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健伟

作品数:37 被引量:296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血清
  • 10篇肿瘤
  • 10篇细胞
  • 6篇肝炎
  • 6篇病毒
  • 5篇氧化氮
  • 5篇一氧化氮
  • 5篇消化系
  • 5篇患者血清
  • 5篇肝炎病毒
  • 5篇丙型
  • 5篇丙型肝炎
  • 5篇丙型肝炎病毒
  • 4篇凋亡
  • 4篇三氧
  • 4篇三氧化二砷
  • 4篇受体
  • 4篇胃癌
  • 4篇细胞凋亡
  • 4篇消化系肿瘤

机构

  • 35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市宝山区...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军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7篇沈健伟
  • 17篇陈士葆
  • 9篇张兴荣
  • 8篇蔡洪培
  • 8篇张忠兵
  • 8篇谢渭芬
  • 7篇李石
  • 7篇邓志华
  • 6篇朱瑞龙
  • 5篇朱樑
  • 5篇沈云芳
  • 4篇陈岳祥
  • 4篇施斌
  • 3篇刘苏
  • 3篇杨秀疆
  • 3篇曾欣
  • 2篇李齐根
  • 2篇李舰
  • 2篇耿培兰
  • 2篇张国治

传媒

  • 5篇中华消化杂志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新消化病学杂...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肿瘤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癌症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超声诊断...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华腹部疾病...
  • 1篇第五届全国肝...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6篇1999
  • 3篇1997
  • 2篇1996
  • 5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被引量:14
1995年
为探讨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改变,及其在诊断、病情演变和预后判定中的意义。本文作者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01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sIL-2R水平(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80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分别为907.9±254.0u/ml和795.7±198.2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肝炎组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P<0.01);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黄疸期血清sIL-2R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间血清sIL-2R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增高,其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免疫功能状态、肝细胞损伤及炎症程度。
朱瑞龙沈健伟陈士葆朱元彬蒋宏亮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受体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血清
胃癌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1997年
目的探讨人血清表皮生长因子(hEGF)水平与胃癌的关系.方法胃癌患者33例,男30例,女3例,年龄35岁~81岁,平均649岁;慢性胃炎患者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18岁~75岁,平均432岁;正常人20例,男10例,女10例.应用RIA法检测血清中的hEGF.结果胃癌组血清hEGF(μg/L)为135±067,正常对照组为090±033,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t=2825,P<001),慢性胃炎组血清hEGF为086±0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41,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hEGF水平升高可能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李炳琳朱瑞龙沈伟忠陈士葆陈士葆沈云芳
关键词:胃肿瘤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肝硬化患者血清Na^+-K^+ATP酶活性和内源性地戈辛样物质变化
1995年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4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源性地戈辛样物质(简称EDLS)和醛固酮水平,并对部分病人的红细胞膜同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平均血清EDLS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随病情进展至晚期,血清EDLS水平升高更明显,EDLS水平与血清胆红素、AST、肌酐、醛固酮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性,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提示EDLS水平升高在肝硬化早期可能是钠、水潴留的一种代偿性表现,晚期可能是肝脏对其代谢灭能减退及肾脏排泄减少所致,肾脏对EDLS利尿排钠反应不敏感可能与醛固酮的抵抗作用有关.
黄士勤张兴荣沈健伟
关键词:肝硬变内源性红细胞
三氧化二砷对裸鼠结肠癌腹腔转移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6
1999年
目的 研究As2O3 对裸鼠结肠癌腹腔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BALB/Cnu/nu裸鼠腹腔内接种结肠癌Lovo 细胞后,随机分为5 组,分别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表阿霉素及不同剂量的As2O3 ,观察各组的致瘤率、腹水生成及生存时间。结果 表阿霉素、低剂量As2O3 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抑制裸鼠腹水的生长,延长生存期( P< 0.01) ;中高剂量As2O3 除上述作用外还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消除腹腔内肿瘤细胞,抑制腹水生成,并使裸鼠寿命明显延长。结论 As2O3 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抑制或消除裸鼠肿瘤性腹水的生成,不同程度地延长生存期。
蔡洪培邓志华李石张兴荣沈健伟
关键词:裸鼠腹水AS2O3结肠癌腹腔转移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6
1999年
目的 检测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各种类型腹水脱落细胞,用TRAPPCRELISA 银染法检测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腹水脱落细胞不能检出端粒酶活性,而癌性腹水85.29% 端粒酶阳性。结论 癌性腹水端粒酶阳性。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临床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邓志华蔡洪培李石沈健伟
关键词:端粒酶腹水
左旋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评价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LC)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NAFLD患者82例,随机分为LC治疗组(n=50)和益肝灵对照组(n=32),在禁酒、控制饮食的基础上,LC组给予口服LC 1 g,3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益肝灵77 mg,3次/d,疗程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及肝脏的超声表现。结果两组患者体重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LC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临床症状(92.24%vs65.21%)、血清ALT(92.00%vs64.28%)、AST(93.33%vs69.23%)、GGT(89.13%vs65.21%)、TG(87.80%vs61.90%)、TC(88.24%vs61.11%)水平的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超声检查改善率亦高于对照组(84.00%vs35.72%,P<0.05)。L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vs35.72%)(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LC能有效改善NAFLD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和肝脏的超声表现,可以作为NAFLD的治疗选择。
刘苏曾欣沈健伟陈岳祥谢渭芬
关键词:左旋卡尼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定量RT-PCR法检测脯氨酰4-羟化酶mRNA的表达被引量:2
1999年
李舰李石傅卫军杨秀疆沈健伟
关键词:MRNART-PCR肝纤维化
细胞凋亡与肿瘤被引量:19
1999年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细胞自然衰老、死亡的一种形式.细胞凋亡规律一旦失常,个体即不能正常发育,或发生畸变或不能存活.1972年Kerretal首先提出这一概念,认为细胞的这种形式的死亡象秋天树叶凋谢一样,其是由基因调控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其...
沈云芳庄蕙沈健伟陈士葆
关键词:肿瘤细胞凋亡分子生物学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感染情况
1994年
作者等应用抗HCV酶联免疫分析(EIA)试验药盒对9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患者作血清抗HCV测定.血清抗HCV流行率在41例健康献血员为4.87%;在6例食管癌、15例进展期胃癌、13例结直肠癌、54例原发性肝癌及其它恶性肿瘤5例的检出率分别为0%、13.3%7.69%、9.25%和0%.除HCC组外,各组患者的抗HCV流行率和HB_sAg阳性与否无关.因此,对健康献血员及各种疾病患者在作肝功能及HBV系列测定同时应作抗HCV测定,对血清抗HCV阳性者应进行积极的治疗.
陈士葆沈健伟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消化系肿瘤
一氧化氮在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形成中的作用
2002年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在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部分门静脉结扎(PVL)法制备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模型,以硝酸还原酶和比色法检测正常组、假手术(SO)组及PVL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门静脉血浆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观察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动态变化及NOS抑制剂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门静脉高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SO组各时间点与正常组比较,NO、NOS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VL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正常组比较,NO、NOS、门静脉压力(PVP)、门静脉阻力(PVR)明显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MAP)、内脏血管阻力(SVR)明显降低(P<0.05),门静脉血流量(PVF)无显著性差异,且血浆NO水平与PVP、PVF、SVR、MAP呈显著相关性;L-NAME能使门静脉高压大鼠PVP、PVR显著下降(P<0.05),使SVR、MAP显著上升(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存在高动力循环状态;NO参与了PVL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的形成。
施斌朱樑张忠兵谢渭芬张兴荣沈健伟曹银祥李齐根
关键词: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一氧化氮血流动力学高动力循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