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云霞

王云霞

作品数:71 被引量:440H指数:15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农业科学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5篇水稻
  • 23篇FACE
  • 20篇臭氧
  • 16篇ENRICH...
  • 11篇稻米
  • 9篇小麦
  • 9篇CO_2浓度
  • 9篇臭氧浓度
  • 8篇臭氧浓度升高
  • 7篇倒伏
  • 7篇籽粒
  • 6篇叶面
  • 6篇施锌
  • 6篇污染
  • 6篇近地
  • 5篇氧化碳
  • 5篇杂交
  • 5篇水稻生长
  • 5篇气候
  • 5篇敏感型

机构

  • 71篇扬州大学
  • 31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江苏徐淮地区...
  • 3篇江苏食品药品...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盐城工学院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常州市农林局

作者

  • 71篇王云霞
  • 34篇杨连新
  • 28篇朱建国
  • 27篇王余龙
  • 11篇赖上坤
  • 10篇赵轶鹏
  • 5篇宋琪玲
  • 4篇李潘林
  • 4篇齐义涛
  • 4篇赵江宁
  • 4篇周娟
  • 4篇黄建晔
  • 3篇董桂春
  • 3篇邵在胜
  • 3篇周三妮
  • 3篇沈春晓
  • 2篇杨开放
  • 2篇景立权
  • 2篇石广跃
  • 2篇王晓莹

传媒

  • 20篇农业环境科学...
  • 9篇生态学报
  • 7篇中国水稻科学
  • 5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第十三次中国...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生态学学...
  • 1篇十一五农业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由空气中CO_2浓度和温度增高对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和气温增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本研究旨在揭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其种子活力是否受这两个重要环境因子的影响。利用稻田FACE(Free Air CO_2Enrichment)系统,以常规水稻武运粳23为供试材料,设置对照(Ambient,环境空气)、CO_2浓度增高(比Ambient高200μmol/mol)、温度增高(比Ambient高2℃)和CO_2浓度与温度同时增高四个处理,成熟期收获种子进行实验室标准发芽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独CO_2浓度增加使成熟种子浸种24h浸出液电导率平均增加16.5%,但使种子露白率、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下降7.8%、10.0%、17.4%和8.9%。相似地,单独温度增高或CO_2浓度和温度同时增高处理对上述参数影响的方向一致,但影响的幅度变小,多未达显著水平。与环境生长温度相比,高温环境下全生育期CO_2浓度升高使成熟种子浸种24h浸出液电导率、露白率、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变小,表现在CO_2浓度与温度处理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互作用。种子发芽后芽和根系性状对高CO_2浓度或高温均无显著响应。以上结果说明,大气CO_2浓度增高200μmol/mol环境条件下,常规粳稻武运粳23成熟种子露白率、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等指标均明显下降,但在同时适度增温的生长环境下这种负面影响有减弱的趋势。
高厚玉景立权陈龙居静王云霞朱建国杨连新王余龙
关键词:水稻CO2种子活力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定量分析小麦籽粒锌元素的空间分布被引量:13
2011年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是用于测定植物组织中元素分布的最新技术。采用LA-ICP-MS技术对小麦成熟籽粒中锌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成熟小麦籽粒锌浓度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从浓度分布看,种皮、糊粉层和胚中的锌分别为192、432和292 mg.kg-1,而胚乳中的锌只有14 mg.kg-1;从积累量分布看,种皮、糊粉层、胚和胚乳中的锌积累量分别占籽粒总积累量的24%、47%、11%和18%,说明小麦籽粒经加工后锌含量锐减(下降约80%)。分别采用LA-ICP-MS和酸消解溶液雾化进样ICP-MS法测定了自制校正标准样和小麦整粒种子的锌浓度,结果两种方法的测定值很接近且重复间变异较小,证实了LA-ICP-MS这一空间分布定量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王云霞杨连新W.J.Horst
关键词:小麦籽粒
大气CO_2和O_3浓度升高对汕优63生长动态、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大气二氧化碳(CO_2)和近地层臭氧(O_3)浓度升高将极大地改变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作物包括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力。利用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设置室外对照(Ambient)、室内对照(CK,实时模拟室外环境)、高浓度CO_2(Ambient CO_2+200μmol/mol)、高浓度O_3(Ambient O_3的1.6倍)、高浓度CO_2+O_35个处理,研究大气组分变化对敏感水稻汕优63生长动态、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外对照和室内对照水稻的多数测定指标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O_3处理使水稻生育中后期株高和分蘖数明显下降,且随时间推移降幅逐渐增加,最大降幅分别达21%和15%,但CO_2处理使水稻生育中后期株高和分蘖数明显增加,最大增幅分别为5%和18%,CO_2+O_3处理使水稻株高最大下降为7%,但对各期分蘖数没有影响。与CK相比,O_3处理使水稻成熟期叶片、茎鞘、稻穗和根系生物量大幅下降,使全株总生物量平均下降51%,CO_2处理对绿叶和黄叶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使茎鞘、稻穗和根系生物量明显增加,使全株总生物量平均增加37%,CO_2+O_3处理对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臭氧处理使生物量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显著增加,而CO_2处理则表现相反,CO_2+O_3处理对水稻物质分配的影响小于单独的O_3处理。与CK相比,O_3处理使水稻抽穗期植株含氮率平均增加29%,吸氮量下降31%,而CO_2处理或CO_2+O_3处理对地上部植株含氮率和吸氮量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试验结论,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使水稻变矮、分蘖减少、生长受抑,但同步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可明显缓减甚至抵消臭氧胁迫对汕优63生长发育的负效应。
赵轶鹏邵在胜王云霞宋琪玲王余龙杨连新
关键词:汕优63人工气候室二氧化碳臭氧生长发育
重金属复合处理对小麦铜锌镍镉积累和分布的影响
增加粮食可食用部位有益元素的浓度,同时减少有毒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需要更好地了解元素在植株和籽粒内的运输和分布。本文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春小麦为供试材料,设置对照(不添加重金属)和重金属复合处理(同时添加锌铜镍镉,以不影响小...
王云霞杨连新W. J. Horst
关键词:小麦重金属元素生长发育
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叶面施锌对武运粳23稻米不同部位锌浓度和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2013年利用稻田FACE(Free Air CO2Enrichment)平台,以武运粳23为供试材料,主区CO2处理分别设置环境CO2浓度(Ambient)和高CO2浓度[比Ambient高(200±40)μL·L-1]两个水平,裂区锌处理分别设置对照(不施锌)和叶面施锌(齐穗后每隔5 d喷施0.2%ZnSO4,共3次)处理,研究常规粳稻籽粒不同部位锌浓度、植酸浓度以及[植酸]/[Zn2+]摩尔比值对CO2和锌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籽粒不同部位的锌浓度、植酸浓度以及[植酸]/[Zn2+]摩尔比均表现为精米<糙米<糠层,糠层部位分别是精米部位的4.8、45.3倍和9.6倍。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精米、糙米和糠层部位锌浓度均无显著影响,但锌处理使对应部位锌浓度平均分别增加8.5%、17.1%和22.7%,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CO2和锌处理对稻米各部位植酸浓度均无显著影响。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米各组分[植酸]/[Zn2+]摩尔比均无显著影响,但锌处理使精米、糙米和糠层[植酸]/[Zn2+]摩尔比平均分别下降5.2%、12.9%和18.7%,糙米和糠层部分达显著水平。方差分析表明,锌处理与部位间的互作对锌浓度、[植酸]/[Zn2+]摩尔比的影响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糙米和糠层中[植酸]/[Zn2+]摩尔比与对应部位锌浓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与植酸浓度相关不密切。以上数据说明,高浓度CO2环境下武运粳23稻米不同部位锌浓度及有效性无显著变化,但结实期叶面喷施锌肥,可改善该品种稻米不同部位特别是外层的锌营养水平。
周三妮赖上坤吴艳珍王云霞朱建国王余龙杨连新
关键词:FACE植酸
不同库容量类型常规籼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差异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研究不同库容量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差异,为大库容量类型品种的氮素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类,研究各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基本特点。【结果】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426%、817%)。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库容量,2001年分别为426.37、642.53、770.96、903.73、1064.32、1213.90g·m-2,2002年分别为359.36、574.11、764.98、962.43、1200.11、1455.59g·m-2;大库容量品种抽穗期全株含氮率较高、结实期全株含氮率下降幅度较大;大库容量类型品种吸氮能力强,抽穗后更明显,吸氮能力显著受到生育期与吸氮强度的影响,但吸氮强度的作用要大于生育期的作用;大库容量类型品种氮素在根中比例小、成熟期氮素在茎鞘叶中比例小、穗中氮素比例大、结实期茎鞘叶氮素运转量大;增加吸氮量,促进茎鞘叶中的氮素运转有利于库容量的提高。【结论】大库容量类型品种吸氮能力特别是抽穗后的吸氮能力强,成熟期氮素在营养器官中比例小、穗中氮素比例大、结实期茎鞘叶氮素运转量大。
董桂春于小凤董燕萍李进前田昊周娟王云霞杨连新黄建晔王余龙
关键词:水稻库容量氮素吸收氮素分配
铜胁迫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的长期定位试验
2006年选用清洁粘质壤土(对照,铜浓度32 mg·kg-1)制备200和400 mg·kg-1铜污染土壤,在土培池群体栽培条件下,以矮仔占和两优培九为供试材料,进行持续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土壤总铜、可交换态铜浓度以...
ZHAO Jiang-Ning赵江宁WANG Yun-Xia王云霞SHEN Chun-Xiao沈春晓QI Yi-Tao齐义涛YANG Lian-Xin杨连新WANG Yu-Long王余龙
关键词:水稻铜胁迫土壤污染
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型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针对不断升高的近地层臭氧浓度,研究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类型水稻生长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抗臭氧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3年,利用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以23个水稻品种或株系为供试材料,设置对照(10 n L·L^(-1))和臭氧浓度增高(100 n L·L^(-1))处理,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根据供试材料地上部最终生物量对臭氧胁迫的响应从小到大依次分为A类(低度敏感型)、B类(中度敏感型)和C类(高度敏感型)3个类别,分析不同敏感类型水稻株高和分蘖动态、籽粒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对臭氧胁迫的响应及其与成熟期生物量响应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臭氧胁迫使A、B和C类水稻地上部生物量平均分别下降19%、39%和52%,B和C类达极显著水平。除首期外,臭氧胁迫使其他测定期株高下降,降幅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但不同类型水稻的降幅相近。与此不同,臭氧胁迫对分蘖发生的影响因不同水稻类型而异:全生育期平均,臭氧胁迫对A类水稻分蘖数没有影响,但使B类和C类水稻分别下降17%和23%,均达极显著水平。臭氧胁迫使水稻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其中单位面积穗数(A类水稻没有响应,B和C两类水稻分别下降16%和26%)、每穗颖花数(A、B和C类水稻分别下降16%、19%和27%)和单位面积颖花数(A、B和C类水稻分别下降11%、31%和46%)的降幅在不同类型水稻间差异明显,但在饱粒重、饱粒率和最终产量方面,3类水稻的降幅差异较小。臭氧胁迫导致的产量损失主要与饱粒率和总库容量大幅下降有关,其次亦与穗数和饱粒重的下降有关。臭氧胁迫下,水稻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的响应与生育中后期分蘖数和最终穗数、每穗颖花数以及单位面积颖花数的响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各期株高、饱粒率、饱粒重和最终产量的相关性均不密切。
邵在胜沈士博贾一磊穆海蓉王云霞杨连新王余龙
关键词:水稻臭氧株高分蘖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杂交稻颖花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3
2009年
依托全球唯一的稻田开放式空气中臭氧浓度增高系统平台,以汕优63和两优培九为供试材料,设置大气背景臭氧浓度和高臭氧浓度(比大气背景臭氧浓度高50%)两个浓度水平,研究FACE条件下高O3浓度对杂交稻颖花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O3浓度使汕优63和两优培九每穗颖花数分别减少28朵和34朵,下降幅度分别为15%和13%.从稻穗构成看,高O3浓度胁迫下杂交稻每穗颖花数减少主要与每穗2次枝梗颖花数明显减少有关,对每穗1次枝梗颖花数的影响较小,因此高O3浓度胁迫下水稻每穗1次枝梗颖花数占全穗的比率增加,每穗2次枝梗颖花数占全穗的比率降低.从颖花形成看,高O3浓度胁迫下杂交稻每穗颖花数下降主要是颖花(特别是2次颖花)的分化受到抑制所致,而颖花的退化数不增反降.上述结果表明,采取相应措施削弱高O3浓度胁迫对颖花分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近地层高O3浓度条件下减少杂交稻产量损失的关键.
杨开放杨连新王云霞石广跃赖上坤朱建国Kazuhiko Kobayashi王余龙
关键词:水稻颖花分化
叶面施用不同形态锌化合物对稻米锌浓度及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2014年土培条件下,以日本晴、L81和L71为供试材料,开花及花后1周叶面喷施硫酸锌、柠檬酸锌、葡萄糖酸锌和EDTA二钠锌(Zn2+浓度均为0.2%,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研究叶面喷施不同形态锌化合物对稻穗不同部位糙米锌浓度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穗不同部位糙米锌浓度差异显著,其中稻穗上部糙米锌浓度显著大于稻穗中部和下部,植酸、植酸与锌摩尔比则相反,不同处理趋势一致。与不施锌相比,硫酸锌、柠檬酸锌、葡萄糖酸锌和EDTA二钠锌使所有品种糙米锌浓度平均分别增加33%、31%、26%和27%,其中锌处理对稻穗上、中部糙米锌浓度的影响显著大于稻穗下部,供试材料中以日本晴的响应最大。锌处理对糙米植酸浓度影响较小,但对植酸与锌摩尔比影响较大。与对照相比,硫酸锌、柠檬酸锌、葡萄糖酸锌和EDTA二钠锌使所有品种糙米植酸与锌摩尔比平均分别下降25%、24%、22%和18%,其中稻穗上部和中部的降幅大于稻穗下部,日本晴和L71的降幅大于L81;锌处理×品种和锌处理×品种×部位间互作均达显著水平。以上数据说明,水稻籽粒生长早期喷锌处理可大幅增加糙米锌浓度及其生物有效性,增幅因锌化合物、供试品种以及籽粒在稻穗上的着生部位(以强势粒响应更大)而异。
张庆王娟景立权杨连新王云霞
关键词:锌形态植酸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