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刚
- 作品数:61 被引量:106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TH基因修饰细胞脑内移植治疗猴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评价包囊化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ylase ,TH)基因修饰的基因工程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 将pcDNA3/hTH质粒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Y5Y细胞 ,筛选出阳性克隆 ,微包囊化处理后的含有TH基因修饰细胞植入PD猴模型脑内 ,观察其行为、CSF中DA含量的变化 ,用免疫组化法检查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 (1)pcDNA3 /hTH基因经亚克隆 ,提取纯化的质粒 ,经ECORI酶切后产生 1 9Kb和 5 5Kb的片段。转基因后的SY5Y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TH染色强阳性 ;(2 )移植后PD猴症状明显改善 ,脑脊液中DA合量升高 ;(3)SABC免疫组化发现移植区存在大量TH阳 /性细胞。结论 构建的TH基因工程细胞体外和体内均表达人类TH基因 ;微包囊化处理后的基因工程细胞在PD猴脑内存活并发挥治疗作用。
- 吴承远王建刚杨扬许加军
- 关键词:帕金森病基因转染微包囊脑内移植
- 替莫唑胺缓释系统的构建及体外抗胶质瘤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制作一种安全有效的替莫唑胺(TM)缓释系统,使药物稳定释放,减少突释现象,减少局部使用时的神经毒性。方法首先通过电纺丝方法制作TM/聚碳酸亚丙酯(PPC)纺丝膜,探论其制作条件,分析纤维直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等参数。然后将部分纺丝膜用海藻酸(ALG)包被,在体外观察两种膜片的药物释放速度及对C6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TM/PPC缓释系统仅在纺丝距离为15~20 cm、纺丝电压为10~15 kV、聚碳酸亚丙酯质量浓度为8%时可以纺出均匀平滑的纺丝膜。纺丝纤维直径约为3μm,持续释放时间为12 d。通过包被ALG,能明显减少突释的发生。两种纺丝膜在体外实验中均显示出较强的持续抑制胶质瘤细胞的能力。结论通过电纺丝方法制作替莫唑胺缓释系统切实可行。通过包被海藻酸,可以减少突释现象,使药物释放曲线更为平缓。
- 姚军齐宏旭范晓勇倪石磊王建刚李新刚
- 关键词:替莫唑胺聚碳酸亚丙酯电纺丝胶质瘤海藻酸
- 小脑延髓裂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 本研究对10个福尔马林固定尸头的解剖和对8例四脑室病变患者的临床实践,实践证明,经小脑延髓裂入路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宽敞的暴露视野、微创伤性操作,能够更彻底地切除病变,患者的术后过程更平稳,预后也会相应更好。
- 杨扬王建刚李新钢邵毅吴承远
- 关键词:开颅手术小脑延髓裂手术入路解剖学
- 文献传递
- 神经内镜下显微外科治疗颅内病变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显微外科治疗颅内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结合CRW立体定向仪在MRI或CT导向下进行颅内肿瘤活检和囊肿开窗疏通术 ,或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小切口开颅手术切除颅内肿瘤和行三叉神经根减压术。结果 :30例病人 ,包括 4例颅内肿瘤 ,4例透明隔囊肿 ,7例蛛网膜囊肿 ,2例鞍区胆质瘤 ,5例三叉神经痛 ,8例桥小脑角肿瘤 ,术后所有病人均恢复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神经内镜有助于颅内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尤其是与立体定向术结合具有微创、准确、简便、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是微侵袭神经外科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 李刚李新钢徐淑军王建刚刘玉光王云彦贾德泽宫崧峰
- 关键词:神经内镜显微外科颅内病变
- W公司WD615油底壳生产线基于价值流的分析改进研究
- W公司零部件分公司承担着生产W公司的主机:WD615、WP5、WP7等系列柴油机油底壳的工作,其中WD615油底壳是零部件分公司的主要产品。由于油底壳体积较大,搬运不便,职工负重量大。另外,油底壳制造工序较多产量又大再加...
- 王建刚
- 关键词:价值流图工业工程
- 经胼胝体入路手术的改良:胼胝体开窗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在尸体标本和临床患者中,对胼胝体开窗这一新的手术策略进行进行评估。方法取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15个,对胼胝体及其周围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着重测量并记录两个重要的参数:(1)纵裂的宽度:定义为两侧胼胝体沟间最短的距离。人为规定将外侧纵纹作为胼胝体沟的内侧边界;(2)半放射冠间距:为正中矢状面到侧脑室外侧边界的最短距离。是胼胝体开窗向单侧外延而不伤及位于其外侧的放射冠的安全距离。另取5个尸头,进行纵裂经胼胝体入路胼胝体开窗的手术模拟练习。然后,将胼胝体开窗技术用于7例患者。结果解剖学研究表明,一个长度不超过1.5cm的胼胝体开窗可及的结构为:前方达两侧侧脑室额角;后至侧脑室体部和三角区的交界处;两侧至尾状核头及侧脑室的外侧边界。根据笔者的临床实践,一个1.0~1.5cm×1.0~1.7cm大小的胼胝体开窗所提供的效果比一个2.5~3.5cm长的传统直线胼胝体切口更为理想。术后未观察到近期并发症。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也未发现因手术损害导致的明显神经系统损害。结论胼胝体开窗策略是一种对传统的胼胝体切开术的替代技术,值得进一步探讨。
- 邵毅杨扬王建刚吴承远李新钢
- 关键词:胼胝体解剖学经胼胝体入路
- 马肠球菌导致颅底骨折后继发巨大脑脓肿一例报道
- 2005年
- 黄齐兵李新钢王建刚王东海王新宇张元鹏
- 关键词:骨折后肠球菌继发颅底上眼睑病理征
- 闭塞性上矢状窦中后部脑膜瘤伴颅骨侵蚀2例报告
- 2012年
- 例1:男性,73岁,因阵发性右侧躯干及肢体麻木2年,加重2个月于2011年4月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左顶部骨质凸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左侧肢体肌力V级,右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 姚军倪石磊孙新国刘明王建刚
- 关键词:矢状窦脑膜瘤颅骨
- 高血压脑出血41例治疗体会被引量:2
- 2002年
- 郭传军布汝文王建刚李贵民
- 关键词:血肿清除术骨瓣减压术手术方法高血压脑出血
- 亚低温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雌性 Wistar大鼠 5 0只随机分为 3组 :亚低温组 2 0只 ,常温组 2 0只 ,假手术对照组 1 0只。亚低温组动物采用冰袋包裹腹部降温至 33± 0 .3℃ ,并维持 1~ 2 h。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 ,对照组行相应操作 ,但不向脑内注血。术后 30 min断头取脑 ,取血肿周围脑组织适量 ,秤重 ,加两倍等渗盐水 ,做成脑匀浆待测。结果 :脑出血后大鼠脑匀浆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与常温组相比 ,亚低温组脑匀浆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明显偏低 ,且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 ,但仍较假手术对照组高。结论 :亚低温能显著抑制脑出血后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升高。
- 郭传军孙明张利勇王运华王继跃王建刚
- 关键词:亚低温兴奋性氨基酸脑出血后脑组织实验性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