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旭辉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病理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动脉瘤术后
  • 1篇动脉损伤
  • 1篇修补术
  • 1篇血管痉挛
  • 1篇血管内介入
  • 1篇血管狭窄
  • 1篇血管炎
  • 1篇血管炎性
  • 1篇血管炎性反应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反应

机构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沈旭辉
  • 2篇臧培卓
  • 2篇王志超
  • 2篇刘继辉
  • 2篇李付勇
  • 1篇杨彦昊
  • 1篇关俊宏
  • 1篇陈铎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溶血磷脂酸对颈动脉损伤后血管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脑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达70%。缺血性脑卒中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动脉粥样硬化是...
沈旭辉
关键词:颈动脉损伤溶血磷脂酸血管狭窄炎性反应病理机制
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报告被引量:4
2005年
沈旭辉杨彦昊陈铎关俊宏
关键词:肋部疼痛左季肋部病理征阳性膨出修补术肢体肌力左下肢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和c-My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 PTTG和c-Myc为两种原癌基因,它们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及侵袭性的形成密切相关。本实验在检测垂体腺瘤中PTTG和c-Myc表达情况的同时,对这两个癌基因的表达程度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估...
沈旭辉
关键词:侵袭性垂体腺瘤PTTG原癌基因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传递
法舒地尔联合丁苯酞对老年颅内动脉瘤术后血管痉挛的效果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法舒地尔联合丁苯酞对老年颅内动脉瘤术后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126例老年颅内动脉瘤术后血管痉挛患者,按用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神经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细胞钙结合蛋白(S100β)]水平、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DNF(3.37±0.68)ng/ml高于对照组的(2.52±0.51)ng/ml,NSE(13.89±4.65)U/ml、S100β(1.54±0.23)μg/L低于对照组的(18.43±5.31)U/ml、(2.28±0.2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73.37±8.77)、(80.17±13.39)、(64.08±11.97)cm/s,均低于对照组的(78.05±9.82)、(88.28±13.03)、(72.39±12.72)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颅内动脉瘤术后血管痉挛患者采用法舒地尔联合丁苯酞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具有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郭桐萁臧培卓李付勇沈旭辉刘继辉王志超
关键词:法舒地尔丁苯酞颅内动脉瘤血管痉挛老年
开颅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2022年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开颅组与介入栓塞组,每组60例。开颅组行开颅夹闭术治疗,介入栓塞组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康复情况、脑损伤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介入栓塞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颅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介入栓塞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GOS)评分为(1.82±0.42)分,低于开颅组的(2.46±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NSE、S100B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但介入栓塞组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开颅组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夹闭术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创伤性更低,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避免手术导致的脑损伤,进一步提升外科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郭桐萁臧培卓李付勇沈旭辉刘继辉王志超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颅内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