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云峰

作品数:116 被引量:393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医学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1篇细胞
  • 50篇白血
  • 49篇白血病
  • 30篇急性
  • 26篇骨髓
  • 18篇疗效
  • 17篇慢性
  • 17篇基因
  • 15篇淋巴
  • 13篇髓系
  • 13篇粒细胞
  • 13篇急性髓系
  • 12篇多发
  • 12篇多发性
  • 12篇多发性骨髓瘤
  • 12篇髓系白血病
  • 12篇染色
  • 12篇染色体
  • 12篇骨髓瘤
  • 9篇血小板

机构

  • 5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6篇无锡市第一人...
  • 25篇江苏省人民医...
  • 21篇苏州大学
  • 19篇无锡市人民医...
  • 14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江苏大学附属...
  • 3篇常州市第一人...
  • 2篇江苏省中医院
  • 2篇扬州市第一人...
  • 2篇常州市第二人...
  • 2篇淮安市第一人...
  • 2篇江阴市人民医...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宜兴市人民医...
  • 2篇徐州市中心医...
  • 2篇张家港市第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作者

  • 115篇沈云峰
  • 31篇蒋元强
  • 30篇毛玉文
  • 25篇李建勇
  • 23篇朱华淳
  • 16篇徐卫
  • 15篇穆会君
  • 14篇孙鸿丽
  • 14篇谢平
  • 14篇陆米则
  • 14篇钱锡峰
  • 13篇周新
  • 12篇周新
  • 12篇庄芸
  • 11篇杨国华
  • 10篇仇海荣
  • 10篇薛永权
  • 10篇杨国华
  • 10篇潘金兰
  • 9篇张苏江

传媒

  • 1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0篇中国实验血液...
  • 7篇白血病.淋巴...
  • 7篇山东医药
  • 7篇临床血液学杂...
  • 6篇江苏医药
  • 6篇2005年华...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中华医学遗传...
  • 4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 3篇国际输血及血...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药业
  • 2篇中华临床医药...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6篇2009
  • 10篇2008
  • 13篇2007
  • 12篇2006
  • 9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8篇2002
  • 1篇2001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两种用法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亚标准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Sub-HD-IVIG)采用二种用法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临床疗效。方法:62例AITP患者采取历史对照分组,采用Sub-HD-IVIG的二种用法(0.2g·kg-...
杨国华沈云峰毛玉文
文献传递
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朱华淳沈云峰蒋元强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真菌感染率广谱抗菌药临床医师
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两种用法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亚标准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Sub-HD-IVIG)采用两种用法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临床疗效。方法62例AITP患者采取历史对照分组,采用Sub-HD-IVIG的两种用法(0.2g/(kg.d)×5d和1.0g/(kg.d)×1d)治疗,观察临床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相仿,血小板计数峰值、出血症状控制时间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血小板计数开始上升、升至≥50×109/L及达峰值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及住院天数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用法均能取得良好效果,1天用法组起效更快,更经济,值得推广。
杨国华沈云峰毛玉文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急性丙种球蛋白亚标准剂量
米托蒽醌在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周新沈云峰朱华淳毛玉文
关键词:米托蒽醌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疗效分析
钙粘蛋白13与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钙粘蛋白13(cadherin-13,CDH13)与BCR/ABL融合基因在不同临床阶段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利用EVA Green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CDH13、BCR/ABL和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 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的方法,检测25例CMI,初发和25例CML急变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中CDH13基因和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以及30名正常人外周血样本中CDH13基因的表达,以GAPDH为内参基因,各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CT相对定量法。结果CMI,急变患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初发患者的4.72倍,CMI。初发和急变患者较正常人CDH13的表达水平降低,分别是正常人的36%和25%,CDH13的表达水平与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负相关。结论CDH13在CML不同临床阶段都表达降低,这可能是CML粘附缺陷的原因之一,CDH13表达可能受到BCR/ABL融合基因的调控。
穆会君谢平沈云峰蒋元强
关键词:BCR/ABL融合基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观察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使用方法和安全性。方法:所有的病例均为病理检查证实CD20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美罗华剂量375 mg/m2,静脉滴注,1次/周,共4周为一疗程并评价疗效。结果:9例患者中经治疗后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3例,均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无骨髓抑制。结论:美罗华是对CD20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效的治疗药物,多数患者耐受良好,有条件的患者应推荐使用。
朱华淳沈云峰周新蒋元强毛玉文
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美罗华联合化疗
造血系统疾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深部真菌感染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能构成严重的威胁。它好发于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大量广谱抗菌素及多次放化疗的患者,临床医师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要注意合理用药,密切观察,及时诊断,尽早治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我...
朱华淳沈云峰蒋元强
文献传递
伴复杂核型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中17号染色体异常分析
2008年
目的研究伴复杂核型异常(complex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CCAs)的髓系恶性血液病中17号染色体的异常特征。方法经R显带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CCAs的73例髓系恶性血液病,包括2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36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ja,CML)、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并进一步多重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73例伴CCAs的髓系恶性血液病中,17号染色体异常最常见,占46.5%(34/73),其中AML12例,CML13例,MDS9例,9例CML慢性期患者均未见17号染色体异常。结构异常较多见,总发生率为43.8%(32M3);AML、CML、MDS3组发生率分别为52.4%(11/21)、33.3%(12/36)、56.3%(9/16);所有病例中发生数目异常共15.1%(11/73),三组发生率分别为25.0%(3/12)、38.5%(5/13)、33.3%(3/9),11例数目异常均为-17。有9例同时出现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伴有17号染色体的结构异常中,以非平衡易位多见,3组分别为16、15、8个;平衡易位2个,分别为发生于AML中的t(15;17)及发生于CML中的t(15;17;22)。17号染色体结构易位的对手染色体多变,包括了除5号、6号和22号外的所有染色体。结构易位频率最高的对手染色体是15号,占8.2%(6/73);其次为2号,占5.4%(4/73)。6例存在17号与15号易位的病例中5例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1例为CML急变期。结论伴CCAs的髓系恶性血液病中17号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以结构异常为主。所有的数目异常均为-17;结构异常以非平衡易位多见。
朱雨徐卫刘琼潘金兰仇海荣王蓉乔纯蒋元强张苏江范磊张建富沈云峰薛永权李建勇
关键词:17号染色体复杂核型异常
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诱导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47例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方案诱导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中国贫血东部协作组接受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39例及CMML患者8例。地西他滨20 mg/(m^2·d)联合亚砷酸0.15 mg/(m^2·d),治疗5 d,4~6周1个疗程,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者进入巩固周期,分析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中位疗程为2个疗程(1~12个疗程),31例(66.0%)获得了临床反应,中位疗效持续时间16周(2~52周)。CR 8例(17.0%),PR 10例(21.3%),血液学改善12例(25.5%),骨髓CR 1例(2.1%),疾病稳定8例(17.0%),疾病进展1例(2.1%)。二代测序基因检测中,33例发现25个基因突变70次。表观遗传学基因突变率(57.6%)高于剪接子复合物(33.5%)、转录因子和激酶系统(54.5%)和TP53组(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7.4%、54.5%、50.0%和85.7%,P=0.977)。治疗有效患者等位基因突变频率(VAF)显著下降(16.67%对10.26%,P=0.014)。结论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方案诱导治疗中高危MDS及CMML的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少。二代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可能与疗效反应有关。
陆星羽吴雪梅吴雪梅吴文忠李炳宗林芸张新龙沈云峰周新朱彦朱彦高华强高华强徐敏谢晓宝何广胜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地西他滨亚砷酸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染色体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2008年
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或直接法R带技术,对8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核型异常37例,主要涉及8、5、7、9、11、20号染色体及Y染色体;正常44例。染色体核型正常与异常者的转白率分别为13.6%、54.1%,病死率分别为18.2%、64.9%,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2.1、23.6个月,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MDS患者的染色体变化对其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庄芸谢新沈云峰周新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预后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