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定序贯八法”思维临床经验总结
- 目的:传统诊治疾病强调把握病机的重要性,历代各个时期均有多位医家对"病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相继出现了如"六经病机"、"相火论"、"阴火论"、"淤血论"、"痰湿论"等病机学说,然而诸多病机学说都只是从某一方面或某一层次来...
- 赵晓华温建炫沈歆龙艳范冠杰
- 关键词:病机辨证论治
- 文献传递
- 从“动-定序贯八法”理论再谈中药组方配伍被引量:4
- 2012年
- 在"动-定序贯八法"理论的指导下,重新认识了现有中药配伍形式及其局限性,并简要阐述了"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所提出的"以核心病机为转移,以相对固定而又动态变化的中药药串为基础进行灵活组方"的配伍特点,提出临床应善于打破固定思维模式,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加完善的中药配伍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龙艳孙璐赵晓华沈歆宋薇范冠杰
- 关键词:组方配伍中药
- 论病机寻本源--用“动-定序贯八法”理论再认识黄疸病机被引量:6
- 2013年
- 文章以"动-定序贯八法"临床思维为指导,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从核心病机角度,通过对茵陈药性的重新认识,发现现行中医教材对胆汁入血致黄的病机及病变脏腑在肝胆的认识值得商榷,因此对黄疸的病机进行了再认识。认为黄疸病机为湿邪困脾,其病位在脾胃,而非肝胆。提出对疾病病机的认识及发展应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动态变化的思维方式为指导,去伪存真,回归中医本源,把握病机的本质。
- 蓝柳贵范冠杰温建炫罗露露孙璐沈歆
- 关键词:病机黄疸
- 范冠杰教授以“动—定序贯八法”辨治消渴病经验被引量:7
- 2013年
- "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是广东省中医院范冠杰教授基于消渴病中医临床诊治经验所创立的用于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思维方法。通过阐述范冠杰教授在"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指导下辨治消渴病的经验特点,并附案例说明其具体运用及临床疗效,总结其辨治消渴病"动—定结合,连贯有序"的思路,以资临床借鉴。"动—定序贯八法"的提出,不仅丰富了中医诊治消渴病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拓宽了现代环境下的中医辨证论治思路,对指导其他疾病的中医诊治亦有一定的意义。
- 龙艳邹冬吟沈歆赵晓华宋薇范冠杰
- 关键词:消渴病辨证论治
- 应用“动-定序贯八法”理论对茵陈药性再认识被引量:10
- 2012年
- 该文通过对茵陈药性源流的梳理并结合临床实践,发现目前对茵陈性味归经功效等方面的认识存在一定的不足。认为茵陈非苦寒之品,其气微寒,味苦、平,归太阳、太阴、少阳经,功能除清利湿热,利胆退黄,尚可宣湿开郁,淡渗利水,畅通上下,是通畅三焦,助水湿运化的要药。并提出目前对中药药性认识的思维相对僵化固定,应用"动-定"的观点对中药药性进行重新的认识,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去伪存真,在"证"基础上探讨"药性"本质,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去发现药物的新功效,重新认识药物药性。
- 温建炫沈歆孙晓泽范冠杰
- 关键词:茵陈药性中药
- “动-定序贯八法”核心症状提取及症状调查量表的研制
- 目的: 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中医中药对糖尿病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辨证因症状繁多,且症状判定因周围环境、医生经验的不同而判断标准不一,造成临床辨证的不一致性。所以实现中医症状和证候的量化是中医现代化...
- 沈歆
- 关键词:核心症状糖尿病
- 文献传递
- 应用“动-定序贯八法”理论对知母药性再认识被引量:3
- 2012年
- 知母一直被认为具有滋阴润燥、清热泻火之功效,但在对知母药性源流的回顾和临床应用中发现,知母在治疗水肿方面也有着突出的疗效。因此通过运用"动-定序贯八法"理论对知母利水药性进行回顾梳理,并提出对中药的认识应运用"动-定"的观点,即在掌握药物主要功效的同时,动态认识药性理论的发展变化,从而全面认识中药。
- 沈歆孙璐范冠杰
- 关键词:知母药性
- 范冠杰“动-定序贯八法”思路总结被引量:7
- 2013年
- "动-定序贯八法"是广东省中医院范冠杰教授基于多年辨治消渴经验及总结前贤学术思想所创立的思维方法,并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实践,已成为一套成熟而独特的学术体系。现介绍如下。
- 赵晓华龙艳沈歆温建炫范冠杰
- 关键词:名医经验辨证论治
- 基于“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浅谈核心病机辨证被引量:17
- 2013年
- "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是广东省中医院范冠杰教授基于消渴病中医临床诊治经验所创立的用于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思维方法。"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指出中医临床辨证应抓准"核心病机",动态把握病机的变化及其规律性,做到"动-定结合、变中有守",才能辨证准确,进而收到满意的疗效。这一思维的提出,对丰富中医辨证方法并指导临床辨证具有一定的意义。
- 龙艳邹冬吟沈歆赵晓华宋薇范冠杰
- 关键词:核心病机辨证思维
- 用“动-定序贯八法”思维指导百合药串治疗痛风被引量:5
- 2013年
- 百合具有清热润肺、安神之功效,笔者在运用"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治疗痛风的过程中,发现百合还具有止通身疼痛之功效,且在痛风病的治疗上有着较为突出的临床疗效。现通过运用"动-定序贯八法"理论对百合药性进行回顾梳理,并提出对中药及疾病的认识应运用"动-定"的观点,即在掌握药物主要功效的同时,动态认识药性理论的发展变化,从而全面地认识事物。
- 沈歆
- 关键词:痛风药性理论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