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 作品数:86 被引量:477 H指数:11 供职机构: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2012—2016年云南省梅毒疫情分析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分析2012—2016年云南省梅毒疫情上升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询疫情报告网络数据,选择报告发病率全省排名前4位的州(市),并对13家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病历及资料进行现场查看,对相关医务人员、疫情报告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防所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并分析了近年来云南省梅毒疫情上升的原因。结果 2014—2016年云南省梅毒筛查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梅毒筛查量是2014年的1.47倍;2013—2016年云南省梅毒疫情报告率由2013年的89.3%上升到2016年的99.3%;近5年云南省一期梅毒发病率从2012年的4.33/10万下降到2016年的0.51/10万(χ^2=2 424.289,P〈0.001),隐性梅毒发病率从2012年的13.39/10万上升到2016年的35.34/10万(χ^2=6 644.415,P〈0.001)。结论近年来云南省梅毒筛查力度不断加大,疫情漏报率逐年减少,一期和二期梅毒发病率呈现下降。 张琬悦 罗红兵 方清艳 杨莉 杨志芳 郭艳 张秀劼 张小斌 崔文庆 胡轶 苏兴芳 马艳玲关键词:梅毒 疫情 云南省艾滋病检测点在感染者发现中的作用 2024年 目的通过对“十三五”期间云南省艾滋病检测点建设和检测情况进行分析,为艾滋病实验室网络建设和扩大检测提供参考。方法从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16~2020年云南省艾滋病检测点数量、检测量和筛查阳性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十三五”期间,云南省艾滋病检测点由2016年的2362家增加到2020年的6419家,平均每县达49.7家,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4095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557家民营医院,33家监管场所,20家社会组织,16家高校。检测点在各类实验室中检测量占比由2016年的63.25%增加到2020年的72.19%,发现筛查阳性占比由38.94%增加到58.39%。平均每个检测点年检测量在3000份以上,但部分村级检测点仅检测100~200份,有20%左右的村级检测点未开展工作。结论“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加强艾滋病检测点建设,提高了检测可及性,在感染者发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助力全省2020年实现发现率90%的目标。随着实验室网络建设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质量考核和现场技术指导。部分村级检测点存在未开展检测工作或检测量小的问题,提示需根据各地检测实际需求合理配置村级检测点,并加强对村医开展检测的指导,有效运行,进一步提高检测发现率。 陈会超 孙鹏艳 戴洁 戴洁 金晓媚 董莉娟 曾志君 金晓媚 杨朝军 陈敏 杨莉关键词:艾滋病 感染者 检测点 昆明市暗娼人群中HIV梅毒淋球菌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调查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了解昆明市暗娼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淋球菌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对昆明市区的暗娼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和阴道拭子送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结果共调查423名暗娼,平均年龄31.2岁,初、高中文化占70.4%(298名),性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6.8%,安全套使用率为80.4%,艾滋病病毒检测及时率为55.1%。共检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56例(13.2%),淋球菌(NG)11例(2.6%),梅毒13例(3.1%),未检出HIV。CT、NG混合感染5例,CT、梅毒混合感染2例,CT、NG、梅毒三重感染1例。15~20岁年龄组、彝族和未婚暗娼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显著偏高(P<0.05)。结论昆明市暗娼人群有较高的性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性病感染以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为主,梅毒和淋球菌的感染率较低,感染者主要分布在低年龄组、未婚、彝族的暗娼人群中。 杨朝军 马艳玲 陈敏 陈会超 戴洁 张婉悦 董莉娟 金晓媚 杨敏 杨莉关键词:暗娼 梅毒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淋球菌 HIV抗体替代检测策略在云南省的可行性及应用 施玉华 马艳玲 杨莉 贾曼红 杨朝军 苏莹珍 罗红兵 陈玲 闫文云 陈敏 陈会超 董莉娟 该课题对符合成本效益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替代策略进行研究,并进行推广。对云南省2004-2005年各地送检的样本及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采集的样本使用常规程序和替代检测策略同时检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分...关键词: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疾病预防 云南省HIV-1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2008年 云南省自1989年首次发现成批HIV感染者以来,全省HIV感染流行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截止2006年底,全省共发现HIV感染者48951例,艾滋病传播的三种途径均存在。为了解云南省HIV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于2005—2006年开展了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马艳玲 陆林 杨莉 杨朝军 张勇 闫文云 闵向东 施玉华 苏莹珍 陈玲 乔恩发 陈会超 崔文庆 刘芳 贾曼红关键词:流行病学分析 分子流行病学 HIV-1 HIV感染者 艾滋病传播 HIV核酸检测分析技术在艾滋病防治中的运用及作用 陈敏 马艳玲 贾曼红 陆林 杨朝军 杨莉 陈会超 苏莹珍 董莉娟 罗红兵 戴洁 该项目针对HIV抗体检测在感染者发现、治疗、流行趋势评估和性传播溯源调查等方面的局限性,引进整合HIV核酸检测分析技术开展系列的研究:(1)率先运用核酸检测方法解决了三类特殊人群的诊断:婴儿早期感染、高危人群极早期感染、...关键词:关键词:艾滋病防治 抗体诊断 抗病毒治疗 2013年云南省梅毒血清学实验室质量考核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2013年云南省性病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的总体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及时纠正。方法向各参评实验室发放5份考核样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性和定量),汇总分析各实验室的结果,对影响考核优秀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18家实验室参评,其中优秀占80.10%(495/618),良好为5.99%(37/618),合格为13.75%(85/618),不合格为0.16%(1/61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构类别和医院性质是影响考核优秀率的影响因素。开展两类梅毒血清学检测实验室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总体符合率100%,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的总体符合率分别为100%和77.82%。结论需加强性病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完善梅毒血清学检测项目,加强人员培训,以进一步提高梅毒检测能力。 董莉娟 陈敏 杨朝军 陈会超 戴洁 马艳玲 杨莉关键词:梅毒 血清学实验 HIV-1新近感染两种检测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对比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比较HIV抗体明胶颗粒凝集检测法(Micro Liquid HIV PA,ML-PA)与BED-CEIA法在新近感染HIV患者中的检测结果,为ML-PA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对确认为HIV阳性的300例新报告感染者及132例长期感染样本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新近感染检测,获得2009-2011年第二季度常规检测新报告感染者及吸毒人群、男男同性恋人群新近感染比例。结果 300例新报告感染者样本中259例样本被两种方法同时判定为HIV长期感染,有4例样本被同时判定为HIV新近感染,两种方法对HIV-1是否为新近感染和长期感染结果判定不同(P=0.012<0.05)且一致性较差(Kappa值=0.127);对132例长期感染的样本检测结果显示,BED-CEIA法中128例判为长期感染,而ML-PA法中131例判定为长期感染。对2009-2011年第二季度常规检测新报告感染者及吸毒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得出结果显示流行趋势相同。结论两种方法检测新近感染结果显示一致性较差,但是可以用两种方法共同分析新近感染比例,ML-PA法可以进行更多、更大范围的应用。 李世福 李洪 杨莉 赵金仙 蔡英 陈黎跃 许杰 陈良关键词:BED-CEIA HIV 2018~2020年昆明市淋球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了解2018~2020年在云南省昆明市收集的422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大观霉素、四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纸片酸度法测定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结果 422株淋球菌中,检出PPNG 282株(66.82%),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181株(42.89%);环丙沙星、四环素、青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9.76%(421/422)、89.81%(379/422)、73.70%(311/422)、10.09%(46/422);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敏感性降低(低敏)的菌株分别占5.21%(22/422)和6.64%(28/422);未发现对大观霉素耐药的菌株。发现6株(1.42%)对阿奇霉素耐药且同时对头孢曲松低敏的菌株。结论 昆明市淋球菌对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的敏感性较好,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应持续对本地区淋球菌耐药变化趋势进行监测。 曾志君 杨敏 郭明天 卢赞 董桂琼 陈会超 孙鹏艳 陈敏 杨莉关键词:淋球菌 耐药 最低抑菌浓度 多重耐药 2017-2019年云南省CD4细胞检测实验室质量考核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CD4细胞水平常用于监测HIV感染者的免疫状况、判断疾病进程,为预防机会性感染的出现以及评价ART疗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1-3]。为提高CD4细胞检测质量,各国和国际上陆续建立了室间质量评价体系(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4],通过连续参加EQA可提高检测能力。云南省自2005年起每年对全省CD4细胞检测实验室进行质量考核。现将2017-2019年考核结果报告如下。 金晓媚 曾志君 杨敏 董莉娟 陈会超 戴洁 孙鹏艳 杨莉 陈敏 杨朝军关键词:CD4细胞 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