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凌云
- 作品数:49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胡宏“儒佛之辨”今辨
- 2018年
- 儒佛之辨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为了接续儒家先圣道统,引导士人积极面对现实,寻求救国济民方略,胡宏在理学思想建构过程中展开"儒佛之辨",扬儒辟佛,影响深远。胡宏站在儒家思想正统的立场,对佛家思想、信仰和学风进行了多角度的批判,回应了南北宋之际佛学兴盛对儒家道统发展构成的严峻挑战,但由于论争立场、动机和方法所致,胡宏的儒佛之辨也留下了历史的局限和认知的偏见。对此进行冷静反思,可为当今儒学和佛学研究以及思想文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熊敏秀汤凌云
- 关键词:儒佛之辨
- 臧克家诗论的本土渊源
- 2005年
- 臧克家的诗论有着深厚的中国本土的理论渊源。儒家哲学积极入世的价值观,诗品与人品相统一、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中和审美观,杜甫、白居易、孟郊、贾岛的诗歌创作实践,以鲁迅、闻一多、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启蒙现代性诗学传统等因素共同赋予了臧克家诗论直面现实生活、新体旧体兼顾、注重艺术锤炼的诗学品格。其诗论中过分注重诗歌教化功能与社会效果而表现出的审美功利主义倾向,与他对中国本土诗学传统的偏颇/偏激理解不无关联。
- 汤凌云
- 关键词:诗论渊源
- 中国现代诗学之道家文化底蕴被引量:1
- 2009年
- 中国现代诗学之道家文化底蕴主要表现在三大层面。其一,现代诗学主张打破旧体的束缚与限制,争取以自由的书写形式自由地表达现代人的情感和意绪。这是道家文化怀疑一般意义上的形式和秩序,以"道"超越形式,注重生命个体的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的自然延伸。其二,现代诗学关注情感/情绪的真实性和自然性,而思考人的生命存在的真实性和自然性是道家文化的一大特征。现代诗学看重自然天成的天籁境界,也源于道家无心无为的自然而然的审美态度。其三,道家认为混沌的、整全的大"道"涵盖一切,纯粹美就是浑然一体的美,超功利的美。现代诗学则表示出对"纯诗"的钟爱,存在着一种追求非功利性/超功利性的审美倾向。现代诗学视意境为诗歌的最终目标,又与道家所推崇的"道"的本体地位相似。宗白华的意境说始终以宇宙人生为表现的中心,讲究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关注诗人的心灵状态与精神境界,与道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
- 汤凌云
- 关键词:现代诗学意境
- 中国美学中的幻境说被引量:1
- 2010年
- 幻境说是中国美学中一重要却长期为学界所忽视的审美学说。空幻观念在中国艺术功能观与价值论等层面的渗透和影响,为幻境说的出场营造了独特的氛围。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幻境的阐述尽管并不系统、严密,但对于幻境说的现代展开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作为一种审美学说,幻境具有非实在性、不落有无、即幻即真三大特征。幻境说有着深厚的哲学根源,主要源于佛禅哲学中的即色即空、即幻即真思想。
- 汤凌云
- 关键词:中国美学
- 苏轼园林审美观的理论建构及现代价值
- 园林审美是唐宋之际士人践行"中隐"哲学的基本路径。苏轼在长期的园林审美活动中建构其独特的审美观,体现出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思想趋势。他既组织修建公共园林,治理园圃,倡导"与州人共游之乐",又喜好游览寺院园林,思考人事得丧,感...
- 汤凌云
- 新月诗派的诗歌接受论
- 2007年
- 新月诗派历来是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研究中的一大重镇。但是,人们大多只关注繁丽优美的诗歌文本,对诗论的研究则较为薄弱。然而,作为新月诗派诗歌创作的理论纲领与实践检验的批评总结,其丰富性、开放性、包容性、系统性极具有阐释空间。从相关的论述材料看,新月诗派的诗论已经具备体系建构的内容,本文仅以诗歌接受论为例加以阐述。新月诗派的诗歌接受论主要涉及接受标准、接受主体、接受心理以及接受方法等内容。下面分叙之。
- 汤凌云
- 关键词:新月诗派诗歌文本接受论文学流派研究诗歌创作
- 经典的特征及经典阅读的方法被引量:1
- 2014年
- 在一个人文理想与价值信仰缺失的时代,讨论经典阅读,其意义不言而喻。
什么是经典?怎样才算经典?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不需任何解释,其实却是隐藏着重重疑虑。在我看来,经典是指那些经过历史淘洗而流传下来的,富有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的文化形态。可将经典的特征概括为三。
- 汤凌云
- 关键词:信仰缺失人文理想文化形态人文精神
- 论审美幻相的理论特质被引量:2
- 2018年
- 审美幻相区别于西方心理学、图像学意义上的审美幻象或幻觉效果,也不同于奠基于老庄哲学的象外之象。它在中国美学和艺术领域的出场受到"形相虚空""于相而离相""即相显性"的等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其理论特质主要包括"相无定相""即幻悟真""游戏自在"这三层内涵。审美幻相的出场不仅深化了超越形似的传统,拓宽了文人艺术形式的表现力,而且激活了张扬个体自性和注重瞬间感悟的创造精神,丰富了艺术意境的形而上蕴涵。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和社会转型时期,梳理"审美幻相"这一概念,能为建设既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又富有现代学术价值的美学理论提供参考。
- 汤凌云
- 关键词:理论特质佛教禅宗
-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文教育实习目标初探
- 2013年
- 教育实习是中文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之下,中文教育实习目标是,深入领会语文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与组织语文课堂教学,将语文新课改的教育精神贯穿到的课外活动之中,学习妥善处理各种教育人际关系,做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
- 汤凌云
- 关键词:新课改中文专业
- 法无定法:禅宗法度论的审美意蕴
- 2015年
- 禅宗法度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审美意蕴。禅宗视法度为幻有,质疑成规旧法,破除知识习见,却并不否定法度的价值。受禅宗法度论影响,中国艺术家意识到,法由心生,以意运法,当下生成,法无定法。中国艺术形成了质疑与反思审美传统、文化秩序和艺术规则的法度意识。这是中国艺术注重创造精神的体现,对于高扬审美活动的创造性、培养独立平等的审美人格、突破单线进化的艺术思维,都有不可忽视的美学价值。
- 汤凌云
- 关键词:禅宗审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