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卫峻

作品数:59 被引量:304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3篇网膜
  • 22篇视网膜
  • 19篇血管
  • 12篇脉络膜
  • 11篇玻璃体
  • 10篇新生血管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9篇黄斑
  • 8篇脉络膜新生血...
  • 7篇眼底
  • 7篇荧光
  • 7篇视网膜病
  • 7篇视网膜病变
  • 6篇血管造影
  • 6篇早期糖尿病
  • 6篇早期糖尿病大...
  • 6篇造影
  • 6篇糖尿病大鼠
  • 6篇近视

机构

  • 46篇上海市第一人...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9篇王卫峻
  • 27篇许迅
  • 17篇孙晓东
  • 10篇俞素勤
  • 9篇汪枫桦
  • 8篇王炜
  • 7篇宫媛媛
  • 7篇王泓
  • 6篇吴颖
  • 6篇祁佐良
  • 5篇钱锦
  • 5篇林晓曦
  • 5篇邹丽剑
  • 5篇樊莹
  • 5篇朱弼珺
  • 4篇王雯秋
  • 4篇孙俏
  • 3篇姜媛
  • 3篇林李嵩
  • 3篇张皙

传媒

  • 7篇中华眼底病杂...
  • 6篇中国眼底病论...
  • 3篇临床眼科杂志
  • 3篇中国实用美容...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实用美容整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美容整形...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2篇第十四届国际...
  • 1篇眼科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医学美容...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性CNV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CNV的疗效.方法:门诊确诊病理性近视合并活动性CNV患者50例,经矫正视力,OCT以及眼底FFA检查,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mg治疗,根据视力,眼底表现及OCT随访结果按需进...
宫媛媛王卫峻
OCT对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CNV患者23例(24眼),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19例(20眼),病理性近视(PM)4例(4眼)。所有患者每月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 2.5 mg/次,连续治疗3次;治疗前后检查视力,应用OCT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并对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量。随访期1~7个月。结果24眼接受75次治疗(平均3.1次),无1眼发生不良反应。治疗后17眼(70.8%)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ETDRS)视力提高8个字符以上,7眼(29.2%)视力稳定。OCT检查显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治疗前为(355.83±113.21)μm,治疗后为(258.46±74.5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所有患眼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均明显减轻,黄斑囊样水肿(4眼)、视网膜下积液(7眼)和色素上皮脱离(3眼)都有改善甚至消失。结论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AMD和PM引起的CNV近期疗效良好;OCT具有准确、客观、方便、可重复性和定量的特点,为临床随访和评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治疗效果提供了客观的指标。
钱锦许薇琦王卫峻孙晓东吴颖许迅张皙
关键词:BEVACIZUMAB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Lazaroid(U83836E)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保护机制的研究
王泓王卫峻朱弼珺许迅
rhEPO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和EPO-R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于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receptor,EPO-R)的影响。方法采用10g.L-1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2周后通过腹腔注射EPO进行干预,每周3次,共2周。各组大鼠视网膜经固定、脱水、浸透和包埋后,对组织切片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拍片。将各组大鼠眼球石蜡包埋后连续组织切片,EnVi-sion+TM二步法进行EPO-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EPO-R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4周末,STZ诱导糖尿病SD大鼠视网膜出现大量空泡变性,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的神经节细胞内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消失;EPO腹腔注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未出现明显的空泡变性,神经节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正常大鼠视网膜中可见EPO-R弱阳性表达。4周末,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可见EPO-R呈大量强阳性表达;EPO腹腔注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仅见EPO-R弱阳性表达。其中EPO-R在视网膜的表达主要位于视网膜内层,包括视网膜节细胞层和内核细胞层。结论在早期糖尿病大鼠模型中,内源性EPO-R的上调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形态有影响。使用外源性的EPO能改善早期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EPO-R的上调以及延缓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结构损伤。
朱弼珺王卫峻许迅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功能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视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利用MP-1微视野计对湿性AMD患者进行微视野检查,检测患眼的固视状态及视网膜光敏度,并分析病变性质与视网膜光敏感度的关系。结果31例患者的39眼湿性AMD接受了微视野检查,发现大部分患眼已形成旁中心注视,并且固视稳定性发生改变。黄斑区20°范围的平均视网膜光敏度下降,不同病理改变区域视网膜光敏感度不同,典型与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之间、出血与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PED)之间的视网膜光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种不同病变之间视网膜光敏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湿性AMD患者的视功能较差,固视稳定性下降,旁中心固视形成,治疗此类患者时应尽可能保留其残余视功能,延长其有用视力的使用时间。
俞素勤王卫峻许迅
关键词:黄斑变性新生血管化微视野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谷氨酸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观察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变化,检测视网膜谷氨酸改变,通过EPO进行干预,了解 EPO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元保护作用和作用机制, 探讨EPO对于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元的改善情况。
朱弼珺王卫峻许迅
文献传递
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在干眼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0.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对直于眼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1月共65例(130眼)于眼患者。使用0.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每天两次,连续8周。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其使用前后不适症状(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久模糊、眼痛)及两项体征(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变化进行处理。统计第0、2、5、8周每只眼每次检查的综合计分。结果:第2、5、8周时FL及BUT与治疗前比,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患者的综合分平均值在第0、2、5及.8周逐渐递减,分别是:11.9、8.6、5.9、4.2。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对于眼的不适症状及相关体征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梁小庆刘焰刘堃曹晖王卫峻傅扬孙晓东许迅
关键词:干眼不适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
一例ABCC6基因新剪接突变报道
目的:对一以血管样条纹为主要表现的血管样条纹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研究方法:所有家系成员采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外显子捕获测序对369个候选基因进行筛查,Sanger测序对筛查结果进行验证.提取先证者外周血RNA,PCR、分子...
孙俏王卫峻
关键词:血管样条纹
多灶性脉络膜炎合并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抗VEGF治疗
目的:观察多灶性脉络膜炎(multifocal choroiditis,MC)合并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抗VEGF治疗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MC合并中心...
王卫峻俞素勤宫媛媛汪枫桦孙晓东许迅
不同类型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后黄斑区结构和视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连续收治的不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MTM患者47例47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9例9只眼,女性38例38只眼。平均年龄(65.13±6.98)岁,平均眼轴长度(29.23±1.77)mm。根据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显示的黄斑病变形态将患眼分为单纯黄斑劈裂(MRS)组、无裂孔性视网膜脱离(FD)组、全层黄斑裂孔(MH)组,分别为18、13、16只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轴、A/B型超声、眼底彩色照相、OCT、微视野检查。BCVA记录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眼平均logMARBCVA1.43±0.52。MRS组、FD组患眼平均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为(528.45±167.61)μm。所有患眼均接受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3.4个月。观察手术后患眼视力、微视野及黄斑区解剖结构变化。结果末次随访时,47只眼平均logMARBCVA为0.86±0.42;与手术前平均logMAR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P〈0.001)。MRS组、FD组患眼平均CRT为(250.90±91.81)μm;与手术前平均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7,P〈0.001)。MRS组18只眼视网膜结构均复位或改善。FD组13只眼中,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复位11只眼;MH形成2只眼。MH组16只眼中,MH性视网膜脱离复发1只眼。MRS组、FD组、MH组患眼之间IogMARBCVA(x2=6.38)、黄斑区视敏度(x2=11.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04)。结论近视性MRS手术后黄斑区结构与视功能恢复优于近视性MH、无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夏惠娟王卫峻吴颖陈伟邱庆华陈凤娥樊莹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