、出血量...
田丰德赵德伟郭林杨磊王本杰崔大平赵杰窦亚栋
文献传递
IGF-1在股骨头再造关节软骨化生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分析大转子骨瓣表面骨膜及腱膜等纤维结缔组织向关节软骨转化的规律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软骨化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液氮冷冻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的动物模型。左侧股骨头造模后即缝合关节囊,右侧股骨头根据分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A组(骨瓣治疗组):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进行股骨头再造;B组(骨瓣加Ad-IGF-1基因治疗治疗组):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股骨头再造,关节内注入表达IGF-1的腺病毒载体(Ad-IGF-1);两组动物分别于3,6,12,18,24周每批4只处死,对骨瓣进行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所有动物左侧冷冻区组织坏死,纤维状物覆盖,碎片样组织修复。组织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证实A组右侧骨瓣区自6周出现透明软骨细胞,B组右侧骨瓣区自3周出现透明软骨细胞,B组较A组修复效果好。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转子表面的骨膜及腱膜能够向关节软骨化生,IGF-1对大转子表面的骨膜及腱膜向关节软骨化生有促进作用,为ONFH的外科治疗及生长因子的应用提供基础。
于晓兵赵德伟王铁男王本杰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软骨化生免疫组化
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联合多孔钽金属棒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被引量:37
2014年
目的 探讨运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联合多孔钽金属棒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28例(36髋)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15例,女13例;年龄18 ~53岁,平均40岁.按ARCO分期:Ⅱa期8髋、Ⅱb期10髋、Ⅲa期9髋、Ⅲb期9髋.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提供股骨头血运支持,多孔钽棒植入腾起恢复股骨头外形.采用Harris评分和VA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及对比测量患者术前10 d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三维步态值进行比较,观察及分析患者术后步态改变的情况. 结果 临床28例(36髋)患者均随访6~ 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1);术后6个月与12个月随访时比较除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髋关节结果优13髋,较好15髋,良4髋,差4髋,优良率89.65%.通过三维步态结果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及变化,患者的步态逐渐趋于正常. 结论 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联合多孔钽棒植入临床功能评价成功率高,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赵德伟谢辉王本杰王威崔大平郭林杨磊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带血管蒂髂骨瓣多孔钽棒
带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赵德伟王本杰郭林崔大平田丰德刘保一杨磊王威
微创带血管蒂骨瓣转移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带血管蒂骨瓣转移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232例均为于我院手术且资料完整者,单侧发病,年龄22~55岁(平均39.8岁)。按 Ficat 分期标准分为,Ⅱ期114例,Ⅲ期96例,Ⅳ期22例。采用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83侧;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术66侧;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的大转子骨瓣转移术54例;联合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升支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术29例。切口平均长度9.8 cm。术后平均随访39个月(10~62个月),根据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根据手术前后 Ficat 分期改变进行影像学评价,对其中的58例进行手术前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明确坏死股骨头血运重建状况。结果术后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术前平均57分,术后平均87.8分),临床成功率为87.5%,影像学成功率为79.7%。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提示 Ficat Ⅳ期病例生存率较 FicatⅡ、Ⅲ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84)。56侧重建股骨头手术前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造影评估提示血管蒂充盈好,骨瓣血运丰富。术后16~58个月23例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其中 FicatⅡ4例,Ⅲ期11例和Ⅳ期8例。结论应用微创化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横支或联合双血管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瓣血供确切,股骨头血运重建良好,早中期随访疗效满意。
赵德伟王本杰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非解剖复位下股骨颈系统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2024年
背景: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很难获得解剖复位,作为一种新型内固定装置,目前关于股骨颈系统内固定治疗非解剖复位的股骨颈骨折尚是空白。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股骨颈系统内固定治疗未能获得解剖复位的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收集一名健康女性成年人的髋关节CT数据,利用Mimics 21.0、Geomagic Wrap 2021和SolidWorks 2020制作Pauwels角分别为30°,50°和70°的解剖复位股骨颈骨折模型,将以上3个解剖复位模型的骨折近端沿骨折线向上移位2 mm,得到3个不同Pauwels角的阳性支撑模型;相反,得到3个阴性支撑模型。使用SolidWorks 2020制作股骨颈系统内固定,并与以上9个模型装配。使用Ansys 19.0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记录2100 N应力下股骨和股骨颈系统的位移分布和最大位移、应力分布和最大应力。结果与结论:①Pauwels角为30°,50°,70°时,股骨颈系统最大应力均集中在螺栓与抗旋螺钉交界处,股骨最大应力集中在股骨内侧皮质,最大位移均分布于股骨头上部和股骨颈系统顶端;②Pauwels角为30°,50°时,股骨颈系统和股骨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情况均为阴性支撑>解剖复位>阳性支撑;③Pauwels角为70°时,股骨颈系统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情况为阴性支撑>解剖复位>阳性支撑;股骨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情况为阴性支撑>阳性支撑>解剖复位;④随着Pauwels角的增大,阳性支撑的生物力学优势在减弱,但均优于阴性支撑;当Pauwels角为30°时,阳性支撑比解剖复位更稳定;当Pauwels角为50°时,阳性支撑与解剖复位的生物力学差异变得更小;当Pauwels角为70°时,解剖复位的稳定性略优于阳性支撑;⑤提示股骨颈骨折在术中若难以达到解剖复位,但已实现移位2 mm以内的阳性支撑,应用股骨颈系统内固定可以得到稳定的力学固定,但是需要避免阴性支撑复位。
贾继斋殷贵鲲谢辉傅维民韩顺马英杰温准王本杰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有限元分析
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采用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条件的28例成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纳入标准:年龄在18~53岁间,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在Ⅱa~Ⅲb之间,并同意治疗方案者)。手术方式采用带血运髂骨瓣转移,恢复股骨头外形。治疗效果评价分别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及SPSS 19.0软件分析术前10 d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以及三维步态值进行比较,观察分析不同时间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疼痛及步态改变情况。结果本组28例患者(36髋)随访6~20个月,平均(12±3)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均优于术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F=813,VAS:F=108,P<0.01);术后6个月与12个月随访时的Harri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髋关节结果,优13髋,较好15髋,良4髋,差4髋,优良率81.65%。通过三维步态结果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及变化,患者的步态逐渐趋于正常。结论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临床功能评价成功率高,是治疗早中期年轻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赵德伟谢辉王子华王本杰刘保一杨磊
关键词:骨移植移植物骨坏死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微创技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观察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与传统椎间盘摘除术相比,显微外科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和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显微腰椎间盘摘除术(40例)和传统后路椎板开窗术(48例)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和手术疗效。突出间隙:L3—L4突出12例,L4-L5突出46例,L5~S1突出30例。常规术式术前腰椎JOA评分8—19分,平均12.2分。显微外科术式术前腰椎JOA评分7~19分,平均12.7分。结果2例常规术式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予缝合修复。所有病例经10~3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无神经根损伤、马尾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常规术式术后10个月JOA评分(24.0±2.6)分,优良率为87.5%。显微外科术式术后10个月JOA评分(24.2±2.8)分,优良率为90%。结论显微技术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传统后路椎板开窗手术疗效相近,具有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手术效果确切等优点,同时进一步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是一种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的微创术式。
王本杰赵德伟芦健民杨圣廉皓屹付大鹏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椎间盘摘除术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