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雷
- 作品数:126 被引量:749H指数:14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浙江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学更多>>
-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再骨折风险的对照研究
- 目的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随访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健侧髋部骨密度变化情况,通过FRAX系统预测术后不同时间点健侧髋部及全身骨质疏松性再骨折风险,以指导临床积极干预治疗。方法 2009年3月至201...
- 颜孙芳武少坤廖维崔伟吕扬训杨雷
- 关键词: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法
- 文献传递
- 胫骨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 目的分析胫骨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效果,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7对新鲜胫骨标本,制成斜行骨折模型,行单侧外固定支架(UADF)、单侧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内固定、有限接触加
- 黄俊武王向阳郭晓山杨雷
- 文献传递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48例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例。其中25例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组)固定,男性10例,女性...
- 崔伟吕杨训贺行文柳维周贤挺杨雷
-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骨折内固定
- 文献传递
- 不同年龄儿童肘部的超声检查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张敬东彭明惺陈华徐华梓黄品同黄福光刘利君杨雷
- 关键词:年龄儿童肘部超声检查骨关节
-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 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自行设计器械透视下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脊髓减压,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骨折50例,将最小的组织创伤和生物力学牢固的脊柱内固定相结合,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本文将对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简单介...
- 池永龙徐华梓林焱杨雷毛方敏黄其杉王向阳倪文飞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微创技术
- 文献传递
- 唑来膦酸、雷奈酸锶对去势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修复的效果对比研究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唑来膦酸、雷奈酸锶对去势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行手术建立去卵巢模型(OVX组,n=35)和假手术模型(Sham组,n=5)。手术后3个月处死随机选取的5只OVX组大鼠与5只Sham组大鼠,测量其骨密度(BMD)来证实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随后所有的OVX组大鼠在双侧股骨干骺端建立直径为3mm的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唑来膦酸治疗组10只(ZA组,1.5μg/w),雷奈酸锶治疗组10只(SR组,625mg/kg,每周5次),空白对照组10只(Control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6、12w进行Micro-CT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6、12w时成骨效果:ZA组和SR组在缺损区HE染色观察均可见大量骨小梁和较多成熟的骨细胞,但12w时Micro-CT显示骨微观结构修复效果ZA组明显好于SR组,新生骨密度也高于SR组。空白对组HE染色观察可见骨组织生成较少,骨小梁排列稀疏紊乱,Micro-CT显示骨微观结构修复效果不佳,新生骨密度也不够理想。结论唑来膦酸较雷奈酸锶能够更好地修复骨质疏松骨缺损。
- 周强贺行文柳维陶周善孙焘白炳力杨雷
- 关键词:唑来膦酸雷奈酸锶骨缺损去势大鼠股骨
- 钳夹辅助复位治疗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技术
- 2011年
- 背景: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具有复杂性。由于该部位具有较大的(肌肉)牵拉应力而使得近端骨折块较易移位以致于使骨折端的精确复位及内固定物放置困难。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一组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取钳夹辅助复位及髓内钉内固定对于骨折愈合率及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03年12月到2007年1月,来自于两个一级创伤中心共55例移位型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其中2例死亡,9例失访。剩余4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至术后6个月或至骨性愈合;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龄55岁。均采用扩髓型顺行静态锁定髓内钉内固定系统,同时通过外侧小切口使用钳夹辅助复位,其中9例患者加用线缆环扎骨折端。术后常规X线检查,评价骨折复位质量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随访44例患者中,43例患者达到骨性愈合,骨折复位后冠状面及矢状面成角均不大于5°。38例(86%)达到解剖复位,6例患者骨折端发生轻微的内翻畸形(2°-5°),所有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钳夹辅助复位髓内钉固定适时加用线缆环扎骨折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可达到满意的骨折复位和较高的术后骨折愈合率。手术成功要点是操作细微,尽量减少对软组织的剥离。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关于证据等级的完整描述详见投稿须知。
- Alan Afsari, MDFrank Liporace, MDEric Lindvall, DOAnthony Infante Jr., DOHenry C. Sagi, MDGeorge J. Haidukewych, MD杨雷
- 关键词:股骨转子下骨折复位治疗手术技术钳夹骨折愈合率髓内钉内固定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创伤骨科急诊手术处理专家共识被引量:20
- 2020年
- 自2019年12月开始,湖北省武汉市相继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NCP)患者,并迅速扩散到整个湖北省乃至全国。其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其传染性强,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给NCP的防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笔者基于部分创伤骨科患者具有急诊手术需求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及湖北省及全国多家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救治经验,结合目前国内外关于抗击NCP疫情以及创伤骨科救治原则的最新文献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本专家共识,系统规范NCP疫情防控期间创伤骨科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的临床路径和防护措施,为各级医院开展创伤骨科患者急诊手术处理提供参考。
- 刘静李卉周武刘国辉张英泽姜保国唐佩福刘国栋吴新宝袁志周方王天兵付中国侯志勇苏佳灿余斌邵增务夏天熊蠡茗方跃王光林林朋陈雁西倪江东杨雷王栋梁何承建刘曦明车彪李亚明王俊文陈明赵猛曹发奇孙云米博斌刘梦非熊元薛航胡良聪胡益强陈朗闫晨晨
- 关键词:冠状病毒感染骨折
- 经皮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C_(1,2)不稳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 创建一种经皮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C1,2 不稳的手术方法。方法 取 4 0名正常人影像学测量寰枢椎正位、侧位片的标准角、安全角、椎动脉内壁至寰椎上下缘中点连线的距离等相应数据 ,并用自行研制手术器械 ,对 15例C1,2 创伤性不稳的患者。男 10例 ,女 5例 ;寰枢椎 (半 )脱位 7例 ,陈旧齿状突骨折伴脱位 1例 ;Jefferson骨折 3例 ;C1前弓骨折 4例。在C臂X光机监视下行经皮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前路植骨融合技术治疗 ,并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 正位片上其标准角右侧为 2 4 0°± 3 7° ,左侧为 2 3 8°± 1 8°;安全角右侧为 15 2°~ 30 3° ,左侧为 14 8°~ 32 1°;椎动脉内壁至寰椎上下缘中点连线的距离右侧为 (5 6± 2 2 )mm ,左侧为 (5 8± 1 9)mm ;侧位片的标准角为 2 4 1°± 1 8° ;安全角为 12 6°~ 2 6 8°。 15例患者内固定均获得了满意效果 ,螺钉位置佳。无脊髓、椎动脉和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穿刺创口无感染。结论 经皮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C1,2 不稳操作简单 ,出血少 ,创伤小 ,恢复快 ,可一期行侧块关节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有一定风险 ,如使用合理的配套器械 ,并熟悉其解剖特点 ,在X线透视下正确选择进针点、角度和深度 ,操作规范 ,此技术是安全的。
- 池永龙徐华梓林炎黄其杉毛方敏王向阳杨雷
- 关键词: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寰枢关节
- 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被引量:101
- 2004年
- 目的采用自行设计的器械行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方法对40名20~45岁正常人行齿突CT扫描,测量齿突基底冠状径与矢状径、齿突长度、枢椎总高度、齿突轴心线与C3椎体前上缘重力线的夹角。10例齿突骨折患者,其中AndersonⅡ型骨折4例,Ⅲ型骨折6例。骨折端无移位4例,移位小于5mm3例,移位大于5mm3例。新鲜骨折8例,陈旧骨折2例。牵引复位后,在C4,5水平右胸锁乳突肌内侧做5mm切口,于“C”型臂X线机监视下将定位克氏针打入齿突,用单枚3.5mm中空螺钉固定。陈旧性骨折者同期行前路植骨。结果齿突基底冠状径为(8.8±1.2)mm,矢状径为(10.9±1.0)mm,齿突长度为(14.2±1.2)mm,枢椎总高度为(38.2±1.8)mm,齿突轴心线与C3椎体前上缘重力线的夹角为23.1°±1.4°。10例患者内固定均较满意,螺钉位于齿突中央,无偏斜。全部病例随访10~25个月,平均19个月。8例骨性愈合,2例不愈合,但无临床症状。本组无一例发生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可保留寰枢椎间的运动功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皮固定以一枚螺钉为宜。
- 池永龙王向阳毛方敏林焱徐华梓黄其杉杨雷
- 关键词:齿突骨折陈旧性骨折前路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