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临光

作品数:68 被引量:192H指数:9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9篇心肌
  • 26篇动脉
  • 23篇梗死
  • 21篇冠状
  • 21篇冠状动脉
  • 20篇心肌梗死
  • 19篇介入
  • 15篇急性心肌梗死
  • 13篇介入治疗
  • 13篇病变
  • 10篇血管
  • 10篇冠状动脉介入
  • 9篇经皮冠状动脉...
  • 8篇无复流
  • 8篇复流
  • 7篇心脏
  • 7篇再灌注
  • 7篇疗效
  • 6篇动脉介入治疗
  • 6篇维拉帕米

机构

  • 64篇徐州市中心医...
  • 3篇东南大学
  • 2篇徐州市第四人...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68篇王临光
  • 40篇付强
  • 34篇吴强
  • 23篇路雯
  • 23篇王彦炯
  • 22篇王海波
  • 17篇冯春光
  • 14篇张毅刚
  • 9篇宗雪峰
  • 8篇王诚
  • 7篇朱可
  • 7篇李振勇
  • 6篇李旭东
  • 6篇李明哲
  • 5篇刘奕
  • 4篇韩冰
  • 4篇王跃涛
  • 3篇李世杰
  • 3篇李先进
  • 3篇骆秉铨

传媒

  • 18篇上海医学
  • 3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20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1
  • 1篇2000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实验室诊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68例冠心病(CHD)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hs-HS-CRP)、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阳性率。结果CHD组患者的hs-HS-CRP、cTnI、Mb、CK-MB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HD组又分为3组,急性心机梗死组(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2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20例。AMI组患者的hs-HS-CRP、cTnI、CK-MB和M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P<0.01):UA组hs-CRP和cTnI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P<0.01),但两组间CK-MB和Mb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认为:将CK-MB、cTnI、Mb三者联合测定是提高敏感度同时提高特异度的首选方案。
王临光路雯王海波李先进付强
关键词:心肌肌钙蛋白心机梗死同工酶
经抽吸导管早期应用维拉帕米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无复流的疗效
目的探讨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早期给予维拉帕米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 168例AMI患者进行直接PCI术,先行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后,随机分成两...
冯春光付强王彦炯王临光吴强黄宜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抽吸导管维拉帕米无复流现象
文献传递
国产偏心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2007年
目的观察国产偏心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35岁。经胸超声、临床症状明确诊断为膜部室间隔缺损,缺损大小:4-9 mm,有8例合并有膜部瘤形成。缺损距三尖辦距离大于2 mm,距主动脉辦距离均小于2 mm,均为左向右分流。术中严格按操作规范操作,在X线、经胸超声指引下置入封堵器。结果12例患者,11例成功,1例失败。选择的封堵器腰部直径为6- 14mm。术中12例患者均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停止操作消失。1例患者术中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1周末恢复,术后2个月仍为右束支传导阻滞,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术后即刻左心室造影,4例患者有少量伞内残余分流,主动脉根部造影,无主动脉辦反流。1例失败患者为缺损位置靠后,主动脉辦右冠辦部分脱垂遮挡缺损口,造成超声及X线造影无法准确测量缺损口大小,实际缺损过大而无法完成封堵治疗。结论偏心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主要针对室间隔缺损距离主动脉辦小于2mm而设计,术中在推送封堵器过程中要注意长边应指向心尖处。我们认为偏心封堵器扩展了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适应症,技术成功率、安全性、疗效与对称封堵器基本相同,且零偏心封堵器设计更为合理。
张毅刚付强吴强王彦炯蒋树中王临光黄宜杰
关键词:封堵器心室间隔缺损膜部瘤左向右分流技术成功率左心室造影
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联合肝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12
2015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用心导管技术来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以改善心肌血供的一种治疗方法,创伤和相对风险较小〔1,2〕。PCI手术前后需给予患者抗栓药治疗。以往临床常用药物首选是肝素,其起效快,抗凝效果明显,但存在抗凝效果不可预测、患者出血风险大等不足〔3〕。比伐卢定是国内新上市的新型抗凝药,能特异性、可逆性地直接与凝血酶结合,有研究发现与肝素比较,其抗凝效果更安全可靠,
朱可付强王临光吴强黄宜杰张倩
关键词:比伐卢定替罗非班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应用替格瑞洛联合比伐卢定与氯吡格雷联合肝素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比伐卢定相对氯吡格雷+普通肝素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作用,同时以血栓弹力图检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抑制率,探讨以血栓弹力图评估抗血小板...
朱可韩冰王临光吴强黄宜杰付强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考察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综合临床疗效,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以8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CI治疗,并于术前和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于治疗后1月、3月、12月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造影结果显示TIMI血流分级均恢复为2级或以上,术后1 h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的ST抬高段均有明显回落。术后1个月内患者的亚急性血栓发生率仅为1.26%,12个月时患者支架内晚期血栓或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1.26%,1年内血栓的总发生率共计为2.52%。血常规评价结果显示,患者用药1、3、12月时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较治疗前均有较大改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PCI治疗急性心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运状况和梗死相关的血栓再形成,且临床不良反应少,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宗雪峰黄宜杰王临光宗斌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PCI
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因慢性心衰急性发作而收住我院CCU患者89例为病例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00m L/d入液静滴,14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监测心率(HR)、血压(BP)、平均肺动脉压(m P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心脏指数(CI)及心排血量(CO)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RP等炎性因子指标。结果:参附治疗组在治疗48h后,CVP、m PAP、PCWP均明显降低,同时CI及CO均明显升高(P<0.05);TNF-α、IL-6、CRP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有助于改善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并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为进一步的改善预后治疗赢得时间。
阮宏云王临光冯春光王彦炯韩冰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慢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炎性因子
右心房-右室间隔上部双腔起搏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一例
2001年
叶新和骆秉铨张义勤傅向华厉志宏韩冰王临光李为东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双腔起搏
新型血管闭合器Easy Stasi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新型血管闭合器Easy stasis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共208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分为3组,A组(n=68)、B组(n=70)分别使用Easy stasis和Angio-Seal闭合器进行股动脉穿刺点止血,c组(n=70)采用徒手压迫法止血,观察3组患者止血时间、卧床制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A组、B组及C组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7.1%,94.3%,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时间分别为(1.8±1.2)min、(2.0±1.6)min和(17.9±4.3)min,卧床制动时间分别为(4.7±0.8)h、(4.1±0.5)h和(23.5±2.9)h,A组和B组明显短于C组,P<0.05;血管并发症发生率3组分别为8.8%、10.0%和28.6%,A组和B组亦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术后应用Easy stasis血管闭合器安全有效。
冯春光王临光王诚付强
关键词:血管闭合装置EASYSTASIS
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7年
目的观察大于70岁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临床疗效及常见并发症。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4月我院87例大于70岁符合美国心脏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患者,根据是否行急诊PCI术分为PCI组和非PCI组。观察以上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30 d的死亡、再次心肌梗死,EF值、急诊重建血运、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PCI组:40例其中大于80岁6例,大于75岁26例。40例患者中,38例PCI成功植入支架41枚,即刻成功率95%。2例因急性心包填塞外科急诊搭桥1例获得成功,年龄76岁,1例术中死亡,年龄74岁。2例住院期间死亡,年龄78岁,2例住院期间因急性血栓形成再次行PCI术并获得成功,年龄分别为74岁、75岁。术后3个月随访无一例死亡,1例因再次心肌梗死再次行PCI术获得成功。住院期间及随访30d死亡率:7.5%:并发症发生率:15%;随访30 d,5例EF值<35%,发生率12.5%。非PCI组: 47例其中大于80岁9例;大于75岁23例。住院期间6例死亡,随访30d 2例死亡,死亡率17%;随访30 d 14例EF值<35%,发生率2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于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安全可靠,因高龄血管病变较复杂导致其手术并发症较70岁以下患者稍多,但整体受益仍比未行PCI术开通梗死血管的患者要多。
路雯吴强王临光黄宜杰王海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术中并发症急性心包填塞急性血栓血管病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