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燕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蛋白质
  • 3篇吡咯
  • 3篇聚吡咯
  • 3篇白质
  • 1篇蛋白质吸附
  • 1篇导电
  • 1篇导电聚吡咯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循环伏...
  • 1篇循环伏安
  • 1篇循环伏安法
  • 1篇杂交
  • 1篇牛血清白蛋白
  • 1篇自组装
  • 1篇自组装法
  • 1篇无标记
  • 1篇化学循环
  • 1篇甲基
  • 1篇甲基丙烯

机构

  • 4篇郑州轻工业学...

作者

  • 4篇闫立军
  • 4篇梁燕
  • 4篇张治红
  • 4篇闫福丰
  • 3篇郑先君
  • 2篇梁平
  • 2篇赵瑞
  • 2篇王力臻
  • 1篇冯孝中
  • 1篇李彦山
  • 1篇豆君

传媒

  • 2篇化学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自组装法聚合吡咯的制备及对蛋白质的吸附
2010年
制备了一种新型应用于生物芯片的导电聚合物敏感膜,研究了蛋白质在导电聚合物敏感膜表面上的吸附机理。首先合成巯基修饰的吡咯单体,然后通过自组装在金膜表面制备N-巯基吡咯自组装膜,并通过化学法制备聚合吡咯膜,详细考察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敏感膜上的吸附行为。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考察了自组装膜及聚合吡咯膜的化学结构。用表面等离子谐振仪考察了BSA在自组装膜和聚合吡咯膜上的吸附行为,以及聚合时间、缓冲液pH值对BSA吸附的影响。
张治红梁燕梁平闫立军闫福丰赵瑞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聚吡咯蛋白质吸附
蛋白质在导电聚甲基丙烯酰吡咯上的吸附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技术在硅片及金膜表面上制备导电聚丙烯酰吡咯(PMAP),并对聚合物薄膜的化学结构等进行了表征.采用表面等离子谐振生化分析仪(SPR)原位考察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聚合物表面上的吸附行为,通过改变缓冲液的pH值和BSA的浓度对蛋白质吸附的影响,探讨了BSA在PMAP上的吸附机理.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测试考察了蛋白质吸附对于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考察了BSA在聚合物表面上吸附前后聚合物的表面形貌变化.
张治红闫立军梁燕冯孝中闫福丰郑先君王力臻
关键词:聚吡咯
无标记DNA在氨基改性导电聚吡咯表面的固定/杂交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吡咯(Py)与其衍生物——6-吡咯己胺(PyHA)的共聚物聚(吡咯-co-6-吡咯己胺)[poly(Py-co-PyHA)]的合成研究,并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来考察体系的电化学活性.在缓冲溶液中,由于探针DNA链上的负电荷与共聚物分子链上的正电荷之间存在强烈的静电吸引力,使得DNA能够固定在导电聚合物膜上.实验结果证明,目标DNA和聚吡咯薄膜之间不存在非特异性吸附,而能和探针DNA进行顺利杂交.此结果为以后研究更为敏感的DNA固定及导电聚合物敏感膜提供了实验基础.
张治红梁燕闫福丰闫立军豆君李彦山王力臻郑先君
关键词:导电聚吡咯电化学循环伏安法DNA杂交
聚丙烯酰吡咯作为蛋白质吸附材料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近些年,具有电活性的聚合物在生物分子吸附材料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而导电聚合物的前聚体化合物的合成(如带吡咯基团的聚合物)对于生物分子的吸附研究非常重要.详细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导电聚合物前聚体—聚丙烯酰吡咯(PAP)表面上的吸附规律.首先,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PAP,通过spin-coating方法将PAP涂覆到50nm厚的金膜上,制备出均匀聚合物薄膜.然后,采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PAP的化学结构及元素构成进行了分析,同时考察了PAP膜在不同pH值的生物缓冲液环境中的水接触角.在详细研究了聚合物膜的化学结构和表面性质之后,采用表面等离子体谐振仪(SPR)原位监测BSA在PAP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发现其吸附行为主要受缓冲液的pH值和BSA浓度的影响.在不同生物缓冲液环境下,蛋白质和聚合物膜之间的各种作用力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蛋白质吸附行为以及吸附量的不同,这为以后制备更加敏感的导电蛋白质芯片奠定了基础.
张治红梁平闫福丰赵瑞梁燕闫立军郑先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