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新

作品数:45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1篇流化
  • 21篇流化床
  • 20篇循环流化床
  • 16篇循环流率
  • 14篇双循环流化床
  • 11篇颗粒循环流率
  • 8篇提升管
  • 8篇控制参数
  • 7篇气化
  • 6篇热解
  • 5篇神经网
  • 5篇神经网络
  • 5篇生物质
  • 5篇内循环
  • 5篇内循环流化床
  • 4篇捕集
  • 3篇压降
  • 3篇送风
  • 3篇送风特性
  • 3篇网络

机构

  • 45篇华北电力大学
  • 3篇河北工程大学
  • 3篇河北水利电力...
  • 3篇神华国华(北...
  • 1篇中原工学院
  • 1篇淮浙煤电有限...
  • 1篇中国大唐集团...
  • 1篇中铝宁夏能源...
  • 1篇电力研究所有...
  • 1篇神华国能山东...

作者

  • 45篇杨新
  • 38篇陈鸿伟
  • 15篇梁占伟
  • 10篇许文良
  • 7篇张志远
  • 6篇赵争辉
  • 5篇祁海波
  • 3篇赵振虎
  • 2篇申赫男
  • 2篇尹猛
  • 2篇成岭
  • 2篇索新良
  • 2篇陈江涛
  • 1篇闫顺林
  • 1篇韩悦
  • 1篇于海龙
  • 1篇王远鑫
  • 1篇罗敏

传媒

  • 5篇华北电力大学...
  • 4篇动力工程学报
  • 3篇热能动力工程
  • 3篇太阳能学报
  • 3篇热力发电
  • 3篇锅炉技术
  • 2篇化工学报
  • 2篇华东电力
  • 2篇化工进展
  • 2篇应用能源技术
  • 2篇电力科学与工...
  • 1篇电站系统工程
  • 1篇自动化仪表
  • 1篇煤炭学报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6篇2019
  • 9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3
  • 10篇2012
  • 1篇201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省煤器灰斗结构对飞灰颗粒捕集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为探究省煤器灰斗结构对烟气飞灰颗粒捕集效率的影响,设计搭建冷态物理模型,比较研究2种不同跨度结构灰斗的流场分布和对飞灰颗粒(细灰颗粒和大颗粒)在不同位置下的捕集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灰斗对细灰颗粒的捕集效率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扩容灰斗可显著提高中间位置进料时细灰的捕集率;灰斗对大颗粒灰的捕集效率均随烟气流速的降低而有所提高,颗粒分别从左侧、中间和右侧进料时,灰斗的捕集效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扩容灰斗由于内部流场相对均匀,流速较低,利于飞灰颗粒的分离,对细灰和大颗粒灰的捕集效率均好于常规灰斗。
张千刘毅许文良杨新陈鸿伟
关键词:飞灰颗粒捕集性能
双流化床提升管二次风对其循环流率的影响规律
2012年
双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二次风特性是影响颗粒循环流率的重要因素。设计并搭建了双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台,通过实验分析了二次风风速、送风方式、风口高度及风口数目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对于物料固定粒径、固定静床高时,颗粒循环流率随着二次风速的增加而增加,风速达到一定值后,颗粒循环流率的增加趋势趋于平缓;风速一定时,径向送风比切向给风时颗粒循环流率大,4个二次送风口比2个送风口时颗粒循环流率稍大;二次风口在距布风板15cm时比20cm时颗粒循环流率明显增加,且风口高度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随着风速的增加逐渐明显。
祁海波梁占伟杨新陈鸿伟
关键词:双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二次风颗粒循环流率
带提升管内循环流化床的流动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运行参数和结构尺寸是内循环流化床物料循环流率的重要因素。设计并搭建了内循环流化冷态试验台,通过实验分析了气化室风速、提升管风速、返料孔高度及大小对物料循环流率的影响。实验表明:物料循环流率随气化室风速、提升管风速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加幅度变化不同;随返料孔位置的增高而下降,且下降速度加快;随着返料孔面积的增大,先增大然后减小。
刘玉浩张明河杨新
关键词:内循环流化床结构尺寸
煤/气混燃锅炉运行优化与智能算法预测模型被引量:4
2018年
为提高煤/气混燃机组的锅炉效率,以某300 MW煤/气混燃锅炉为对象,对热量混燃比、分级配风、排烟温度、飞灰含碳量及锅炉效率进行了优化。基于优化试验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优化BP(GABP)神经网络等算法,建立了锅炉效率智能算法预测模型。采用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评价了模型预测精度和预测值相对于试验值的平均偏离情况。试验与预测结果表明:随着高炉煤气热量混燃比的增加,锅炉效率由92.87%降到了90.82%,高炉煤气与焦炉煤气的最佳配比应小于1.3;锅炉效率随着分离燃尽风开度的增加而降低,最优开度为4层,均开至100%。通过对比3种预测模型的性能发现,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具有较强的逼近能力和泛化能力。该模型对锅炉效率的预测能力优于其他2种模型。
梁占伟陈鸿伟杨新许文良赵争辉张志远
关键词:燃烧优化
基于Daubechies小波分析的双循环流化床气化室压力波动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双循环流化床中气化室内压力波动特性对物料稳定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在双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系统上,测取不同工况下气化室风室、布风板上方的压力信号,采用Daubechies小波分析的方法对气化室风速、提升管风速、颗粒粒径对气化室压力波动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气化室风速的增加,小波分析中各尺度能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ED3、ED4两尺度能量占比最大,且随着气化室风速增加,RD3、RD4两尺度能量所占比呈先迅速增加,后基本不再变化;随着提升管风速的增加,提升管内物料相对停留量相对减小,更多的物料集中于气化室内,使得气化室内小波能量也存在一定程度增加,但ED3、ED4仍占比较大;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加,气化室物料流化相对困难,其在相对工况下的能量相对减小,且各层能量中占比最大部分逐渐由RD3层向RD4层转移。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气化室压力特性的分析,为双循环流化床的床内流动特性研究提供新思路。
陈鸿伟麻哲瑞杨新赵争辉
关键词:双循环流化床控制参数
双循环流化床混合颗粒流率实验研究与核极限学习机模型预测
2019年
两床间颗粒循环流率是保证双循环流化床正常运行的关键。在自行设计的双循环流化床(DCFB)实验系统上进行循环流率(G_(s,mix))与各控制参数(气化室风速、提升管风速、初始床层物料量、混合物料中石英砂粒径以及稻壳质量分数)变化关系的研究,并对循环物料中稻壳质量分数(X_r)变化进行分析。此外,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建立核极限学习机(KELM)模型并进行G_(s,mix)和循环物料中Xr的预测,同时与极限学习机(ELM)模型进行比较,发现KELM模型具有更小的预测平均绝对值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且预测所需时间较短,表明该模型可实现各控制参数下DCFB系统中G_(s,mix)和X_r的良好预测,为DCFB系统及类似气化系统的数据模型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杨新麻哲瑞陈鸿伟赵争辉
关键词:双循环流化床循环流率控制参数
煤焦制备条件对锦界煤-CO_2气化特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在建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实验条件下,利用自建固定床实验台研究了常压、不同气化温度下热解温度(650℃、800℃、900℃)、恒温时间(8min、30min、60min)和升温速率(7℃/min、14℃/min、103℃/min)对锦界煤焦等温CO2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恒温时间的延长和升温速率的降低,锦界煤焦的最终转化率(气化一定时间后)逐渐降低,活化因子逐渐减小,活化能逐渐增加,说明煤焦的气化活性逐渐降低,其中热解温度的影响最大,升温速率次之,恒温时间最小。气化温度对平均比气化速率影响大于热解条件的影响。
索新良陈鸿伟赵振虎陈江涛杨新
关键词:热解条件活化能CO2气化
锥型布风板内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流率特性研究与预测
2012年
锥型布风板内循环流化床气化反应的关键在于采用合理循环流率。针对锥型布风板内循环流化床的控制参数:气化室风速、提升管风速、物料粒径和床层高度对循环流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循环流率随着气化室风速、提升管风速、床层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达到一定值后,颗粒循环流率的增长趋势逐渐平缓;循环流率随着物料粒径的增大而明显变小。此外还提出了循环流率关于控制参数的经验关联式,在本实验中,该关联式能较好的符合实验测量值。
陈鸿伟杨新赵振虎
关键词:内循环流化床循环流率控制参数
省煤器灰斗出口布置拦截网对大颗粒灰捕集效率影响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研究省煤器灰斗出口安装拦截网装置对大颗粒灰捕集效率的影响,得到较为合适的拦截网布置方式,搭建冷态实验台,以不同孔型、角度和长度布置方式下的平板型拦截网为研究对象,对1.0~3.35 mm、3.35~6.7 mm以及>6.7 mm 3个粒径区间的大颗粒灰,展开单颗粒的捕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拦截网装置能有效提高大颗粒灰的捕集能力,实验条件下就综合捕集效率与系统压降来看,3×12型网孔拦截网的性能要优于6×6型网孔拦截网;30°~45°是较为理想的布置角度,较好的布置长度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长度为12.8~13.7cm,约占水平管段竖直高度的45.4%~48.6%。
陈鸿伟许文良杨新张千
关键词:捕集效率
双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流率的冷态实验研究与预测被引量:3
2018年
在自行搭建的双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系统上研究了鼓泡床静床层高度、颗粒平均粒径、鼓泡床流化风速、快速床总流化风速及一次风量比例等控制参数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上述控制参数的颗粒循环流率计算关联式。结果表明:随着鼓泡床流化风速的增加,颗粒循环流率变化不明显;随着快速床中一次风量比例和总流化风速的增加,颗粒循环流率均增大,当一次风量比例和总流化风速达到一定值后,颗粒循环流率的增幅逐渐变缓;颗粒循环流率随着静床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颗粒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且颗粒平均粒径的影响程度较大;所提出的关联式能够较好地预测颗粒循环流率。
陈鸿伟杨新梁占伟许文良孙超
关键词:双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流率控制参数关联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