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 作品数:86 被引量:45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的演变与启示被引量:26
- 2007年
- 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经历了几次重大转变。由最初作为增加就业的辅助方式,到后来成为住房援助的主要方式,再到其核心地位的逐渐淡化,这些变化表明美国确实在解决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上进行过多次尝试。纵观这些尝试,可以看出,虽然公共住房建设是弥补中低档住房短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单纯依靠公共住房建设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了解美国城市住房政策走向,探讨解决低收入住户住房问题的途径,进而为我国城市住房改革提供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 李莉王旭
- 关键词:公共住房
- 利用零质量射流减小机翼激波阻力的方法
- 利用零质量射流减小机翼激波阻力的方法,涉及飞机机翼。提供一种利用零质量射流的主动流动控制方法,通过零质量射流产生一个虚拟的气动鼓包型面,使之达到与实体鼓包相同的减小激波阻力的一种利用零质量射流减小机翼激波阻力的方法。选用...
- 陈荣钱王旭尤延铖朱呈祥
- 文献传递
- 90年代美国城市发展的四大趋势——《城市状况年度报告:2000》述评被引量:11
- 2001年
- 王旭
- 关键词:城市发展住房权威性副标题篇幅
- 产业结构转型与区域经济复兴的个案研究——《美国中西部经济:面向未来的历史回顾》述评被引量:4
- 2003年
- 无论在重要性还是典型性上 ,美国中西部在世界区域经济中的地位都是不可小觑的。由美联储发起的研究项目《美国中西部经济 :面向未来的历史回顾》 ,对中西部经济的转型和复兴进行了一番全面的审视和总结 ,数据翔实 ,观点颇具权威性 ,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本文概括其内容 ,并略加评论 ,以便于我们更准确把握美国老工业区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复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为我国的老工业区改造提供借鉴。
- 王旭
- 关键词:区域经济城市
- “逆城市化”论质疑被引量:39
- 2002年
-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问题研究热潮持续不衰,其中尤以有关城市化道路或模式的研究最热,相关文章,林林总总,不下数百篇!其观点大致依赞成发展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镇)分成三大派别,各执一端,相持不下.这些讨论当然不乏建树,但遗憾的是,很多主张发展中等城市或小城市(镇)的论述,过多地论及国外大城市的负面影响,为限制大城市寻求理论依据,"逆城市化"论往往是经常引证并且似乎是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之一.尽管我国学术界对国外城市化研究还很肤浅,成果数量有限,但出于种种原因,此类观点被参照转引的比率相当高,影响很大.笔者以为,此事关系到对城市化发展总体规律的认识和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战略性抉择,有重新认识的必要.
- 王旭
- 关键词:城市问题立论依据城市建设
- 一种基于可旋转整流罩的风力机低频气动噪声抑制装置
- 一种基于可旋转整流罩的风力机低频气动噪声抑制装置,涉及风力机。设有联动杆、整流罩、塔架和推力球轴承;所述联动杆的上端固定在机舱上,联动杆的下端嵌入整流罩内,整流罩安装在塔架上,当机舱旋转时,通过联动杆带动整流罩同步旋转,...
- 陈荣钱王旭尤延铖朱呈祥
- 文献传递
- 从“城”到“乡”:中国城市化亟待转型被引量:1
- 2024年
- 很高兴参加“20世纪城市化:世界经验与中国道路”的讨论。这个题目提示我们,要跳出中国看中国,从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抉择,方可切中肯綮。所以笔者想结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世界城市化转型研究”来谈一谈一些认识。
- 王旭
- 关键词:中国城市化切中肯綮
- 全球族:超越国界而不失自我
- 2010年
-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断冲击传统的地域疆界、国家和民族的藩篱,两个世纪以来全球支配性的组织原则民族国家自身似乎日趋成为一种退化的力量,而部族的某些特征仍顽强地保留了下来,并发扬光大,与经济全球化同步延展、相互促进。
- 王旭
-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界
- “莱克伍德方案”与美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模式被引量:9
- 2009年
- 起源于二战后郊区城市莱克伍德的公共服务签约外包模式,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政府办事效率,精简了政府机构,同时也维系了地方自治,因此受到很多城市的效仿,日渐成为美国乃至世界部分国家城市公共服务系统的基本规范。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模式促成了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大都市区政府无法构建但又需要区域协调的情况下的一种次优选择。但这种模式也在客观上强化了郊区城市的独立性,进而加重了美国地方政府零碎化的局面。
- 王旭
- 关键词:城市公共服务外包
- 莱维敦:美国郊区化的理想模式被引量:16
- 2003年
- 在二战后美国郊区化的高潮中,居领先地位的、最具典型意义的是莱维敦。莱维敦适应了美国在二战后初期对住房的迫切需求,迅速崛起。它强调家庭和社区的生活质量,并能在户型和规模上进行适当调整,深受美国社会主流的白人中产阶级的青睐,因而长盛不衰。它在郊区化进程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为众多社区效仿,成为郊区化的理想模式。但它追求居民成分的同质化,具有明显的保守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美国居住区分离等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 王旭
- 关键词:郊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