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尘肺
  • 2篇CT
  • 1篇吸入
  • 1篇纤维性
  • 1篇技术诊断
  • 1篇肺CT
  • 1篇高千伏
  • 1篇高千伏胸片
  • 1篇CT扫描
  • 1篇MSCT
  • 1篇表面遮盖显示
  • 1篇长期吸入
  • 1篇尘肺病
  • 1篇尘肺诊断

机构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王伊
  • 4篇吕富荣
  • 3篇夏露花
  • 3篇盛波
  • 1篇周绍权
  • 1篇周绍全

传媒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T肺功能成像技术在早期尘肺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CT肺功能成像技术对早期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表面遮盖显示(SSD)3D-lung三维后处理技术、值域限定图像分割技术以及特殊的体积直方图软件1对30例早期尘肺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16排螺旋CT胸部平扫图像进行后处理。定性、定量比较二组的差异。结果定性:对照组的3D-lung肺表面显示平滑的脏层胸膜;尘肺组显示肺表面局部凹陷。定量:尘肺组肺体积(3 730.4±603.6)cm3比健康者(4 114.8±742.2)cm3减小;而平均CT值尘肺组(-747.1±51.9)HU与对照组(-852.9±30.2)HU相比增大。2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组体积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稍有降低。结论CT肺功能成像的多种技术能够定性、定量的观测到早期尘肺的纤维化及程度,结果客观、可靠,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王伊吕富荣盛波夏露花肖云华
关键词:尘肺表面遮盖显示
尘肺CT诊断技术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尘肺病(Pneumoconiosis)是长期吸入粉尘所致的以肺组织纤维性病变为主的疾病。目前,诊断尘肺病及进行尘肺病分类的方法主要依据高千伏胸片(Highkv chest radiograph)。但是,高千伏胸片存在图像重叠、分辨率低等目前不能克服的缺点,不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王伊吕富荣
关键词:肺CT高千伏胸片尘肺病长期吸入纤维性
尘肺观察对象的CT定量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对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尘肺观察对象组(60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CT扫描,分别在主动脉弓顶、气管隆突、气管隆突下3 cm、气管隆突下6 cm平面进行CT定量测定,用CT密度直方图对特定的CT值区间进行测定,计算出不同CT值范围内的平均肺密度(ME)及像素指数(PI),对比观察尘肺观察对象组肺密度的改变。结果在主动脉弓顶水平、气管隆突下6 cm层面,-832--352 HU范围的10个CT值区间内,尘肺观察对象组像素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在气管隆突、气管隆突下3 cm层面,-880--352 HU范围的11个CT值区间内,尘肺观察对象组像素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像素指数。其共同特征为,上述4个观察层面,在-832--352 HU范围内的10个CT值区间内,尘肺观察对象组的像素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尘肺观察对象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定量直方图信息,能够评价尘肺观察对象肺纤维化改变,结果可靠,客观,为尘肺观察对象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诊断方法。
夏露花吕富荣王伊盛波周绍全
关键词:CT扫描
MSCT定量成像技术诊断尘肺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CT定量成像技术诊断尘肺的价值。方法收集60例尘肺观察对象(尘肺观察对象组)及同期体检结果正常的40名健康男性(正常对照组),均行胸部CT扫描,将CT测量值(-1024~-325HU)划分为14个CT阈值区间,间隔49HU,应用CT密度直方图计算不同CT阈值范围内的平均肺密度及像素指数(PI),绘制尘肺观察对象组与正常对照组在不同CT阈值区间内的PI分布曲线。结果在-874~-325HU范围的11个CT阈值区间内,尘肺观察对象组的P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1024~-875HU三个区间内两组P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尘肺观察对象组像素分布曲线向右侧高密度区偏移。结论应用CT定量成像技术诊断尘肺结果较为客观,为诊断及研究尘肺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辅助方法。
夏露花吕富荣王伊盛波周绍权
关键词:尘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