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 作品数:27 被引量:66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梁切除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联合复合瓣式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术后效果。方法青光眼110例(138眼)随机分为两组。引流器植入手术组(引流器组)58例72眼行小梁切除联合引流器植入术;常规小梁切除组(对照组)52例(66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2年,观察手术后的眼压、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手术后眼压情况:术后7d平均眼压,引流器组(12.02±1.23)mmHg,对照组(13.13±1.78)mmHg(t=0.1211,P〉0.05);术后2年,引流器组(15.03±2.12)mmHg,对照组(19.14±4.22)mmHg(t=2.6432,P〈0.05)。术后1周,引流器组和对照组出现浅前房各6眼(χ2=3.01,P〉0.05)。术后2年引流器组中94.4%(68/72)为功能性滤过泡。对照组中57.6%(38/66)为功能性滤过泡(χ2=14.21,P〈0.05)。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复合瓣式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远期控制眼压效果较好。
- 戴涛王博赵钰
-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青光眼
- 微导管引导的外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的短期疗效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评估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初次手术和既往手术失败的儿童青光眼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的儿童青光眼患者28例(39眼)。方法回顾初次手术组(A组,15例22眼)及再次手术组(B组,13例17眼)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眼压及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的变化及手术成功率。随访时间为6~17个月(中位数为13个月)。主要指标眼压、降眼压药物种类、手术成功率。结果A组术前平均眼压(31.23±6.05) mmHg,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5.14±4.63)mmHg(t=8.40,P<0.05);术前使用降压药种类的中位数(范围)为3(1~4),术后为0(0~2)(Z=3.97,P<0.05)。B组术前平均眼压(29.47±5.75)mmHg,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5.65±4.03)mmHg(t=6.97,P<0.05);术前使用降压药种类的中位数为3(1~4),术后为0(0~2)(Z=3.75,P<0.05)。末次随访A组完全成功率为77.27%,B组为88.24%(P=0.438)。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随访半年以上的结果显示,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初次手术和再次手术的儿童青光眼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王博王博狄浩浩杨潇远高传文陈鹏
-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开术儿童
- 微导管引导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儿童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 王博狄浩浩杨潇远高传文陈鹏王怀洲
- 国产引流器120例青光眼手术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国产青光眼房水引流器治疗性青光眼的术后效果。方法对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住院青光眼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120例青光眼行国产引流器置入术治疗,120例行小梁切除加丝裂霉素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3年,时间为术后1d、3d、1周、1个月及之后的每3个月随访1次。观察眼压、前房深浅、房水闪辉等。结果观察组术后Ⅱ级以上浅前房的9眼(0.75%),滤过泡扁平弥散,薄壁滤过泡隆起(4眼)0.3%,术后1d、3d、1周、1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7.2±5.9)mm Hg、(7.8±3.8)mm Hg、(10.7±4.8)mm Hg、(12.9±5.3)mm Hg、(12.2±3.4)mm Hg(未使用降眼压药物)。对照组术后Ⅱ级以上浅前房的11眼(0.92%),滤过泡扁平弥散,薄壁滤过泡隆起(23眼)1.92%,术后1d、3d、1周、1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6.2±4.2)mm Hg、(6.8±3.9)mm Hg、(10.8±5.5)mm Hg、(12.3±4.0)mm Hg、(13.42±4.9)mm Hg(未使用降眼压药物)。结论国产引流器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滤过泡扁平,远期控制眼压效果好。
- 戴涛赵钰王雅丽王博
- 关键词:小梁切除丝裂霉素
- 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或引流器植入术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或联合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原发性青光眼125例(150眼)随机分成3组。生物羊膜植入术组(羊膜组)46例(54眼)行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引流器植入术组(引流器组)40例(52眼)行小梁切除联合引流器植入术;对照组:39例(44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3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1周平均眼压:羊膜组为(13.76±0.81)mmHg(1mmHg=0.133kPa),引流器组为(12.54±0.47)mmHg,对照组为(14.45±0.37)mmH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7,P=0.22)。术后1年平均眼压:羊膜组为(11.81±0.74)mmHg,引流器组为(11.75±0.25)mm.Hg,此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但两组分别均低于对照组的(14.90±0.8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4)。术后1周浅前房羊膜组6眼(11.11%)、引流器组7眼(13.5%),对照组5眼(11.9%)。术后1年功能性滤过泡:羊膜组为92.6%,引流器组为94.2%,对照组为65.9%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与联合引流器植入术均能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抑制滤过道瘢痕形成。
- 赵钰秦书娟戴涛刘耀雷朱淑敏王博高传文荆晶
- 关键词:青光眼生物羊膜引流器青光眼
- Ahmed阀植入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25例(25眼)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Ahmed阀植入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统计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眼压、手术成功率、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术后随访6 ~12个月,平均(9.96±1.93)月.结果 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和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眼压分别为(15.94±6.05)、(14.76±2.39)、(17.12±6.06)、(17.44±2.75)及(18.96±3.56) mmHg(1 mmHg=0.133 kPa).与术前平均眼压(48.12±7.29)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33、21.961、16.917、17.609及18.091,P<0.05);最后一次随访时手术总成功率为84.0%.所有患者视力均有提高.结论 Ahmed阀植入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比较有效的方法.
- 王博张凤娟戴涛赵钰高传文刘建荣陈鹏
- 关键词:玻璃体积血
- 泪道冲洗针头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泪道冲洗针头,包括针体和与注射器相连的接头,针体前端的引针头与针体后部呈120°夹角设置,引针头的长度为10mm,在接头外套装有手持块。手持块为环台形结构,其环壁厚度为3~5mm。手持块的外周面为粗糙...
- 王博张凤娟唐文建赵钰戴涛
- 文献传递
- 比较噻吗洛尔或卡替洛尔联合曲伏前列素的降眼压作用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目的 比较噻吗洛尔与卡替洛尔联合曲伏前列素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或高眼压症(OHT)患者的降眼压作用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将入选的POAG或OH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
- 张慧芝孙惠斌王贝贝王博王娟汪梦园
- 翼状胬肉手术中无缝线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手术中无缝线自体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方法翼状胬肉43眼。在进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时均采用眼科专用双极高频电凝止血器对植片和植床进行热凝粘合。观察术后植片的愈合情况、患者的自觉不适症状和复发率。结果术后除1眼出现植片移位外,其余患眼植片与植床对合良好,术后3d,植片颜色红润,角膜上皮全部愈合,诉流泪、眼磨等自觉刺激症状4眼。随访1年,3眼复发,复发率为6.98%。结论无缝线自体干细胞移植术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还省却缝线的麻烦,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了患者术后拆线的痛苦。
- 袁军王博刘建荣赵钰陈鹏
- 关键词:翼状胬肉手术无缝线
- 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探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不同房角关闭状态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8例(216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房角检查,将房角关闭<180°者设为A组(98例,108眼),≥180°者设为B组(100例,108眼);按随机数表法将每组再分为甲、乙两组各54眼,甲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乙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个月.于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监测各组患者视力、眼压、房角宽度、前房深度状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前各组视力、眼压、房角关闭范围、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各组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眼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且B组中乙组眼压显著低于甲组(P<0.01);各组房角关闭范围均较术前显著缩小,房角均增宽(P<0.01),其中B组中乙组房角关闭范围显著小于甲组,房角增宽显著大于甲组(P<0.01);各组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显著加深(P<0.01),B组中乙组前房深度加深较甲组显著,且较A组内甲组、乙组均加深显著(P<0.05);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角关闭<180°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可达到较好的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开放房角、加深前房的治疗效果,而房角关闭≥180°的患者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 高传文杨潇远张海龙王博
-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房角关闭房角分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