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素彬
- 作品数:58 被引量:142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米托蒽醌类脂质纳米球包封率和包封产率的测定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比较透析法和凝胶柱色谱法测定米托蒽醌类脂质纳米球的包封率和包封产率的结果,阐明包封率和包封产率的准确含义。方法:以透析法和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分离、收集,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的吸光度,分别测定游离药物和载药类脂质纳米球两部分的含药量。结果:分别测定游离的和类脂质纳米球内的药物量,求得包封率和包封产率。结论:透析法和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分别测得类脂质纳米球未包封药物量与包封药物量,求得包封率和包封产率是可行的,进一步明确了包封率和包封产率的含义。
- 陆彬熊素彬
- 关键词:纳米球包封率米托蒽醌透析法醌类柱色谱法
- 纳米技术在口服难溶性药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3年
- 据报道,有〉70%的化学合成药物存在难溶性问题[1],约40%的新化学实体(NCEs)因其难溶性而无法进入临床试验,使其应用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2]。口服给药不仅方便且患者顺应性高,是新药首选的给药途径之一。但对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的第Ⅱ类药物(即穿膜性好,但溶解度低而言,因在胃肠道中溶解度低或溶出速率慢,可能导致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因此,解决因药物难溶性引起的口服低吸收问题,可提高这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解决药物难溶性主要有两条途径:①提高溶解度,增加药物溶出: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或溶出速率的常用方法有成盐、改变药物晶型、使用增溶剂或减小粒径等;②应用纳米给药系统,将药物包入载体内部,使药物以载药传递体形式被肠道吸收。
- 黄益明伍凯唐文涛莫奇磊熊素彬
- 关键词:难溶性药物溶解度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综述以大分子复合物和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等胶粒为载体的被动靶向、pH敏感靶向及以黏附分子、叶酸、单克隆抗体介导的主动靶向给药系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活化免疫细胞侵袭,滑膜炎症,新生血管生成和滑膜血管翳的形成,致使炎性滑膜具有类似于肿瘤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与滞留效应,及微环境pH值较正常组织低等特征,为靶向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了可能。
- 熊素彬崔冬梅王文喜谢其冰幸浩洋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主动靶向
- 植入瘤体内的氟尿嘧啶微球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为提高抗癌疗效 ,制备可植入瘤体内的氟尿嘧啶微球。方法 以聚乳酸为载体材料 ,O W型乳化挥发法制备氟尿嘧啶微球 ;考察了微球性质、体外释药及植入实体瘤Lewis肺癌的抑瘤效果。结果 微球载药量为(10 30± 0 2 0 ) %,包封率为 (6 8 3± 1 5 ) %;外观圆整光滑 ,为物理包载 ;突释很少 ,体外释药t1 2 较原药延长约 16 8倍 ,属扩散 溶蚀机制 ;抑瘤率可达 6 0 6 %,降低了毒副作用。结论 O W型乳化挥发法制备的氟尿嘧啶聚乳酸缓释微球 ,植入瘤体内杀灭肿瘤细胞将可能成为肿瘤化疗的有效方法。
- 陆彬熊素彬王建
- 关键词:氟尿嘧啶聚乳酸瘤体缓释制剂
- 氟尿嘧啶微球的制备工艺被引量:9
- 2003年
- 分别采用 o/ o型和 o/ w型乳化挥发法及喷雾干燥法制备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 3种方法制得的微球外观均圆整光滑。其中 ,o/ o型乳化挥发法制得的微球实际载药量小于 2 .0 % ,不适宜制备本品 ;另两种方法制备的微球载药量分别为 10 .2 5 %和 2 6 .18% ,平均粒径分别为 4 9.6 μm和 1.0 9μm,体外释药 t1 /2 分别为 134h和 8h。结果表明 ,后二法制备的微球缓释效果明显。
- 熊素彬陆彬
- 关键词:氟尿嘧啶聚乳酸喷雾干燥法
- 以克服药品不良反应为目的开发新复方制剂的思路与策略被引量:1
- 2014年
- 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是新药研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复方制剂不但具有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药效的作用,还具有研发成本低和研发周期短的特点,因此已经成为新药研发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以克服药品不良反应为目的而设计的复方制剂,阐述了通过新的药物组合减少由于药理作用带来的个性不良反应,以及通过新的制剂技术减少血药浓度波动带来的共性不良反应2种复方制剂设计策略出发,以期为复方制剂的研发提供有益的思路。
- 荆恒攀熊素彬潘卫三
- 关键词:新药研发药品不良反应复方制剂药物组合药物新剂型
- EPR效应在实体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综述EPR效应在实体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介绍了调节EPR效应的主要血管调节因子,基于EPR效应的药物载体设计以及EPR效应的应用。结论:EPR效应是实体瘤组织的一种特殊现象,使大分子药物和胶粒载体在肿瘤组织透过性增强,滞留延长,为实体瘤靶向治疗提供崭新的研究方向。
- 卢琳熊素彬
- 心肌内注射17β-雌二醇纳米粒的促血管生成效应及相关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价心肌内局部注射聚乳酸和乙醇酸共聚物(poly-dl-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包载17β-雌二醇促大鼠心肌梗死(心梗)后心肌血管生成效应及其作用与内源性雌激素关系。方法乳化/液体蒸发法制备17β-雌二醇纳米粒,检测其理化性质和体外药物释放参数。制备大鼠心梗模型,随机分为去卵巢心梗治疗(ET)组、去卵巢心梗对照(OMI)组、正常卵巢心梗对照(MI)组。1月后免疫组化法检测心梗边缘区毛细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及eNOS蛋白表达,放免法检测血清17β-雌二醇浓度。结果体外释放参数显示,17β-雌二醇从PLGA纳米粒载体中持续释放1月。心梗1月后免疫组化法显示ET组MVD、eNOS蛋白表达比MI组显著增加(P<0.05);与MI组比较,OMI组MVD、eNOS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内源性雌激素缺乏负面影响心肌毛细血管生成。心肌内局部注射17β-雌二醇纳米粒不依赖内源性雌激素发挥促大鼠心梗后心肌毛细血管生成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心肌eNOS蛋白表达有关。
- 刘伟强陈玉成熊素彬曾智
- 关键词:雌二醇血管生成
- 米托蒽醌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处方优化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制备米托蒽醌固体脂质纳米粒并优化其处方组成。方法:采用薄膜蒸发-超声分散法制备米托蒽醌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封产率、载药量和体外释药为考察指标,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处方中米托蒽醌、磷脂、山嵛酸甘油酯和硬脂酸聚烃氧酯(S-40)的组成。结果:米托蒽醌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优处方组成为米托蒽醌0.2%,磷脂3.0%,山嵛酸甘油酯1.0%,S-400.5%,注射用水加至10mL;优化处方的各指标值依次为包封产率(87.2±2.2)%,载药量(4.2±0.1)%,Q2h为(7.6±0.2)%,Q24h为(25.9±0.8)%,t50为(5.3±1.1)d和t90为(28.4±4.5)d。结论:薄膜蒸发-超声分散法适于制备米托蒽醌固体脂质纳米粒,优化后的各指标值均接近预测值。
- 熊素彬陆彬杨红
- 关键词:米托蒽醌固体脂质纳米粒
- 一种单硝酸异山梨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如式(II)所示的单硝酸异山梨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肿瘤联合治疗中的应用。本发明将单硝酸异山梨酯与脂肪酸经酯化反应成酯,以提高其脂溶性,再制备成脂质纳米粒被动靶向给药系统。再将单硝酸异山梨酯脂肪酸衍...
- 熊素彬王铁闯卢琳尹小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