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惠群

作品数:21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海流
  • 4篇谱分析
  • 3篇中国海
  • 3篇台湾海峡
  • 3篇夏季
  • 3篇环流
  • 3篇春季
  • 2篇东中国海
  • 2篇三维数值模拟
  • 2篇数值模拟
  • 2篇近海
  • 2篇海域
  • 2篇黑潮
  • 2篇值模拟
  • 1篇地转流
  • 1篇东南
  • 1篇东太平洋
  • 1篇信号
  • 1篇溢油
  • 1篇中国海洋

机构

  • 21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浙江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21篇王惠群
  • 13篇袁耀初
  • 8篇管卫兵
  • 6篇楼如云
  • 5篇陈洪
  • 5篇杨成浩
  • 4篇王康墡
  • 2篇曹振轶
  • 2篇廖光洪
  • 2篇刘勇刚
  • 1篇周明煜
  • 1篇金翔龙
  • 1篇韩喜球
  • 1篇吴日升
  • 1篇苏纪兰
  • 1篇方银霞
  • 1篇杨树锋
  • 1篇黄韦艮
  • 1篇陈琪
  • 1篇徐晓华

传媒

  • 8篇海洋学报
  • 4篇海洋学研究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峡两岸第七...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7
  • 1篇199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洋温盐场与流场动力调整过程及海流计算方法研究
王惠群楼如云管卫兵
该项目着力研究由温、盐剖黄面资料推导出观测海区三维环流结构的正确步骤与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黄海、东海及南海模部分海域的环流计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发现,选择合适的三维式固然重要,但最关键是要了解选定模式的特性并合理配...
关键词:
关键词:海流计算方法
用广义随底坐标海洋模式研究南海2000年夏季环流被引量:5
2003年
基于 2 0 0 0年 8月在南海调查航次得到的水文资料 ,首次采用广义随底坐标形式的改进POM模式对南海夏季环流进行了数值研究 .用正交曲线性水平网格覆盖观测区域 ,在垂向上对近表海面层次采用近似z坐标 ,而近底层则为随底坐标 .在计算海区实际地形及假设的水平均匀而垂直层化的密度分布下 ,实施的两个数值计算试验表明 ,本模式采用的垂直坐标方案比传统的σ坐标方案优越 ,随底坐标模式因压力梯度项在起伏地形下产生的系统计算误差将变得十分的微小 .在南海 2 0 0 0年夏季环流的实际计算中 ,首先对观测资料进行了 6 0d的诊断计算 ,然后在诊断已得到的动力场结果基础上 ,又进行了 1 0d左右的预报运行得到半诊断结果 .从计算结果来看 ,它依赖于参数Cvis与Cdif的选择 ,特别是参数Cvis,文中取值为Cvis=Cdif=0 0 8.比较诊断与半诊断两个计算过程的结果 ,它们在定性上较为一致 ,在定量上有些差别 .这是因为半诊断计算的方法对密度场作适当的动力调整 ,使其与地形、风场等更加匹配 .在大尺度环流结构不受影响的情况下 ,尽可能地消除了小尺度噪声 ,可使计算得到的流场更为清晰 .2 0 0 0年 8月南海计算区域环流的最大特点是多涡结构 ,其中有些反气旋暖涡和气旋式冷涡相间分布 .在越南东南海域自表层至 1 0 0 0m水?
王惠群袁耀初管卫兵楼如云王康墡
关键词:POM模式夏季环流三维数值模拟
舟山海域风暴潮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选择20个对舟山海域有较大影响的历史台风案例,开展定海站实测潮位数据的分析与归纳,总结得出20个台风中风暴潮过程增水最大值为5612号台风的207.1cm,风暴潮高潮位最大值为9711号台风的283.7cm。同时,在三维斜压水动力模型SELFE的基础上加入台风气压场和风场模块,建立了一个采用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的天文潮-风暴潮耦合模型,模拟表明定海站的斜压效应较为明显,非线性耦合作用相对较弱,但两潮耦合风暴潮增水结果仍优于风暴潮单因子增水结果,与实际增水更为接近。在此基础上,以一定间隔在5612号台风原路径南北两侧各设计了2条平行路径,分别模拟两潮耦合风暴潮增水,结果表明5612号台风参数沿其原路径偏南1个最大风速半径距离的S1路径运动时可模拟得到定海站可能最大风暴潮增水为243.9cm。最后,在S1路径下模拟可能最大风暴潮增水分别遭遇天文高、中、低潮位时的风暴潮高潮位,结果表明天文潮高潮时可得到可能最大风暴潮高潮位约为400cm,天文中潮时次之,而天文低潮时风暴潮高潮位最低。
杨昀王惠群管卫兵曹振轶陈琪
关键词:风暴潮斜压
夏季台湾海峡海流的计算Ⅰ.三维诊断计算被引量:2
1997年
在σ坐标下建立了一个三维非线性诊断模式,并用于台湾海峡夏季海流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夏季通过台湾海峡北上的流量为0.83×106m3/s,其中在海峡南边界上,通过东西两半边界的流量分别为0.58×106m3/s与0.25×106m3/s;海峡内水平速度分布东侧最大,西次侧之;上升流普遍发生在福建沿岸;夏季台湾海峡的海流特性,主要是密度流。
王惠群袁耀初
关键词:台湾海峡海流
台湾海峡与东海海流的三维半诊断及预报计算
王惠群
1997年12月台湾岛以东海流的三维数模计算
基于1997年12月“中日副热带环流合作调查”航次获得的水文和气象资料,采用海流三维非线性的诊断、半诊断及预报模式计算了台湾岛以东黑潮及琉球群岛东南海域海流.计算结果表明:(1)当时间大约在15 d,密度场和速度场等都已...
王惠群袁耀初苏纪兰刘勇刚
文献传递
2002年春季吕宋海峡海流观测及其谱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基于2002年春季航次在吕宋海峡海域锚碇测流站(20°49′57″N,120°48′12″E)200,500与800m锚碇测流水层观测流,进行的海流特征分析与最大熵方法谱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在200m处,观测期间海流平均速度为(47.4cm/s,346°),最大观测海流速度Vmax和最大日平均海流速度Vd,max分别为(103.8cm/s,10°)和(71.6cm/s,339°);在500m处,观测期间平均流速为(20.3cm/s,350°),最大观测海流速度Vmax和最大日平均海流速度Vd,max分别为(74.1cm/s,17°)和(39.1cm/s,317°).这些都表明黑潮在吕宋海峡锚碇测流站200和500m处向西北方向入侵南海.(2)在800m处,观测期间平均流速为(1.2cm/s,35°),最大观测海流速度Vmax和最大日平均海流速度Vd,max分别为(10.8cm/s,76°)和(4.7cm/s,46°).这些都表明,它们的流向皆为东北向.比较在每层实测流的结果,表明在800m层海流状况与200和500m层海流状况是不相同的,流速随深度变深明显减弱,流向向右偏转.(3)在观测期间200,500和800m处,日平均流速在4月皆比3月时要强.(4)在200~800m潮流随深度变深有所变化,除了在500m处f<0情况全日潮峰值高于半日潮峰值以及对于半日潮以逆时针方向为主以外,其余情况在200~800m水层半日潮峰值都要高于全日潮的峰值,并且皆以顺时针方向旋转为主.(5)在200~800m水层都存在15d以上或14d左右的周期振动,例如在逆时针方向分量谱(f>0)在200,500m处存在19d左右的周期振动;在800m处存在14d左右的周期振动(f<0).(6)在200~800m处都存在4~6d周期天气过程的振动和2~3d周期振动.还都存在34.5h左右惯性振动周期,它的振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7)通过交叉谱的计算,揭示:1)200与500m层两组流速时间序列对于半日潮周期、全日潮周期、15d以上的周期振动、2~3d的周期振动等都有很好的相关性,且对15d以上的长周期振动几乎是同步的;2)500与800m层两组流速时间序列对于4~6d天气过程的周期�
袁耀初王惠群楼如云陈洪王康墡
关键词:吕宋海峡
veKdv方程的若干系数在南海北部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应用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海洋再分析资料(简称CORA)研究南海北部第一模态内波场运动学参数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首先分析了Brunt-Visl频率的统计特征;其次,基于弱非线性变系数扩展Kortewed-de Vries(veKdv)方程模型,计算了它的输入系数,即线性长波相速度,平方和立方非线性系数和频散系数,这些参数可用于定性评估内孤立波传播可能的极性,内孤立波的形态,幅度限制以及传播速度等。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季节性密度跃层从2月开始出现,最大浮力频率约在20m。它在6—7月达到最强,自8月开始减弱,在10月消退。另一密度跃层出现在8—11月,最大浮力频率约在80m,冬季大致在120m。季节性密度跃层在4—9月十分明显,而8—10月双跃层现象显著,冬季仅出现较弱的第二密度跃层。在1—3月和10—12月海盆深水区最大Brunt-Visl频率值要大于陆架浅水区;而在5—9月情况则相反。Brunt-Visl频率最大值所在深度随季节变化显著,冬季最深,6—7月则最浅。计算的线性内波相速度、频散系数和幅度放大因子的空间特征主要取决于地形变化;平方(立方)非线性系数与地形关系较小,随季节变化明显,它们主要取决于局地海洋环境特征。通过分析veKdv方程的系数特征,解释了为何在夏季南海北部最容易观测到大振幅内孤立波和在吕宋海峡以东海域难以观测到孤立波的原因。
廖光洪黄韦艮袁耀初徐晓华杨成浩王惠群陈洪
关键词:南海北部
南海东北部450m以浅水层与深层海流观测结果及其谱分析被引量:18
2002年
基于在南海东北部锚定测流站在450m以浅Long Ranger ADCP测流长达77d的资料,以及在2000与2300m处深层流长达7个月左右的测流资料,进行了谱分析与计算.得到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比较50~400m处海流的月与季节变化,它们的变化趋势是较为一致的.从日平均流速前进矢量图,其流速在大部分时间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变化.这与从对海表面高度作定性分析的结果大致符合,海表面高度来自CCAR对TOPEX/ERS-2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日与月平均流速都在11月份最大,10月其次,8月最小.(2)在2000与2300m处日与月平均流速平均地1月最强,9月次强,8月最弱.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1~3月)流速最强,秋季其次,夏季最弱.(3)潮流随深度变深有所变化,在上层全日潮峰值要高于半日潮峰值,但在200~400m处半日潮峰要高于全日潮峰值.在450m以浅它们的振动皆以顺时针方向为主.在1500m以深全日潮峰值又高于半日潮峰值.(4)发现自50~2300m都存在2个多月周期振动,其中在450m以浅水层振动周期皆为75d,其振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在2000与2300m处振动周期分别为68与69d,其振动方向也是以逆时针方向为主.(5)揭示在450m以浅水层随深度变深,振动周期有变化,例如f>0时在50与100m处存在22与15d左右的显著振动.但随深度增加,在200~400m处这些周?
袁耀初赵进平王惠群楼如云陈洪王康墡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谱分析平均流速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溢油实时预测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使用国际上最新发展起来的基于半隐式有限元法的SELFE模型,建立了1个采用非结构网格系统的三维风海流、潮流和斜压流耦合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动力模型。利用欧拉-拉格朗日和随机走动理论,在三维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研发了考虑溢油蒸发过程和波浪效应的三维溢油粒子扩散模型,结合实时预报的风场和相应的海浪场数据,形成了1个适用于本区域的海上突发溢油预测系统,并利用其开展了长江口溢油对冬、夏季典型风场的响应规律研究。研究表明,在长江口深水航道外区域,溢油在涨落潮流、西北风和长江冲淡水的作用下,螺旋式向东南漂移;而在东南风情况下,由于受长江冲淡水的顶托,溢油向北漂移扩散。溢油量主要集中在表层,其次是通过蒸发离开水体,但也有少部分进入表层以下水体。在同等风力的作用下,利于产生下降流的西北风情形相对于利于产生上升流的东南风情形而言,会有更多的油粒子下沉进入水体。
潘冲王惠群管卫兵杨扬
关键词:长江口溢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