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
- 作品数:82 被引量:24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肺淋巴管癌病误诊病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肺淋巴管癌病(PLC)是肺转移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本研究通过总结PLC的临床特征,拟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或避免误诊。方法收集整理经尸检证实,但生前均被误诊的7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病的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结果7例PLC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干咳、气短、呼吸困难,X线胸片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有模糊片状影,散在小结节、网状纤维条索影。结论PLC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当恶性肿瘤出现呼吸系症状时,应注意考虑此病,以免误诊。
- 肖燕王海燕王宏伟文仲光
- 关键词:肺淋巴管癌病肺肿瘤
- 战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树突状细胞调控作用与免疫防治策略
- 陆江阳胡森王宏伟吕艺刘茜田光李菲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严重创伤和感染后的严重并发症,免疫失衡/炎症失控是其主要发病机理,但调控机制尚不清楚。该课题组提出假说:树突状细胞(DC)在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的启动与调控作用,调节DC的活...
- 关键词:
-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战创伤免疫调节治疗
- 磷酸盐尿性间叶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磷酸盐尿性间叶瘤(PMT)的临床与病理观察及复习文献,探讨其病变机制与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骨病患者的右大腿肿块切除标本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全身多处骨痛、低磷酸血症、高磷酸盐尿和高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正常。临床行右大腿肿块切除,术后5天,血磷恢复正常。大体见灰黄、灰红色肿物,大小3 cm×2.5 cm×2 cm,质中,与周围界限不清。瘤组织主要由片状分布的圆形细胞和短梭形细胞构成,胞质丰富红染,境界不清,局部可见黏液变。间质见血管外皮瘤样细小血管、厚壁静脉血管,散在脂肪岛,局部灶性出血及多核巨细胞浸润,肿瘤边缘近乎完整的薄层纤维包膜。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68、HMB-45、CD63和FGF23强(+)。电镜见瘤细胞胞质内含数量不等的高电子密度的致密物质,部分颗粒与初级溶酶体关系密切。结论 PMT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缺乏特异的形态学改变,一般应结合临床检查作出最后诊断。本例形态学主要呈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样病理改变,HMB-45(+),是该瘤一个新的病理学特点,结合瘤细胞对FGF23高表达及电镜见斑片状致密物,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 赵敏陆江阳王宏伟金贻铎康佳蕊
- 关键词:骨软化症电子显微镜
- N-乙酰-L-半胱氨酸对MODS肺间质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
- 王宏伟陆江阳田光杨毅康佳蕊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脾脏树突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
- 刘茜陆江阳王宏伟曲冰洁康佳蕊
- Flt3配体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脏器功能和结构的保护作用
- 2009年
- 目的观察Flt3配体(Flt3L)对酵母多糖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小鼠多脏器功能和结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的方法复制小鼠MODS模型。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MODS组(n=30)和Flt3L治疗组(n=30)。MODS组在致伤后腹腔注入生理盐水;Flt3L治疗组在致伤后第5 d起腹腔注射Flt3配体(5μg/kg),连续给药7 d。观察酵母多糖致伤12 d动物死亡率,检测各组血丙氨酸转氨酶活性(alanine aminotransforase activity,ALT)、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肌酐(cre-atinine,Cr)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镜下观察致伤后12 d动物肝、肺、肾、心等脏器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在酵母多糖致伤后12 d,MODS组小鼠死亡率达18%,Flt3L治疗组的小鼠死亡率为7%。MODS组小鼠血浆AIT、BUN和Cr在伤后12 d升高,而同时间点经Flt3L治疗的小鼠血浆AIT、BUN和Cr趋于正常,明显低于MODS组。MODS组小鼠肝脏、肺脏、肾脏和心脏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脏器实质细胞多呈变性与灶状坏死改变,而Flt3L治疗组小鼠上述病变明显减轻。MODS组小鼠CD4+T细胞数目减少,而CD8+T细胞数目呈明显增高,CD4/CD8比值显著下降;而Flt3L治疗组CD4+T细胞数目增加恢复至正常水平,CD4/CD8比值较MODS组明显上调。结论给予Flt3L可以改善机体免疫状态,降低MODS期动物的死亡率,减轻脏器功能和结构的损伤,对MODS期的脏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田光陆江阳王宏伟刘茜杨毅
-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FLT3配体树突状细胞病理学
- 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分布与形态学观察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认识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含量、分布及形态特征。方法:运用光镜、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CD11c、CD205、CD80与CD86、I-Ab)与免疫荧光标记方法,观察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含量、分布与形态结构。结果:小鼠脾脏白髓与红髓中散在分布着体积较大的不规则形树突状细胞,含量以白髓边缘区最多,依次为白髓和红髓脾索。CD11c+DC约占脾脏细胞总数的3%,而CD205+DC约占脾脏细胞总数的2‰。脾脏树突状细胞表面形成数个胞浆突起。胞核略长多有凹陷。胞浆低电子密度,细胞器不发达,无溶酶体和吞噬体。结论:多种树突状细胞标志物联合标记,结合光、电镜形态学观察,能够较全面反映小鼠脾脏内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分布特征,为树突状细胞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刘茜陆江阳王晓虹王宏伟田光杨毅李玲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CD11C共刺激分子
- 削痂后Ⅱ期于脂肪组织层行Meek植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及机制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观察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削痂后于脂肪组织层行Ⅱ期Meek植皮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2015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按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Ⅰ期植皮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为27~75岁)、Ⅱ期植皮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为31~76岁)。2组患者均行削痂术清创,保留健康脂肪组织。Ⅰ期植皮组患者在削痂后即行Meek植皮术;Ⅱ期植皮组在削痂后采用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覆盖创面,3d后揭去猪ADM再行Meek植皮术。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补充植皮次数、创面基本愈合时间。于削痂术后即刻、揭去猪ADM后即刻,取Ⅱ期植皮组患者创面中心脂肪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脂肪组织断层表面结构,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脂肪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1)Ⅱ期植皮组患者补充植皮次数[(1.83±0.17)次]明显少于Ⅰ期植皮组[(3.36±0.63)次,t=2.19,P<0.05],创面基本愈合时间[(35.1±2.3)d]明显短于Ⅰ期植皮组[(48.8±4.9)d,t=2.27,P<0.05]。(2)Ⅱ期植皮组患者削痂术后即刻脂肪组织的脂肪细胞间隙间质成分少,揭去猪ADM后即刻脂肪组织的脂肪细胞间隙有新生肉芽组织增生。Ⅱ期植皮组患者削痂术后即刻脂肪组织MVD为每400倍视野下(20.2±1.3)个,明显少于揭去猪ADM后即刻的每400倍视野下(32.2±1.9)个(t=-5.38,P<0.01)。结论对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采取削痂后Ⅱ期在脂肪组织层行Meek植皮,可减少补充植皮次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肪组织层受皮条件有关。
- 李峰王宏伟尹会男迟云飞胡泉刘伟陈琦张勤学陈鑫梁占领孙英杰马啸峰
- 关键词:烧伤皮肤移植脂肪组织伤口愈合
- Flt3配体对小鼠肺树突状细胞体内扩增作用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球蛋白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对小鼠肺树突状细胞(DCs)的体内扩增效果及特点.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Flt3L组和对照组.Flt3L组连续9天皮下注射重组人Flt3L,剂量为每天10μg/...
- 王宏伟陆江阳田光刘茜赵敏李菲杨毅康佳蕊
- 关键词:FLT3配体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
- Wnt/β-catenin通路在脓毒症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尽管现代重症监护技术及药物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固有免疫系统持续激活引起的促炎因子和血管活性介质大量释放并最终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是脓毒症发生的重要因素[1]。Wnt/β-catenin通路在机体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它的异常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炎症和脓毒症的病理过程中,Wnt/β-catenin 通路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脓毒症作用机制中有关Wnt/β-catenin 通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周贺王宏伟
- 关键词:WNT/Β-CATENIN严重脓毒症通路全身性炎症反应监护技术促炎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