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自勇
- 作品数:26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古《五行志》的“征”与“应”被引量:16
- 2007年
- 中古正史的《五行志》里记录了大量怪异事物,这些记录一般由"征"与"应"两部分构成。征应的产生建立在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上,可以分为"有征必有应"和"有应才有征"两种。由于受到自身知识背景、政治立场的约束,古代史家有意无意间会采取"选择性记忆"的方式,通过直解、转释、反说等方法来对征应进行解说。透析征应的产生机制及其解说方式,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知识阶层的信仰与思维方式。
- 游自勇
- 关键词:中古五行志
- 从项羽封王到汉家记忆:秦汉王号字数分等现象初探
- 2022年
- 先秦以一字国名型王号为主流,这类王号多带有大国、天子名号的历史记忆。秦汉之际,项羽戏下封王,首创带有郡称色彩的二字王号,限制诸王身份,意图推动王号属性由"封建"到"郡县"的转化,为以后称帝服务。楚汉之际的王号字数区分,在汉代得到了延续与再建,形成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后世爵制走向的汉家记忆。一方面,随着政策变化,王号字数区分强弱有变,逐渐形成了"王号郡县化"的态势,构成魏晋时郡王、县王等级出现的制度背景。另一方面,塑建了王朝利用一字王优越性稳定帝国政治、增强皇权尊严的传统故事,成为后世形成王号字数分等制度的重要渊源。
- 冯璇游自勇
- 关键词:历史记忆身份标识
- 释家神异与儒家话语:中古《五行志》的佛教书写
- 2019年
- 中古时期的正史里有不少佛教记述,除了《魏书.释老志》外,正史《五行志》中的佛教记载相对集中。以“永宁见灾”和“佛像流汗”两类佛教神异的叙述模式为例,此类神异故事被载入《五行志》的过程,大体在佛教史学创立之初,传统史学中的诸多叙述策略、思想观念等即流淌其间,难以区隔。
- 游自勇
- 关键词:中古时期话语儒家释家
- 观念的宗族还是实体化的宗族?被引量:2
- 2019年
- 20世纪中国汉人社会的宗族研究,史学界主流是以进化论为理论支撑的社会分期论,在国内表现为革命话语下的封建社会形态论,在日本则表现为近世社会说和唐宋变革论(常建华:《宋明以来宗族制形成理论辨析》,氏著:《宋以后宗族的形成及地域比较》,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14、23.25页)。
- 游自勇
- 关键词:宗族研究实体化汉人社会革命话语理论辨析
-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道家、方术及杂家类文献的学术价值
-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子部文献数量颇为可观,除去释家类外,道家、占卜、医药、杂家类文献各具价值.敦煌道经之于中古道教研究的意义早已众所周知,无须赘叙.唐代西州道教的发展情况,经荣新江、雷闻二位先生的揭橥,学界对其概貌已...
- 游自勇
- 关键词:馆藏资源出土文物道教文献学术价值
- 天道人妖
- 游自勇
- 关键词:中古怪异治道皇帝制度
- 评《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 2012年
- 雷闻《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是在作者博士论文基础上大幅修改而成,主要内容也都已经在刊物上发表过。本书出版后,先后有吴丽娱、孙英刚。
- 游自勇邓庆平
- 关键词:国家祭祀宗教隋唐三联书店博士论文
- 论班固创立《汉书·五行志》的意图被引量:11
- 2007年
- 《五行志》主要记录中国古代的灾害及怪异事物,是正史的重要志书之一。作为中国古代官方意识形态中天人感应思想的重要载体,《五行志》并非如现代学者所认为的是迷信之作。班固笃信阴阳灾异,但他的阴阳灾异思想中有"圣王之道"与"小数"的区分,谈论灾异重视的是一般原则,不拘泥于具体的解说。他创立《五行志》的目的是要遵循《洪范》大法、《春秋》大义,以此来彰显王道。
- 游自勇
- 关键词:班固五行志小数
- 墨诏、墨敕与唐五代的政务运行被引量:22
- 2005年
- 墨诏和墨敕作为“王言”,是唐五代一种不经过正规颁诏程序、由禁中直接发出的诏令,或由皇帝直接发出,或是对臣下表状的批答。墨诏最初为保证皇帝的旨意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多为皇帝亲笔书写,因而带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随着时代的变化,部分墨诏、墨敕也改由臣下代笔,但并不影响其权威和效力,玄宗以后,它逐渐成为政务运行的一条途径。到唐末五代,墨诏、墨敕甚至取得“代天子立言”的地位,为方镇跋扈一方提供某种合法性。
- 游自勇
- 关键词:唐朝政治体制
- “弃常为妖”:中古正史《五行志》的灾异书写被引量:7
- 2022年
- 《汉书·五行志》建立起一套基于分类原则的叙述框架,将各种灾害和怪异纳入经学解说范畴,以灾异言人事,以天道说治道。魏晋以后正史《五行志》灾异书写基本遵循这一模式,根据史料来源性质的不同,形成从灾异到灾异、从祥瑞到灾异、从无定性到灾异三种书写策略。不论哪种书写策略,异象在《五行志》语境下都会以各种方式被转化为“妖”象加以理解,经史家重新解说之后与现实政治紧密联系起来。中古《五行志》的灾异书写,是以反常之道表达常态下治道理念的一种途径,史家希望以此掌握对君臣警诫的话语权。
- 游自勇
- 关键词:中古灾异政治文化历史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