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本成

作品数:65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会议论文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6篇纳米
  • 26篇毒性
  • 13篇碳纳米管
  • 13篇纳米管
  • 12篇细胞
  • 11篇毒性效应
  • 10篇纳米材料
  • 7篇雄性
  • 7篇雄性大鼠
  • 7篇肾毒
  • 7篇肾毒性
  • 6篇血管
  • 6篇氧化锌
  • 6篇鼠肝
  • 6篇污染
  • 6篇颗粒物
  • 6篇大鼠肝
  • 5篇单壁
  • 5篇单壁碳纳米管
  • 5篇生殖

机构

  • 65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 1篇第二炮兵工程...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65篇林本成
  • 60篇袭著革
  • 40篇张华山
  • 28篇刘焕亮
  • 23篇林治卿
  • 23篇杨丹凤
  • 23篇张伟
  • 19篇闫峻
  • 17篇杨红莲
  • 17篇田蕾
  • 13篇房彦军
  • 9篇马力
  • 8篇杨辉
  • 7篇孙欣
  • 7篇张英鸽
  • 6篇刘晓华
  • 6篇晁福寰
  • 5篇李康
  • 4篇李翔
  • 3篇李秋月

传媒

  • 12篇解放军预防医...
  • 9篇生态毒理学报
  • 6篇环境与健康杂...
  • 3篇2008年中...
  • 3篇中国毒理学会...
  • 2篇2007全国...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 1篇第四届国家环...
  • 1篇第七届全国环...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11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5篇2008
  • 8篇2007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氧化铝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效应研究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铝(Nano-Al2O3)鼻腔滴注暴露后在大鼠脑组织中的分布及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PC12的毒性效应。方法采用鼻腔滴注方式对雄性Wistar大鼠进行染毒,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ano-Al...
刘焕亮林本成房彦军杨红莲张伟李超楠田蕾袭著革
文献传递
碳纳米管暴露致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损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碳纳米管暴露致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气管滴注染毒Wistar大鼠,观察不同剂量(0,3.5,17.5 mg/kg)和不同时间(7 d和30 d)的碳纳米管暴露后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SH)、超氧阴离子(O_2^-·)的变化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主动脉血管内皮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粒径相当的纳米碳黑作为阴性对照和二氧化硅作为阳性对照。结果碳纳米管染毒组机体发生氧化应激,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血清中sICAM-1、sVCAM-以及主动脉血管内皮ICAM-1和VCAM-1均有不同程度的过度表达,随着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碳纳米管暴露组机体氧化损伤更为严重。结论碳纳米管暴露致机体发生氧化应激进而诱导细胞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使血管内皮功能发生紊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林治卿王玉袭著革晁福寰张华山杨丹凤林本成杨辉马力
关键词:环境污染物碳纳米管脂质过氧化
非暴露式气管滴注3种典型纳米材料对大鼠肝、肾的毒性效应被引量:13
2008年
为探讨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纳米四氧化三铁(Nano-Fe3O4)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大鼠肝、肾的毒性效应,将49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包括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及3种纳米材料的低剂量组(2mg·mL-1)和高剂量组(10mg·mL-1),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染毒,每2d染毒1次,每次每只0.2mL,共染毒5周,眼眶取血后处死大鼠,称肝、肾重量计算脏器系数,测定大鼠血清中反映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并对肝、肾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1)3种纳米材料均可导致大鼠体重明显降低,但对肝、肾脏器系数无明显影响;2)病理学观察发现,3种纳米材料均可导致大鼠肝细胞轻度脂肪变性,肾脏则无明显改变;3)3种纳米材料均可导致大鼠肝功能异常,部分肝功能指标如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等出现显著降低;4)3种纳米材料均可导致大鼠肾功能异常,部分肾功能指标如尿酸(UA)、肌酐(CREA)、尿素氮(BUN)等出现显著升高或降低.以上结果提示,经呼吸道染毒的Nano-SiO2、Nano-Fe3O4和SWCNTs均可对大鼠肝、肾产生一定的毒性效应.
马力林治卿张华山闫竣张伟林本成刘焕亮张英鸽袭著革
关键词:纳米四氧化三铁肝毒性肾毒性
纳米级SiO_2对雄性大鼠睾丸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微米和纳米级SiO2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7.5mg/ml纳米级SiO2组、1.5mg/ml纳米级SiO2组、7.5mg/ml微米级SiO2组、1.5mg/ml微米级SiO2组、对照组(生理盐水)],采用非暴露式气管内注入法,按1ml/kg体重染毒5周后,称重,计算睾丸、附睾的脏器系数,检测睾丸组织及血清中氧化和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各染毒组睾丸组织中,MDA、GSH含量均高于对照组,SOD、GSH-Px活力均低于对照组。7.5mg/ml纳米级SiO2组血清中,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GSH含量和SOD、GSH-Px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剂量纳米组与微米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米和纳米级SiO2对大鼠睾丸组织产生氧化损伤作用;与微米级SiO2相比,纳米级SiO2的损伤作用更为严重。
林本成袭著革张英鸽张华山杨丹凤孙欣张伟
关键词:脂质过氧化
微纳尺度SiO2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
为了探讨纳米与微米尺度SiO2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作用,选择不同剂量的纳米SiO2(20-40nm)与微米SiO2(1~10μm)采用气管滴注方式对雄性Wistar大鼠分组染毒。于染毒5周后处死大鼠,检查附睾精子形态,并...
林本成袭著革张英鸽张华山杨丹凤孙欣张伟刘焕亮
关键词:纳米SIO2生殖毒性
文献传递
某工程器材仓库有害气体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初步调查了解某工程器材仓库夏季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和甲醛的污染状况。方法仓库设2个采样点(门口和中心采样点),采用Tenax采样管对空气中TVOC进行富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和定量;Gasmet FT-IR气体分析仪测定甲醛。结果门口采样点检测出67种化合物,TVOC浓度为6.099 mg/m^3,甲醛浓度为0.47 mg/m^3;中心采样点检测出72种化合物,TVOC浓度为6.957 mg/m^3,甲醛浓度为0.58 mg/m^3。结论参考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仅中心检测点甲醛浓度超过最高容许浓度限值;参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所抽检仓库2个采样点空气中TVOC和甲醛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加强仓库的通风换气频率,尤其是在作业人员进入仓库前更应加强通风换气,使仓库中有害气体浓度低于国家最高容许标准限值。
张伟林本成孙如宝孙欣袭著革
关键词:空气卫生TVOC甲醛
坑道施工作业环境的职业性危害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检测坑道施工官兵职业性危害因素,调查作业人员健康状况,为部队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检测及采样、实验室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结果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中,不同作业人员接触的呼吸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16.5%-48.5%,均超过10%,判定为矽尘;不同作业面总悬浮颗粒物检测结果显示,最大监测值达到36.40 mg/m^3,属严重超标;岩凿机手和扒渣机手接触的作业环境噪声实测值分别达到105.2 dB和99.4 dB;台车操作手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长期最大峰值达到143.73 dB,除渣作业面CO实测值达27.5 mg/m^3,均超过相关国家标准限值,其余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作业人员肺功能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施工坑道内存在多种危害官兵健康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噪声、振动和CO、苯系物等有毒有害气体,可能会对作业官兵听力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等造成损害,应改进相关的防护措施。
刘亮郝永建胡勇林本成袭著革
关键词:坑道环境监测职业性危害因素健康监护
采暖期大气超细颗粒物污染浓度特征研究
2017年
目的调查我国大气污染典型地区采暖期超细颗粒物(UFPs)的污染特征,为今后开展UFPs的健康效应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于2017年1月2-15日在天津市中心某交通路口采用WPS-1000XP型宽范围颗粒粒度仪监测UFPs的粒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质量浓度;使用DUSTMATE型手持式环境粉尘检测仪同步监测PM_(2.5)和PM_1的质量浓度。结果监测点采暖期PM_(0.5)和UFPs粒数浓度最高可达33 484粒/cm^3和22 461粒/cm^3,平均水平分别为19 185粒/cm^3和13 184粒/cm^3;UFPs表面积浓度最高可达264.2μm^2/cm^3,平均水平为126.69μm^2/cm^3;UFPs质量浓度最高观测到3.2μg/m^3,平均水平为1.6μg/m^3;PM_(2.5)和PM_1最高质量浓度分别可达600.0μg/m^3和201.6μg/m^3,平均水平分别为96.94μg/m^3和45.33μg/m^3;相关性分析显示,在8:30这一时刻UFPs粒数浓度与PM_(2.5)质量浓度呈负相关。结论监测点采暖期UFPs污染水平较高,有必要针对UFPs开展长期监测及健康危害研究。
王书美李秋月李康刘焕亮张华山林本成林治卿袭著革
关键词:超细颗粒物污染浓度采暖期
单壁碳纳米管对体外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毒性研究
单壁碳纳米管(SWCNT)是目前纳米技术发展中应用最多的材料之一,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强度及导电性能,在锂电池、复合材料、触摸屏、电磁屏蔽、智能编织、抗震建筑、新光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而对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构成威...
闫峻林本成李康袭著革刘晓华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大鼠肺泡巨噬细胞自噬细胞毒性
采暖期不同阶段大气超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典型地区超细颗粒物(UFPs)的污染特征。方法分别于采暖前期(2016年11月14—27日)、采暖中期(2017年1月2—15日)和采暖后期(2017年3月6—19日)以天津市中心某交通路口为监测点监测UFPs污染水平。结果冬季采暖期监测点UFPs日粒数浓度、日表面积浓度和日质量浓度平均水平分别为(11 720±3 062)粒/cm^3、(116.22±29.93)μm^2/cm^3和(1.37±0.37)μg/m^3,最高浓度分别为23 317粒/cm^3、264.25μm^2/cm^3和3.2μg/m^3;相关性分析发现在8:30监测的UFPs粒数浓度与PM_(2.5)质量浓度呈负相关(r=-0.327,P<0.05)。结论该监测点UFPs污染浓度较高,粒数浓度与PM_(2.5)质量浓度存在一定关联。
王书美李秋月李康闫峻刘焕亮林本成林治卿袭著革
关键词:采暖期大气污染超细颗粒物污染特征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