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益光 作品数:22 被引量:51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眼眶肿瘤的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评价Leksell伽玛刀治疗眼眶肿瘤的中长期疗效。方法223例患者年龄4~85岁,平均(37.5±15.6)岁。男91例,女132例;125例为手术后残留或复发者,98例根据典型临床及影像表现进行诊断;肿瘤容积0.03~35.60cm3,平均(5.4±1.9)cm3;肿瘤边缘剂量10~40Gy。结果随访18—114个月,平均(35.7±16.2)个月,肿瘤缩小129例(57.8%),无变化80例(35.9%),14例(6.3%)肿瘤增大,肿瘤控制率为93.7%;142例患者治疗后视力得到保留,其中视力提升79例,减退19例;21例曾出现一过性球结膜水肿。结论伽玛刀治疗眼眶肿瘤可取得良好肿瘤控制率,多数患者可保留视力,并发症少,可成为眼眶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刘东 徐德生 张志远 李彦和 刘晓民 张宜培 贾强 林益光 宋国祥关键词:伽玛刀 放射外科 眼眶肿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伽玛刀治疗前后的MRI评估 被引量:5 2010年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少见的结外恶性淋巴瘤,近几十年其发病率逐年上升[1].目前,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断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尤其MRI 在术前治疗方案的制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于该病的治疗方法,现多采用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手段.伽玛刀作为一种有效的局部放疗方法,近些年已经应用于临床治疗. 张文煜 张雪宁 徐德生 林益光 杨静 关祥祯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伽玛刀 PCNSL MRI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内脏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研究合理的螺旋CT血管造影 (SpiralCTamgiography ,SCTA)技术在内脏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例检查前疑为内脏动脉瘤患者 ,行SCTA检查后确诊 ,并经随后外科手术证实。采用综合分析CT轴面像、多层面重建 (MPR)以及运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表面成像显示 (SSD)和曲面重建 (CRI)来完成三维重建的血管影像 ,完成诊断。结果 8例行SCTA检查确诊为脾动脉瘤 5例 ,肠系膜上动脉瘤 3例 (其中 1例合并腹主动脉瘤 ) ,能可靠地显示血管形态和病变 ,术前准确评估病变解剖位置以及和腹主动脉的关系。结论 SCTA是有效的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术 ,在某种程度上可代替创伤性血管造影术 (或DSA)。 余晓龙 徐志涛 刘嵘 步雪峰 林益光 曲国正 谢利水关键词:内脏动脉瘤 螺旋CT血管造影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再次伽玛刀治疗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三又神经痛患者接受再次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自1995年9月至2009年12月,52例首次伽玛刀治疗无效或复发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再次伽玛刀治疗。再次治疗中心剂量为70~80Gy,平均77.2Gy。再次治疗靶点位置较首次治疗前移,两次治疗容积叠加约50%。本组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三又神经痛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了评估。结果:本组随访从治疗后1个月开始,随访平均时间为58个月。本组治疗有效46例,包括BNI I级22例,BNI II级14例,BNI III级10例,总有效率为88.5%(46/52)。5例患者在治疗后6~72个月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0.9%(5/46)。本组病例治疗后出现面部麻木者10例、面部感觉异常者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1%(12/52)。结论:再次伽玛刀治疗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首次治疗无效或复发原发性三又神经痛患者的可靠治疗方法之一。 程轶峰 刘晓民 李彦和 徐德生 张志远 刘东 张宜培 王国开 田立新 林益光 戈有林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 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伽玛刀治疗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无功能垂体腺瘤(non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s,NF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选伽玛刀治疗的73例NFA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影响肿瘤控制和术后并发症的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肿瘤总控制率为93.2%。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92.6%,10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8.2%。肿瘤体积<5 cm^3者的肿瘤控制率为96.5%,体积≥5 cm^3者肿瘤控制率为8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随访12~178个月,新发垂体功能低下5例,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边缘剂量是主要影响因素(P=0.01,P<0.01)。结论对于不适宜首选手术或拒绝手术的小体积NFA病人,伽玛刀显现出较高的肿瘤控制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张铭 曹恺 林益光 刘晓民关键词:伽玛刀 垂体功能减退症 控制率 替莫唑胺在垂体腺瘤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 2015年 垂体腺瘤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侵袭性腺瘤和垂体腺癌因其侵袭性生长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仍是目前神经外科治疗之难点,需手术切除病灶辅助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近年来,由于替莫唑胺对功能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腺癌的治疗取得进展,使其颇受临床关注,尤其是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可否作为判断替莫唑胺疗效的指标,成为烷化剂化疗药物之研究热点。 林益光 刘晓民关键词:垂体肿瘤 脑胶质瘤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 目的回顾性研究脑胶质瘤伽玛刀治疗的疗效、生存时间及并发症。方法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病人335例,年龄3~85岁,男性204例、女性131例。诊断依据手术病理、活检、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包括: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 李彦和 徐德生 张志远 贾强 林益光 王国开文献传递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伽玛刀治疗 <正>侵袭性垂体腺瘤是指组织学形态属于良性,而生物学行为却似恶性的垂体腺瘤,其可向鞍区周围组织浸润生长,破坏正常结构,其发病率为5%~85%。由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长方式及其生物学特性,手术完全切除困难,治疗效果不佳,复... 贾强 徐德生 林益光 张志远 李彦和 张宜培 刘东 刘晓民 郑立高文献传递 脑干转移瘤的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 目的评价脑干转移瘤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疗效及影像学分析方法脑干转移瘤患者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45-83岁,平均61.8岁。原发癌:肺癌22例,乳腺癌5例,直肠癌1例。28个病例共32个病灶,3例病人为2个... 李彦和 徐德生 张志远 刘东 张宜培 王国开 林益光关键词:脑干 转移瘤 伽玛刀 放射外科 文献传递 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伽玛刀治疗 2009年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疗效和内分泌激素变化,并分析了治疗后主要的并发症。方法选择了自1995年9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并获得完全随访资料的128例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患者,肿瘤直径1.0~4.8 cm(平均3.04 cm),既往手术63例,具有放疗史22例。PRL腺瘤56例,GH腺瘤19例,ACTH腺瘤2例,FSH腺瘤1例,混合性腺瘤22例,无功能性腺瘤28例。采用Leksell立体定位系统,边缘剂量12~35 Gy(平均19.56 Gy),等剂量线45%~50%。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结果大部分病人均可耐受伽玛刀治疗,急性并发症很少出现。晚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和垂体功能低下。伽玛刀治疗后,肿瘤消失的为4例,肿瘤缩小的为94例,肿瘤大小无变化的26例,4例患者治疗后肿瘤增大,总的肿瘤控制率为96.87%。同时对于功能性腺瘤,于治疗后11例激素水平恢复正常,58例患者激素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结论伽玛刀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贾强 徐德生 林益光 张志远 李彦和 张宜培 郑立高关键词:伽玛刀 垂体腺瘤 海绵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