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亚宁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3篇急性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髓系
  • 2篇急性髓系
  • 2篇骨髓
  • 2篇骨髓瘤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蛋白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血清
  • 1篇血清SICA...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脂
  • 1篇血脂康胶囊
  • 1篇预后

机构

  • 7篇成都市第五人...

作者

  • 7篇潘亚宁
  • 3篇姜薇
  • 2篇郑冰
  • 1篇吴旭强
  • 1篇余霞
  • 1篇林火真
  • 1篇史丽君

传媒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reg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分析PCD(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VAD(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o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调节性T细胞(Treg)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MM患者按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PCD组(n=41)和VAD组(n=49),均给予4周期化疗。化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sICAM-1、sVCAM-1及Treg变化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两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PCD组临床疗效优于V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ICAM-1、sVCAM-1、Treg比例均下降,且PCD组上述指标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D组总生存率、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均显著高于V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VAD方案,PCD方案对MM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reg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并可进一步提升患者完全缓解率,延长生存期。
姜薇潘亚宁王冬梅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SICAM-1SVCAM-1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EBPA和C-KIT基因突变表达及在判断预后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髓系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A)和C-KIT基因突变表达及在判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58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CEBPA和C-KIT基因,给予标准方案缓解和缓解后巩固强化治疗。随访8~36个月,观察并统计预后情况。结果 (1)通过基因突变检测,158例AML患者中CEBPA阳性患者27例,占检测例数的17.09%;C-KIT阳性患者16例,占检测例数的10.13%;而有6例患者呈CEBPA和C-KIT检测双阳性;(2)单独C-KIT突变阳性组1疗程完全缓解率、总完全缓解率和总体生存率均低于C-KIT突变阴性组(P<0.05);单独CEBPA突变阳性组1疗程完全缓解率、总完全缓解率和总体生存率均高于CEBPA突变阴性组(P<0.05);(3)单独C-KIT突变阳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C-KIT突变阴性组(P<0.05),单独C-KIT突变阳性组无复发生存时间略短于C-KIT突变阴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独CEBPA突变阳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CEBPA突变阴性组(P<0.05),单独CEBPA突变阳性组无复发生存时间略长于CEBPA突变阴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KIT和CEBPA基因突变均在AML患者中有特殊的分布,C-KIT突变阳性的AML患者预后不良,表明CEBPA突变阳性的AML患者预后良好,均对AML患者诊断、治疗的指导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潘亚宁
关键词:C-KIT
血脂康胶囊联合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血脂康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一个疗程后2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2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2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活动评分(DAS28)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ESR、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AS28评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关节病情并调节血脂。
郑冰潘亚宁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血脂血脂康胶囊
18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病因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原因。结果消化性溃疡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占42.8%,其次为月经过多占32.2%。结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种类较多,其中消化性溃疡与月经过多所占比例较大,需要引起重视。
潘亚宁郑冰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病因消化性溃疡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应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方法:将42例初诊为M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行对比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VAD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VAD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沙利度胺起始剂量100mg.d-1,分早晚口服,每周递增50mg,最大剂量300mg.d-1。2组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22例患者,部分缓解12例,总有效率77.3%;对照组20例,部分缓解4例,总有效率55.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M-蛋白、骨髓浆细胞数及β2-微球蛋白等各项指标方面,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而血红蛋白有显著上升,治疗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较单用VAD方案,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上更为显著,且具有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潘亚宁吴旭强
关键词:沙利度胺VAD方案临床疗效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复发伴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突变及广泛深静脉血栓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3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唯一一种仅通过化疗就可达到治愈的急性白血病类型。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突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不良的一个因素,该突变也常见于APL。现介绍1例APL复发时发现存在FLT3-ITD突变,且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右下肢广泛深静脉血栓。通过对该病例的治疗总结及文献复习,寻找FLT3-ITD突变、APL复发及深静脉血栓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拓宽临床治疗思路。
吴修进余霞姜薇王冬梅史丽君潘亚宁林火真魏立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AML 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DA组32例和IA组28例。DA组采取柔红霉素(DNR)+Ara-C化疗,IA组采取IDA+Ara-C化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IA组完全缓解(CR)的病例数和CR+部分缓解(PR)的百分率高于DA组(P<0.05);2组化疗后血液毒副作用和非血液毒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A联合Ara-C治疗初发AML安全、有效。
姜薇潘亚宁王冬梅
关键词: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