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雷
-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主动脉半周覆膜支架生物相容性及封堵效果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索自制主动脉半周覆膜支架置入后的组织相容性及对一侧肾动脉的封堵效果.方法:选用15条健康杂种犬,自制主动脉半周覆膜支架规格为12-15mm×6cm、人工血管长度为4cm.置入支架,随机封堵左或右侧肾动脉,尔后行主...
- 肖亮徐克于世平邵海波王少雷卢涛王强郭敏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生物相容性
- 文献传递
- 经皮经腔内膜剥脱法主动脉夹层模型的制备及影像学评价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索经皮经腔内膜剥脱法制备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主动脉造影、CT影像的评价。方法15条健康杂种犬,分别采用自制金属倒钩或带针尖导管等器械行经皮经主动脉腔内膜损伤、剥脱法制备主动脉夹层模型,随后进行主动脉造影及CT增强扫描,观察动物模型制备的成功率、预后,获取标本,分析图像。结果15条犬中,形成主动脉夹层模型4例,技术成功率26.7%(4/15),其余11条犬均发生主动脉破裂、穿孔、死亡。主动脉造影发现2例主动脉夹层,CT扫描发现3例主动脉夹层。结论经皮经腔内膜剥脱法制备主动脉夹层的难度大,成功率偏低,需进一步积累经验。
- 肖亮徐克于世平王少雷邵海波卢涛王强郭敏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操作主动脉造影X线计算机
- 血管内支架移植物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移植物置入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0名主动脉夹层患者 ,均在全麻下进行移植物置入术治疗 ,4例置入TALENT内支架移植物 ,6例置入国产内支架移植物。结果 2例未能有效封堵动脉破裂口 ,其中 1例治疗后 12h因动脉破裂死亡。 1例移植物部分遮盖左锁骨下动脉 ,但无上肢进行性缺血加重 ,余 7例动脉夹层及假腔均较好封堵。术后 1周 ,9例行CTA检查 ,除 1例夹层未得到封堵外 ,其余 8例内支架移植物均无移位 ,假腔均缩小 ,真腔均扩大。随访 8例 ( 2~ 3 8个月 ) ,均无症状再发。结论 内支架移植物置入术可有效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
- 张曦彤张强徐克李红肖亮王少雷罗英伟段志泉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
- 腹主联合双髂动脉阻塞的介入方法学评价
- 目的评价腹主动脉联合双髂动脉阻塞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腹主-双侧骼动脉狭窄/闭塞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36-75岁,平均55岁。采用导丝开通、导管局部溶栓、PTA及内支架置入等方法治疗。15例行尿激酶50-200万...
- 张曦彤王少雷杨松陈春罗英伟李大勇姜宏张强徐克
- 文献传递
- 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介入治疗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评价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介入治疗方法。方法32例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其中锁骨下动脉狭窄19例,闭塞13例。27例有上肢缺血,7例伴头部缺血。应用导丝开通,PTA及内支架置入方法进行治疗。结果28例开通成功。术中发生脑梗死1例。单纯PTA治疗3例,1例上肢缺血症状部分好转。24例置入内支架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18例有锁骨下动脉窃血征象,术后16例消失。27例随访2~80个月,平均(29.5±21.0)个月。术后9个月闭塞2例,1例PTA后再获通畅。术后12个月闭塞1例,改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大动脉炎于术后9个月死于心功能衰竭。余在随访期内均无症状再发,超声Dopplor检查均通畅。结论介入方法可有效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
- 张曦彤富宏王少雷邵海波徐克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内支架介入治疗
- 主动脉半周覆膜支架置入技术及影像学评估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索主动脉半周覆膜支架置入、定位技术并观察封堵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用15条健康杂种犬,自制主动脉半周覆膜支架规格为(12~15 mm)×6 cm、人工血管长度为4 cm.随机封堵左或右侧肾动脉.术后1、4、8、12、16周,复查主动脉造影及增强CT.结果 15条犬均成功地置入主动脉半周覆膜支架,分别封堵7条右肾动脉及8条左肾动脉.复查显示支架无移位,封堵肾动脉无血供.结论自制主动脉半周覆膜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高且封堵效果良好.主动脉半周覆膜支架具有应用于临床病例的可能性.
- 肖亮徐克邵海波王少雷于世平王强卢涛
- 关键词: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操作
- 介入微导丝法建立兔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应用介入放射学方法建立兔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方法,并评价其可靠性。方法 新西兰种大白兔19只,应用股动脉插管技术采用微导管插入一侧颈内动脉,微导丝超选择进入并且栓塞兔大脑中动脉。按缺血时间分为缺血2 h,4 h,6 h组,利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各组模型动物的脑缺血状态进行观察,并与红四氮唑(TTC)染色标本对照。结果 缺血2 h组TTC染色未见明显异常。缺血6 h组TTC染色均显示大脑中动脉区域缺血灶形成,CT灌注成像显示为脑血流量下降,脑血容量下降及平均通过时间延长。结论 应用介入微导丝法建立的兔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结果可靠且具有可操作性及重复性。
- 张慧博徐克于世平姜慧杰白荣杰王少雷郭敏王强
- 关键词:脑缺血
- 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的介入治疗(近、远期疗效随访)
- 目的评价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介入治疗方法。方法32例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男21例,女11例,平均54岁(17-74岁)。锁骨下动脉狭窄19例,闭塞13例。27例有上肢缺血,7例伴头部缺血。应用导丝开通,PTA及内...
- 张曦彤富宏庄薇亓明张继红王少雷邵海波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