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建浩

作品数:9 被引量:102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污染
  • 6篇微污染
  • 6篇微污染水
  • 6篇污染水
  • 5篇预氧化
  • 5篇源水
  • 5篇水源
  • 5篇水源水
  • 5篇微污染水源
  • 5篇微污染水源水
  • 5篇污染水源
  • 5篇污染水源水
  • 3篇高锰酸
  • 3篇高锰酸盐
  • 2篇预氧化处理
  • 2篇酸钠
  • 2篇中试
  • 2篇中试研究
  • 2篇助凝
  • 2篇氯酸

机构

  • 8篇沈阳建筑大学
  • 2篇辽宁省交通勘...
  • 1篇沈阳建筑工程...

作者

  • 9篇傅金祥
  • 9篇梁建浩
  • 6篇杨涛
  • 2篇蒋树贤
  • 2篇苏锦明
  • 2篇王晓丹
  • 2篇赵玉华
  • 1篇张立成
  • 1篇陈伟新
  • 1篇杨青
  • 1篇薛飞
  • 1篇于兴
  • 1篇刘均哲
  • 1篇李根芳
  • 1篇金辉利
  • 1篇张忠秀
  • 1篇孙东
  • 1篇陈正清
  • 1篇马兴冠
  • 1篇李军

传媒

  • 3篇沈阳建筑大学...
  • 2篇辽宁化工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沈阳建筑工程...

年份

  • 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次氯酸钠、高锰酸钾联合预氧化微污染水的中试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联合预氧化白石水库微污染水的效果,为自来水厂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参数.方法利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以及次氯酸钠的去色氧化作用,采用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联合预氧化并与常规处理工艺联用对微污染水进行了中试试验,对比了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的处理效果.结果当次氯酸钠投加量为0.10(mg·L^-1),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3(mg·L^-1)时,出水高锰酸盐指数低于3.0(mg·L^-1),浊度低于1.0NTU,色度低于5NTU.但要严格控制高锰酸钾的投加量,防止投量过高造成出水色度的上升.结论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联合预氧化中试试验表明,要严格控制高锰酸钾的投加量,防止出水色度的上升.当高锰酸钾投加量增加到0.40mg·L^-1时,出水色度反而会上升到12~18NTU.该工艺能有效的去除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浊度和色度,使过滤后出水水质达到处理标准.
傅金祥杨涛林齐梁建浩
关键词:微污染水预氧化高锰酸钾次氯酸钠
PAC对IMBR的净水效果和膜污染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8
2004年
在运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对膜生物反应器和投加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PAC-MBR)进行比较研究,并介绍了炭泥比的概念,发现炭泥比对减缓膜污染有重大贡献.试验结果表明,PAC-IMBR具有比普通MBR更为稳定的出水水质,COD、BOD5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1%、2.4%.粒径为40-60目和200-300目的粉末活性炭不利于减缓膜污染,而粒径为80-100目的粉末活性炭则大大降低了膜污染,并且其较佳活性炭炭泥比CSPAC=1/4,更有利于形成生物活性炭,减少料液中的EPS,保持较高的膜通量.
傅金祥苏锦明徐巍赵玉华梁建浩
关键词:PAC-MBR组合工艺膜污染膜通量
臭氧预氧化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研究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处理白石水库微污染水源水的效果,为自来水厂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数.方法采用臭氧预氧化与常规处理联用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中试试验,研究了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的处理效果.结果臭氧投加量为3.0 mg/L时,该系统对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高锰酸盐指数低于3.00 mg/L,浊度低于0.40 NTU,色度低于2.44度.臭氧预氧化在投加量1.0 mg/L就具有明显的助凝效果,在投加量为3.0 mg/L、混凝剂投加量为35.0 mg/L时,沉淀后的水浊度下降100%,比直接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的浊度降低了13.6%左右.结论臭氧预氧化中试试验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浊度和色度,使过滤后出水水质达到处理标准.
傅金祥梁建浩杨涛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水臭氧预氧化混凝高锰酸盐指数助凝
一种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方法
一种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方法,其特点是由下列步骤组成:(1)臭氧经水射器与原水混合进入接触氧化塔,同时高锰酸钾经加压泵注入管道中进入接触氧化塔,经过混合完成预氧化过程;(2)接触氧化塔的出水进入管式静态混合器,混凝剂、助凝...
傅金祥梁建浩
文献传递
二氧化氯预氧化处理低温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二氧化氯预氧化和常规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虽然二氧化氯预氧化出水的色度较原水中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浊度并没有太大影响,但提高了常规工艺中色度、浊度的去除率;二氧化氯预氧化可有效改善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提高了常规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率。
杨涛傅金祥梁建浩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水预氧化二氧化氯浊度CODMN
次氯酸钠预氧化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试验被引量:30
2005年
通过静态试验,分别研究了氧化时间、水温、氧化剂投加量等因素对次氯酸钠预氧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水水质pH值为7.8~8.2,浊度为6.0~18.0NTU,CODMn的质量浓度为4.2~6.7mg/L,UV254值为0.094~0.141,水温为6.0~15.0℃时,次氯酸钠投加量12.5mg/L,经20min氧化后,CODMn去除率达到25%左右,再经过混凝沉淀后,CODMn去除率达60%左右。
杨涛傅金祥梁建浩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水预氧化次氯酸钠
冰点水的强化混凝剂及混凝方式优化选择
2004年
通过烧杯试验 ,比较了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二次强化混凝的除浊和除有机物性能。结果表明 ,对于零度附近的冰点水而言 ,三氯化铁配合投加聚丙烯酰胺的混凝效果优于聚合氯化铝 ;二次混凝的效果优于一次投加 ,其中第一次混凝的搅拌时间在 90~ 12 0s为最佳。就助凝剂而言 ,聚丙烯酰胺的助凝效果明显比活化硅酸较好。另外发现 ,兼顾除浊和除有机物的效果评价和优选混凝剂的方法 ,是提高混凝沉淀工艺除污染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傅金祥蒋树贤王晓丹梁建浩
关键词:强化混凝混凝沉淀工艺烧杯试验助凝剂混凝剂除浊
沈阳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优化研究与应用
傅金祥张忠秀张立成马兴冠李根芳孙东陈伟新金辉利赵玉华刘均哲汪力李军苏锦明王晓丹徐巍蒋树贤周晴于兴梁建浩杨青杨涛
该项研究由沈阳市城市专项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项目编号:200016),并得到沈阳市城建局资助。该项目从2000年1月开始,2003年11月完成。包括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两个阶段。该课题采用数学理论分析和程序分析计算系统...
关键词:
关键词:城市暴雨强度公式遗传算法
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处理低温微污染水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研究臭氧投加量、接触氧化时间等因素对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处理低温微污染水的影响,以及臭氧预氧化在常规水处理工艺基础上的净水效果.方法采用静态试验,改变臭氧投加量,接触氧化时间等参数,分别对比了高锰酸盐指数、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臭氧投加量0.5(mg.L-1)时,沉淀出水各项指标就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投加量为3(mg.L-1)接触氧化时间为15 min时,沉淀后出水的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分别降低了18.4%、95.9%和81.9%.比直接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8%、23.6%和22.4%.结论对于低温微污染水源水,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浊度、色度,使处理后水质达到标准.
傅金祥梁建浩杨涛陈正清薛飞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水预氧化臭氧化高锰酸盐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