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媛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3篇卵巢
  • 2篇远端
  • 2篇远端胃
  • 2篇远端胃癌
  • 2篇食管
  • 2篇食管胃
  • 2篇食管胃交界腺...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晚期
  • 2篇胃癌
  • 2篇腺癌
  • 2篇卵巢癌
  • 2篇卵巢肿瘤
  • 2篇癌患者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1篇蛋白

机构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石家庄市人民...

作者

  • 8篇王媛
  • 5篇张祥宏
  • 4篇崔晋峰
  • 3篇吴文新
  • 3篇李月红
  • 2篇张丽娟
  • 2篇刘淳
  • 2篇陈栋
  • 2篇赵志刚
  • 1篇吴莎
  • 1篇张宁
  • 1篇赵林远
  • 1篇刘围娜
  • 1篇崔爱荣
  • 1篇刘静
  • 1篇赵晨燕
  • 1篇吕小梅
  • 1篇李丹
  • 1篇娄蕾
  • 1篇曹雪霞

传媒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人卵巢癌细胞株3AO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人卵巢癌生长特点和转移范围,构建卵巢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1×10^7个人卵巢黏液性腺癌3AO细胞种植于BALB/C(nu/nu)雌性裸鼠右卵巢实质内,观察裸鼠一般情况及肿瘤生长、浸润转移情况,移植后3~8周解剖裸鼠,对双侧卵巢和各脏器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人卵巢黏液性腺癌3AO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功率为86.67%。移植后3周可见移植侧卵巢稍增大,逐渐形成团块,并转移至对侧卵巢、肠管、肝脾、肺、淋巴结等器官,有无色透明腹腔积液形成,1~3mL。光镜下观察,移植瘤和转移瘤的病理特征符合人卵巢黏液性腺癌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糖类抗原CA125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着色部位定位于细胞浆。结论人卵巢黏液性腺癌细胞株3AO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功建立,该模型与人卵巢癌的生物学行为类似,可以作为进行人卵巢癌研究的体内模型。
赵大印刘淳陈栋王媛曹雪霞张丽娟
关键词:卵巢肿瘤肿瘤移植小鼠
晚期卵巢癌患者硬膜外镇痛的临床研究
2018年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持续输注阿魏酸钠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卵巢癌患者21例,年龄65~77岁,硬膜外腔置管持续输注阿魏酸钠,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口服吗啡剂量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置管顺利,管路维护良好,随访时间2~5(3.2±2.9)个月。患者术后第1天(4.5±3.0)分,术后第2天(5.3±2.9)分,术后1周(4.2±2.7)分,术后2周(3.6±2.4)分,术后4周(4.1±2.2)分,均显著低于术前VAS评分(8.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患者术后第1天(104.22±91.03)mg,术后第2天(117.90±53.15)mg,术后1周(178.12±82.96)mg,术后2周(150.26±76.40)mg,术后4周(173.54±18.06)mg,均显著低于术前(327.70±73.59)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患者恶心呕吐反应较术前减轻,未出现大小便失禁、尿潴留、便秘等情况,穿刺部位无明显感染出现。结论阿魏酸钠硬膜外腔用药,可成为辅助癌痛治疗的新选择。
张丽娟刘淳万红丽陈栋王媛
关键词:疼痛卵巢肿瘤硬膜外腔
赭曲霉毒素A对体外培养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赭曲霉毒素A(OTA)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染色体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微核试验观察不同浓度OTA(5、10、20μmol/L)处理24 h时对GES-1细胞染色体的损伤情况。利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进一步观察不同剂量OTA作用后GES-1细胞染色体的畸变情况。结果微核试验结果显示10和20μmol/L OTA处理后,GES-1细胞微核率分别为(2.90±0.54)%和(3.84±1.06)%,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1.23±0.27)%,P<0.05]。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OTA处理可以明显增加GES-1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其中5、10、20μmol/L OTA处理后GES-1细胞染色体总畸变率分别为14%、20%和24%,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4%。结论 OTA处理可以增加GES-1细胞微核的形成,诱导GES-1细胞染色体发生畸变。
崔晋峰吴莎刘静王媛张祥宏
关键词:赭曲霉毒素AGES-1细胞染色体损伤微核
伴有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IGF1R-Ras和RAGE-HMGB1通路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了解伴有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CRC)患者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Ras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通路蛋白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治疗的59例CRC患者,其中伴有2型糖尿病者29例(CRC/DM组),单纯CRC患者30例(CR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手术切除癌组织中IGF1R、Ras、RAGE和HMGB1的表达,比较两组间表达的差异,分析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RC/DM组IGF1R和Ras表达的阳性率均为65.5%(19/29),具有IGF1R+Ras+免疫表型的患者占51.7%(15/29),均明显高于CRC组[分别为33.3%(10/30)、36.7%(11/30)和20.0%(6/30);P值分别为0.013、0.027和0.011],二者的表达在CRC/DM组呈正相关(r=0.479,P=0.017)。CRC组和CRC/DM组RAGE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0.0%(21/30)和72.4%(21/29),HMGB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6.7%(14/30)和58.6%(17/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58,P=0.838)。但是CRC/DM组具有RAGE+HMGB1+免疫表型患者所占比例[55.2%(16/29)]明显高于CRC组[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二者的表达在CRC/DM组呈正相关(r=0.578,P=0.003)。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显示,在CRC组和CRC/DM组癌组织中,IGF1R、Ras、RAGE和HMGB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长径、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IGF1R-Ras和RAGE-HMGB1通路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CRC的过程。
牛姝赵志刚吕小梅赵慢王晓孜刘围娜赵蔚张祥宏王媛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中hMLH1和hMSH2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分析hMLH1和hMSH2在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不同部位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比检测52例食管胃交界腺癌和17例远端胃癌hMLH1和hMSH2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分析表达差异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55.8%(29/52)和63.5%(33/52),远端胃癌中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41.2%(7/17)和70.6%(12/17),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hMLH1和hMSH2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MLH1和hMSH2并不是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发生机制差异性的关键分子.
崔晋峰娄蕾曹力勇王媛李丹崔爱荣吴文新李月红张祥宏
关键词:食管胃交界腺癌远端胃癌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
卵巢类似午菲管肿瘤的子宫内膜样癌1例
2024年
患者,女,65岁,近一个月出现排尿困难就诊。既往月经规律,50岁自然绝经,无阴道出血及异常排液。查腹部CT+盆腔CT示:(1)盆腔巨大肿物(12.3 cm×15.0 cm×12.1 cm),性质及来源待定;(2)两侧附件显示不清。妇科超声示:盆腔包块(肿瘤来源不确定)(大小约15.7 cm×13.4 cm×12.5cm)。手术所见:右侧卵巢直径约15 cm,质韧,切面呈鱼肉样,细腻,黄褐色。本研究已通过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科研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批准号:2024-P012)。
郝雪高雪岚王娟王媛赵林远李月红吴文新张祥宏崔晋峰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癌卵巢临床病理特征
P-ERK1/2在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伴有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CRC)患者癌组织中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蛋白P-ERK1/2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治疗的59例CRC患者,其中伴有2型糖尿病者29例(CRC/DM组),不伴2型糖尿病CRC患者30例(CR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手术切除癌组织中P-ERK1/2的表达情况,比较2组间P-ERK1/2表达差异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并分析2组间生存时间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P-ERK1/2蛋白阳性免疫反应定位于肿瘤细胞浆及细胞核。P-ERK1/2蛋白在59例CRC组织阳性表达率为58.8%(17/59),其中CRC/DM组P-ERK1/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RC组(P=0.036)。女性患者癌组织P-ERK1/2蛋白阳性率高于男性(P=0.03);无淋巴结转移组P-ERK1/2蛋白阳性率高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4);P-ERK1/2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肿瘤长径、T分期均无相关关系(P>0.05),CRC/DM和CR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表明,CRC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是26个月,而CRC/DM组中位生存时间是1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4,P<0.05)。CRC/DM组死亡率明显高于CRC组(P=0.002)。P-ERK1/2蛋白阳性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是22个月,而P-ERK1/2蛋白阴性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是21个月,P-ERK1/2蛋白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短,病死率高。CRC/DM组P-ERK1/2阳性表达率高于CRC组,但与患者病死率无关。
牛姝张宁王媛张弛张梦瑶田硕赵志刚
关键词:2型糖尿病结直肠肿瘤
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KLF4 SP1及Cyclin D1表达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近些年研究发现胃食管交界腺癌的发生率较远端胃癌明显升高,但其发生机制目前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KLF4、SP1和Cyclin D1在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表达的差异,探讨食管胃交界腺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比观察58例食管胃交界腺癌和47例远端胃癌组织中KLF4、SP1和Cyclin D1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差异以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KLF4在远端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0.05);而且远端胃癌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KLF4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相应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0.05)。SP1在远端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0.05);而且远端胃癌高中分化组中SP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相应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0.05)。Cyclin D1在食管胃交界腺癌组和远端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未见明显差异。进一步观察KLF4、SP1和Cyclin D1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发现Cyclin D1的高表达与食管胃交界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KLF4、SP1和Cyclin D1的表达异常均与远端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食管胃交界腺癌中KLF4与SP1和Cyclin D1之间未见明显相关关系;而在远端胃癌中KLF4与SP1以及KLF4与Cyclin D1(r=-0.334,r=-0.341,P<0.05)之间呈负相关;SP1与Cyclin D1之间呈正相关(r=0.340,P<0.05)。结论: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组织KLF4、SP1和Cyclin D1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均存在一定差异,提示两种肿瘤在发生发展方面可能有所不同。
崔晋峰赵晨燕曹立勇吴文新李月红王媛薛丽英张祥宏
关键词:食管胃交界腺癌远端胃癌SP1细胞周期素D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