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魁
- 作品数:173 被引量:236H指数:9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无线网络的集群航天器控制系统重构技术研究
- 集群航天器由不同类型的多个成员航天器自主协同工作执行在轨任务,本文设计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集群航天器控制系统,除了成员航天器间采用无线网络通信,成员航天器内部同样采用无线网络通信,取代传统的CAN总线连接,同时提出了一种系...
- 王训王兆魁张育林
- 关键词:无线网络
- 一种用于航空器监测的星座优化方法和装置
- 本申请提出一种用于航空器监测的星座优化方法和装置,涉及卫星星座设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生成航空器飞行的时空特征点;根据所述特征点确定满足航空器监测任务特点的星座回归周期设计;根据卫星间的可视判别条件以及星间距离和卫星...
- 王兆魁张雷蒋超徐韵
- 基于四面体质元划分的纯引力轨道万有引力干扰计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涉及航天动力学和科学计算技术领域的基于四面体质元划分的纯引力轨道万有引力干扰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选择四面体作为质元形状对航天器进行划分,并定义如下参数:尺度参数SR、长宽比参数AR、力几何因子F...
- 谷振丰张育林王兆魁范丽杨雪榕刘红卫
- 快速重访卫星轨道设计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重访卫星轨道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该轨道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模型得到约束方程及设计变量,最后通过对变量进行优化得到重访时间最短的升降段重复观察轨道的轨道相关参数,实现了卫星在升段降段均过顶地面目标,...
- 项军华李泰博张学阳王兆魁崔凯凯张琦
- 成像卫星在轨智能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从成像卫星在轨智能处理技术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总结了星上计算资源受限、实时性要求高、缺少大规模数据集、空间环境特殊性等在轨智能面临的主要挑战。针对问题,系统总结了智能算法、硬件平台和优化技术三个方面的相关技术,其中对于遥感目标智能检测算法,详细描述了数据集、模型架构、实时性等多个方面。最后,对成像卫星在轨智能处理技术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王兆魁方青云韩大鹏
- 关键词:人工智能优化技术目标检测
- 分布式卫星编队仿真系统
- 分布式卫星编队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空间应用概念,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分布式卫星编队协同控制仿真系统的实现。内容涉及仿真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系统的软件结构。最后给出了一个四星编队的仿真运行结果。
- 李新洪曾国强王兆魁
- 关键词:分布式卫星仿真系统
- 文献传递
- 大挠性飞行器减载控制实验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挠性飞行器减载控制实验系统及方法,使用悬臂梁模拟大挠性飞行器结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悬臂梁,实时获取所述大挠性飞行器结构应力与形变状态,解耦姿态和弹性变形信息。通过光纤光栅解调仪将实时形变信号...
- 王兆魁卓清琪
- 文献传递
- 一种体感微低重力模拟装置的主动补偿组件及模拟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感微低重力模拟装置的主动补偿组件,体感微低重力模拟装置包括重力平衡组件、主动补偿组件,重力平衡组件受缓冲组件提供的弹性势能实现重力平衡,重力平衡组件至少包括具有一个自由度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体感微低重力模...
- 王兆魁韩大鹏
- 纯引力轨道检验质量的相对测量技术被引量:2
- 2015年
- 纯引力轨道是物体在太空仅受引力作用的运行轨道,通过构造纯引力轨道,可实现超高精度的空间引力探测,也可为科学实验提供超稳定卫星平台.作为纯引力轨道构造的核心,检验质量的相对测量不仅提供了部分任务科学数据,还为航天器平台的跟踪控制提供输入.首先,描述了纯引力轨道的概念内涵,总结了它在卫星重力测量、引力波探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其次,综述了不同任务对相对测量的需求,给出了电容式测量、磁感应测量和光学测量的原理,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根据检验质量的姿态运动,将检验质量质心相对状态解算问题分为3类,给出了基于检验质量姿态动力学与表面建模的典型解算模型和质心速度估计方法.最后分析了非引力干扰的理论计算、地面实验验证和在轨实验验证问题.
- 侯振东王兆魁张育林
- 筒式偏心在轨分离角速度抑制方法被引量:2
- 2015年
- 筒式偏心在轨分离是一类特殊的在轨分离问题,小卫星偏心安装而产生的分离力矩将导致分离角速度,进而影响小卫星的分离指向精度,甚至导致释放平台姿态失稳。而常规的姿态大角速度机动、姿态快速稳定控制方法难以在小卫星出筒前的极短时间内完成分离角速度抑制。因此,进行了卫星筒式偏心在轨分离动力学分析,基于分离角速度的产生,提出了抑制分离姿态干扰的前馈控制力矩法和角速度预偏置法。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关键控制参数的近似计算公式,给出了控制量的优化求解方法,并分析了控制干扰因素对抑制结果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算例分析,对比验证了两种抑制方法的有效性,并给出了其工程应用的建议。
- 蒋超王兆魁张育林
- 关键词:指向精度前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