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周口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方案(H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82例M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HAG方案治疗,联合组接受地西他滨+HAG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周后,联合组躯体、认知、情绪、角色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MDS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HAG方案,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好。
- 庞迎旭刘涛王凯戴静王琼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HAG方案
- CML患者在TKI治疗过程中的细胞遗传学变化与病程演进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过程中的细胞遗传学变化与病程演进的关系。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50例初诊CML患者,通过骨髓细胞24 h短期培养法或直接法,行染色体G显带技术核型分析;经ABL激酶区点突变检测,分析细胞遗传学变化与其病程演进的相关性。结果:间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果发现,150例患者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其中费城(Ph)染色体阳性142例(94.67%),阴性8例(5.33%);142例Ph染色体阳性患者中,初诊Ph阳性且伴有额外染色体异常14例(9.86%),变异易位4例(2.82%),标准易位t(9;22)(q34;q11)124例(87.32%)。14例伴有额外染色体异常的患者中,"主要路径"异常8例,-Y异常2例,"次要路径"异常4例。在TKI治疗期间,46例标准易位患者出现额外染色体异常,以染色体数目异常为主,此类患者疾病进展和出现点突变的比例较高(P<0.05)。与标准易位患者比较,初诊CML慢性期伴有额外染色体异常患者无病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而与总生存率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与无额外染色体异常患者比较,CML慢性期TKI治疗期间出现额外染色体异常者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部分CML患者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出现额外染色体异常,此类患者发生疾病进展的风险性较高。
- 王凯刘涛戴静庞迎旭王琼
- 关键词: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费城染色体
- 阿伐他汀对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机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阿伐他汀对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将培养获得的对数生长期的白血病细胞HL-60接种在96孔板,分别给予1、5和10μmol/L浓度的阿伐他汀,然后放入培养箱中(37℃,5%CO_2)培养(12、24和48 h),用MTT比色法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变化;RT-PCR法检测PI3K、ATK、mTOR基因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TK、mTOR蛋白表达水平。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结果:阿伐他汀能够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浓度为10μmol/L的阿伐他汀作用48 h后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强,其抑制率为(39.78±3.0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5,P<0.05);对HL-60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最强,其凋亡率为(43.30±3.9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4,P<0.05)。同时,阿伐他汀作用48 h后PI3K、ATK、mTOR基因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10μmol/L浓度的阿伐他汀作用最为明显,分别下降了(37.04±4.15)%、(53.81±3.25)%和(40.62±2.4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6、3.800、4.313,P<0.05)。结论:阿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PI3K/ATK/mTOR信号通路,实现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并且诱导其凋亡。
- 戴静刘涛王凯庞迎旭王琼陈珍珠
- 关键词:白血病HL-60细胞阿伐他汀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变异型RARα易位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典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具有较高比例的异常早幼粒细胞,染色体核型t(15;17)及PML-RARα融合基因是其特征性的标志。而少数患者伴其他类型融合基因[1],目前已发现的RARα的伴侣基因有PLZF、NPM、NuMA、STAT5b、PRKAR1A、FIP1L1、BCOR、OBFC2A、GTF21、IRF2BP2、TBLR1、FNDC3B等[2],这部分患者因具有典型APL的形态,但不具有典型APL的染色体及融合基因,故称之为APL伴变异型RARα易位。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有别于典型的APL,目前已检索到的APL伴变异型RARα易位大多为个案报道,现将我们收治的10例APL伴变异型RARα易位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汇报如下。
- 米瑞华陈琳刘佳刘涛王凯董丽华李旭何玉卓刘正彪郭学军郭淑利赵红勉唐家宏马晓苗李玉富魏旭东
- 关键词:早幼粒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个案报道STAT5B变异型
- 白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早期,给予足量强化化疗使AL尽快达一期缓解,对长期无病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剂量强化限制性毒性使骨髓抑制导致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缺乏,不得不减少化疗药物剂量或被迫停止化疗,因此降低了化疗强度.影响疗效,
- 庞迎旭刘涛王凯戴静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因素
- 2023年
-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25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DIC将其分为并发组(n=114)和未并发组(n=140)两组。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1︰1比例控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一般资料,比较匹配前后两组一般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匹配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成功匹配74对病例。匹配前,并发组与未并发组性别、年龄、冠心病、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并发组与未并发组性别、年龄、BMI、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匹配后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诱导缓解治疗方案、血红蛋白(Hb)水平、肌酐(SCr)水平、尿酸(UA)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合并感染、合并出血占比和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水平、骨髓原早幼粒细胞比例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感染、合并出血以及WBC计数、PLT计数、Fib水平、D-D水平和骨髓原早幼粒细胞比例升高均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并感染、合并出血以及WBC计数、PLT计数、Fib水平、D-D水平和骨髓原早幼粒细胞比例升高均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 陈珍珠刘涛郭贺贺仁文文王凯庞迎旭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