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仙娣
-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不同亚型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3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6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及相关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3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最严重,其次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最轻,差异有显著性(P<0.01)。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两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P<0.001)和颈动脉粥样硬化(P<0.001)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高血压(P<0.05)、糖尿病(P<0.05)和颈动脉粥样硬化(P<0.01)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相对于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更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性(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利用超声技术检测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于预测及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严为宏方晶沈仙娣李威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LOGISTIC回归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
- 抗凝系统相关基因改变与血栓栓塞症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临床上将因先天性的血液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异常导致易发生血栓形成的一组疾病称为易栓症。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易栓症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还存在许多未知和不确定领域。进一步探索易栓症与血栓栓塞症的关系,对于预测及预防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降低其发病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血液抗凝系统各成分的基因改变与动静脉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角度综述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成果。
- 严为宏沈仙娣胡钧培
- 关键词:血栓栓塞症抗凝系统易栓症基因改变血栓调节蛋白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 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沈仙娣
- 关键词:盐酸多奈哌齐血管性痴呆患者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曹振东董佳容周阿高沈仙娣
-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症养血清脑颗粒盐酸氟西汀疗效观察神经功能障碍
- 脑梗死急性期血栓调节蛋白、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变化与内皮细胞损伤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为探讨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液病理生理变化,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α2-antiplasmincomplexes,PAP)水平进行测定。方法:设立脑梗死组(n=48)和对照组(n=44),前组按梗死体积不同分为较大体积梗死亚组和腔隙性梗死亚组,分别测定急性期血浆TM,PAP水平。检测法为ELISA法。结果:脑梗死组TM为(3.98±0.86)μg/L,PAP为(474.30±191.54)μg/L,较对照组(3.51±0.32),(345.11±174.20)μg/L,明显升高(t=2.954,2.901,P<0.05)。较大体积梗死患者PAP为(553.9±148.63)μg/L,较腔隙梗死组(364.78±115.52)μg/L显著升高(t=4.239,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TM的水平升高,反映局部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严重,可根据PAP水平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
- 沈仙娣方晶严为宏
-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血栓调节蛋白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内皮细胞损伤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6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接受养血清脑颗粒+盐酸氟西汀联合治疗(治疗组)和单纯盐酸氟西汀治疗(对照组),疗程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显效率(48.7%对47.1%)和总有效率(79.4%对76.5%)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HAMD总评分和各项目评分也无显著差异。两组之间的睡眠障碍项目评分在第2周时有显著差异(P<0.05),焦虑-抑郁情绪和躯体症状2个项目评分在第2周和第4周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可改善卒中后抑郁的某些症状,优于单用盐酸氟西汀。
- 曹振东董佳容周阿高沈仙娣
-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盐酸氟西汀
- 脑梗死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lasainogenactivatorinhibitor-1,PAI-1)活性和PAI-14G/5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用发色底物法和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脑梗死患者52例(2001-06/2002-12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和31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PAI-1活性和PAI-14G/5G基因多态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PAI-14G/4G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48%(25/52)和23%(7/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浆PAI-1活性分别为(10.77±0.80)和(10.05±0.86)kU/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8622,P<0.001);PAI-1活性与PAI-14G/5G基因型及血糖相关。结论:研究结果提示PAI-14G/4G基因型及PAI-1活性增高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 严为宏方晶沈仙娣李威胡钧培
- 关键词:脑梗塞
- 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与神经功能评分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脑梗死的不同时期,监测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变化,并分析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2-07/2003-02收治脑梗死患者28例,发病24h内入院,在脑梗死发病的不同时期测定血清IL-6水平并与对照组21例比较,检验该因子与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根据非参数统计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IL-6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亚急性期及恢复期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不同梗死体积组之间无差异。脑梗死急性期IL-6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白细胞计数有相关性(r=0.43425,0.6173,P<0.05),与梗死体积、梗死部位、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无相关性(r=0.2587,0.1225,0.18353,-0.0279,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与神经功能评分、白细胞计数相关。
- 方晶严为宏沈仙娣李威
- 关键词:脑梗死血清白细胞介素6神经功能急性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被引量:4
- 2005年
- 方晶严为宏沈仙娣胡钧培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TNF-Α缺血性损伤意见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