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东

作品数:48 被引量:181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心房
  • 15篇房颤
  • 13篇心房颤动
  • 9篇尿酸
  • 7篇心房颤动患者
  • 6篇动脉
  • 6篇血管
  • 6篇血清
  • 6篇血清尿酸
  • 5篇衰竭
  • 5篇尿酸水平
  • 5篇醛固酮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心力衰竭
  • 4篇梗死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病患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24篇北京市仁和医...
  • 2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6篇北京市和平里...
  • 8篇北京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开滦总医院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博仁医院

作者

  • 48篇王学东
  • 20篇贾三庆
  • 12篇杜立杰
  • 10篇汪钰
  • 10篇胡大一
  • 8篇吴永全
  • 8篇丛海霞
  • 8篇陈金玲
  • 6篇刘京锋
  • 6篇郑红晓
  • 5篇王吉云
  • 4篇王雷
  • 4篇邢云丽
  • 4篇王庆梅
  • 4篇李家镠
  • 3篇孟旭
  • 3篇王婷姝
  • 2篇黄捷英
  • 2篇佴静
  • 2篇李妍

传媒

  • 21篇中国医药导刊
  • 5篇中国心血管杂...
  • 4篇临床荟萃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肿瘤综合治疗...
  • 1篇2004全国...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9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被引量:5
2002年
心力衰竭的治疗面临新方法的严峻挑战。当前随着载体技术、心脏基因转运技术的发展、完善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心力衰竭发病分子机制认识的日趋深入 ,使得基因介入治疗心力衰竭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动物模型中有关心脏基因转运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分析了基因介入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靶点 ,如 Ca2 +调控 ,β肾上腺素能信号和凋亡等 ,其中 Ca2 +调控增加肌浆网的 Ca2 +转运在动物心力衰竭模型和活体病理心肌细胞中的研究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 ,在以上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际应用之间架起桥梁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随着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进一步阐明 ,人们对心力衰竭基因治疗的前景仍需持谨慎乐观态度。
王学东吴永全
关键词:基因治疗心力衰竭凋亡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探讨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83例心脏骤停患者,均给予心肺复苏治疗和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抢救情况及治疗效果,探讨复苏开始时间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83例心脏骤停患者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干预,心肺复苏成功患者48例,成功率为57.8%。其中11例患者存活12-34h死亡,死于器官功能衰竭患者6例、死于继发原发病患者5例。即刻复苏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4min、4-8min、〉8min,〈4min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4-8min、〉8min,4-8min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心肺复苏的时间越早,患者预后越好。
王庆梅王学东张静崔英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护理干预
心房颤动患者循环血浆醛固酮水平及组织醛固酮合成酶的mRNA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循环血浆醛固酮(Ald)水平和心房肌组织中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的mRNA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心房颤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38例因心脏疾患住院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分为窦性心律(SR)组,阵发房颤(pAF)组和慢性房颤(cAF)组。放射免疫方法测量循环血浆醛固酮水平,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测定CYP11B2 mRNA在心房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AF组血浆Ald浓度明显高于pAF组与SR组(P<0.01);pAF组CYP11B2/GAPDH灰度比值较SR组明显升高(P<0.01),较cAF组明显降低(P<0.05)。循环血浆Ald浓度和心房肌组织CYP11B2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左心房直径变化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Ald可能通过介导心房结构重构,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
王学东吴永全王雷孟旭邢云丽胡大一
关键词:心房颤动醛固酮醛固酮合成酶
心房重构——未来心房颤动防治的新靶点被引量:26
2005年
心房重构是心房颤动 (Af)发生和自我持续的核心环节 ,包括电重构、收缩功能重构和结构重构三种形式。以Af作为靶点可能是将来Af治疗的根本性策略。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
王学东李妍贾三庆胡大一
关键词:心房重构心房颤动新靶点电重构
UA水平与急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71例STEMI患者按UA水平420μmol/L分为两组:A组(UA升高组,>420μmol/L)37例,B组(UA正常组,<420μmol/L)34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清UA与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与B组相比,A组的HsCRP、BNP、TNI水平及院内死亡率均显著升高(P均<0.05)。多因素分析中,血清UA和TNI是与STEM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相关变量(P<0.05)。结论:UA水平升高与STEM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有关,机制可能是高水平的UA促进了机体氧化应激程度增强。
姚计文王学东汪钰
关键词:尿酸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内皮功能和心血管事件被引量:1
2006年
血管内皮是指一种单层内皮细胞,覆盖在血管床内腔表面,具有机械和代谢功能,并将血管壁和循环以及血液中的有形成份分隔开来。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内皮功能障碍作为一种综合征,不仅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而且可以引起全身性症状,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病死率。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内皮功能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同时分析其在心血管事件危险评估中的预测价值。
丛海霞王学东贾三庆
关键词:内皮功能障碍心血管事件代谢功能
饮食习惯和心原性猝死
2004年
心原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通常是指从症状发作到死亡不超过1小时的心脏原因的死亡[1].该病很常见,并且常常是冠心病的第一临床表现,在发达国家中可以占到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的50%.目前多数学者认为,SCD的原因是由心律失常所致.本文重点综述饮食习惯与SCD之间的关系.
王学东李家鏐贾三庆
关键词:饮食习惯心原性猝死抗氧化剂
年轻女性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告
年轻女性患急性心肌梗死极为少见,本文介绍了一例年轻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过程,指出该患者在发病前后出现月经紊乱,而且血小板多次复查均高于正常,考虑其心梗可能与血小板计数升高、血小板凝血机能亢进导致的血栓栓塞...
李妍王学东陈秀艳张俊威陈金玲
关键词:年轻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析血小板计数
文献传递
CETP、CETP抑制剂与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6
2006年
梁芳王学东贾三庆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药物洗脱支架的研究进展
2005年
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的问世开辟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新纪元.DES植入后,释放一种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至血流和周围组织,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延缓血管内皮化,使PCI术后的支架再狭窄率从普通支架的15%~20%降至10%以下,为人类带来了福音.本文综述有关DES研究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
王学东丛海霞贾三庆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生物活性物质抑制炎症反应再狭窄率植入后内皮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