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晶晶 作品数:22 被引量:114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 更多>> 发文基金: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的成人肾脏肿瘤影像生物学标记及病理学基础研究 第一部分肾脏肿瘤和正常肾实质3.0 T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参数测量及短期内重复扫描的可重复性研究目的:评价肾脏肿瘤、正常肾皮质和髓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 潘晶晶关键词:肾髓质 肾脏良性肿瘤 文献传递 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1例急性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央型423例单纯取栓,混合型275例取栓加动脉腔内留置导管溶栓,周围型166例单纯导管溶栓;其中中央型和混合型患者在取栓或取栓加腔内溶栓后,213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支架置入。结果:介入治疗总有效率99.34%(905/911),平均住院7.5d。患肢肿胀、疼痛均于介入治疗后1~2 d内开始消退或减轻。37例并发肺动脉栓塞35例救治成功,2例抢救失败死亡。介入取栓及溶栓效果:Ⅰ级49.18%(448/911);Ⅱ级27.44%(250/911);Ⅲ级22.94%(209/911);IV级0.44%(4/911)。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为(1.34±1.07)cm和(0.93±0.52)cm,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随访:术后12个月,优78.55%(714/909),良14.96%(136/909),中6.05%(55/909),差0.44%(4/909);术后36个月,优75.25%(681/905),良14.14%(128/905),中10.61%(96/905),差0。结论: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LEDVT,能尽早清除静脉腔内血栓,迅速恢复通畅的血流,缩短病程,更大程度上保存静脉瓣功能;创伤小,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显著。 张希全 王义平 潘晶晶 朱伟 李长海 郭锋 董戈 张清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 取栓术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4月至2009年1月236例急性髂股DVT病例的临床资料。均经健侧股静脉预防性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F大腔鞘管,50 mL注射器负压抽吸髂股静脉血栓。112例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后给予肝素抗凝。结果出院时膝上、下15cm处健、患侧周径差分别降为(1.3±0.6)和(0.9±0.4)cm,与入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7,t=23.99,均P<0.01);随访36个月,随访率97.9%。术后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0%(30/231)、8.2%(19/231)和0;随访疗效优92.2%。支架置入患者随访均通畅。结论介入治疗髂股DVT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能够明显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潘晶晶 张希全 王义平 朱亮 朱伟 石萌萌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放射学 介入性 内膜下再通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疾病 2014年 目的 探讨内膜下再通术(SIR)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05月-2013年01月笔者所在医院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45例,25例(介入组)行内膜下再通术接受经皮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治疗;20例采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手术治疗,为手术组.结果 两组治疗成功率100%,术后即刻桡动脉搏动恢复正常.介入组术前、术后健/患侧上肢的动脉收缩压比分别为0.67±177;0.15、0.96±177;0.12(t=8.03,P<0.05);手术组为0.64±177;0.17、0.92±177;0.11 (t=9.41,P<0.05);随访5~31个月,介入组2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轻微上肢功能障碍,手术组人工血管均保持通畅.结论 介入内膜下再通术和手术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介入治疗具有微创的特点,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法. 王丽 陈玉玺 潘晶晶 王晓莉关键词:锁骨下动脉闭塞 支架植入 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09年1月236例急性中央型LEDVT病例的临床资料。经健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F鞘管手动抽吸髂股段静脉血栓。112例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PTA和支架置入术;术后辅以肝素抗凝治疗。结果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cm处周径差降为(1.34±0.57)cm和(0.93±0.42)cm,与入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7和23.99,P=0.00);随访16~48个月,中位随访35个月,随访率97.88%。术后36个月,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12.99%(30/231)、8.23%(19/231)、0%;静脉通畅率98.27%;随访疗效:优92.21%。支架置入术后12、24、36个月通畅率均100%。结论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能够明显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王义平 张希全 石萌萌 潘晶晶 朱亮 朱伟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 支架置入 介入性 不同表面特性种植体对成骨细胞增殖及IL-6、Cbfα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表面特性种植体对成骨细胞增殖及IL-6、Cbfα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机械磨光(PT)、喷砂酸蚀(SLA)、阳极氧化(AD)法制备3种不同表面的纯钛标准试件,SEM观察表面形貌并分析表面元素构成;接触角测量仪检测各组表面静态水接触角;将成骨细胞(MC3T3-E1 Sub-clone 14)培养于试件表面,细胞培养板为对照,MTT法检测接种1、3、5、7 d细胞增殖率,RT-q PCR法检测接种6、12、24 h白细胞介素6(IL-6)和核心结合因子(Cbfα1)mRNA表达。结果:PT组表面呈机械划痕,SLA组呈大小、深浅不一的窝洞,AD组呈较均匀的圆孔状,3组表面主要元素分别为Ti、Ti/Al、Ti/O。3组表面静态水接触角分别为54.47°±3.33°、75.42°±8.32°、38.91°±4.00°(P<0.05);MTT显示各实验组细胞增殖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AD>PT>SLA(P<0.05);RT-q PCR显示在同一时间点各实验组IL-6 mRNA表达下调、Cbfα1 mRNA的表达上调(P<0.05),且AD>SLA>PT(P<0.05)。结论:AD相对PT及SLA表面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下调IL-6 mRNA表达及上调Cbfα1 mRNA表达,提示AD种植体表面在种植早期可获得更好更快的骨结合。 薛鹏飞 侯玉东 潘晶晶 孙龙 孙鑫关键词:表面特性 阳极氧化 成骨细胞 经导丝轨道置入双J管治疗输尿管狭窄和梗阻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经尿道建立导丝轨道置入双J管治疗输尿管狭窄和梗阻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75例输尿管狭窄或梗阻患者(其中良性狭窄60例,恶性狭窄15例)在膀胱镜插管失败情况下,均采用经皮肾穿刺经尿道建立导丝轨道,沿导丝轨道经尿道置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段并置入双J管。随访3个月至5年。结果手术成功率98.7%(74/75),良性狭窄患者中1例失败。治愈率70.7%(53/75),好转率26.7%(20/75),无效1例(1.35%),总有效率97.3%(73/75)。结论经皮肾穿刺经尿道建立导丝轨道置入双J管治疗输尿管狭窄和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朱亮 张希全 孙业全 王义平 潘晶晶关键词:输尿管狭窄 导丝 双J管 大鼠卵巢去势骨质疏松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建立大鼠卵巢去势骨质疏松模型模拟妇女绝经后骨结构变化。方法 2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n=10)、卵巢去势组(OVX,n=10),分别进行假手术和卵巢去势术,12周后活体测量腰椎、胫骨骨密度,处死动物后取胫骨行扫描电镜观察,取子宫称重。结果腰椎、胫骨骨密度检测显示OVX组出现系统性骨密度下降,Sham组为(302.50±25.92)g/cm3,(205.90±15.07)g/cm3;OVX组为(264.10±20.10)g/cm3,(163.20±11.15)g/cm3,Sham组显著高于OVX组(P<0.05);电镜下骨形态学表现也支持骨密度测量结果;Sham组大鼠体质量低于OVX组,而子宫质量和子宫系数均高于OVX组。结论大鼠卵巢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 余萍萍 潘晶晶 闫璇 侯玉东关键词:骨质疏松 卵巢去势 经皮血栓碎吸介入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皮血栓碎吸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4月至2009年1月236例急性髂-股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健侧股静脉入路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14 F鞘管经皮碎吸髂-股段深静脉血栓。112例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术后辅以溶栓抗凝治疗。结果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降为(1.34±0.57)cm和(0.93±0.42)cm,与入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7和23.99,P=0.00);随访16~48个月,中位随访35个月,随访率97.88%。术后36个月,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12.99%(30/231)、8.23%(19/231)、0%;静脉通畅率98.27%;随访疗效优92.21%。支架置入术后12、24、36个月通畅率均为100%。结论经皮血栓碎吸治疗髂-股DVT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能够明显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王义平 张希全 石萌萌 潘晶晶 朱亮 朱伟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 支架置入 介入性 核磁共振3D影像观察下肝脏Ⅷ段门静脉的分布情况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从核磁共振3D影像学角度探讨肝脏Ⅷ段门静脉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100例正常的健康体检肝脏影像资料进行核磁共振三维重建,采取2D和3D对应的方法,对肝脏Ⅷ段门静脉进行观察和分类。结果:100例正常活体肝移植供肝中,肝脏Ⅷ段门静脉可大致分为4种类型:单轴型、两支型、三支型、四支型,各占16.0%、72.0%、8.0%和4.0%。具有腹侧支和背侧支的共84%。背侧支都跨越了肝右静脉。结论:3D影像能够更好的直观反映肝脏Ⅷ段门静脉的立体空间分布情况,大多具有腹侧支和背侧支。 谢于 郑慧瑛 孙强 王瑞玲 潘晶晶关键词:肝内门静脉 核磁共振 3D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