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伦
- 作品数:84 被引量:17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双百人才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铝丝阵等离子体K壳层辐射区域测量
- 2012年
- 采用球面云母晶体,在特定的几何布局下,通过选择适当的设计参数,在1.3 MA脉冲功率装置上获得了Lyα线表征的Z箍缩铝丝阵等离子体K壳层辐射时间积分2维分布。与通常采用的带滤片卡域的时间积分针孔成像相比,避免了由于无法将测量能段准确设定在K壳层辐射谱线所在能区,而造成测量结果偏离真实的K壳层辐射分布的缺点,为模拟计算Z箍缩等离子体辐射输运程序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校验参数。
- 陈法新郑坚李正宏杨建伦徐荣昆
- 强光一号装置准球形电磁内爆丝阵负载成形技术
- 2017年
- 准球形电磁内爆能提高Z-pinch等离子体能量加载效率,利用位置调节丝阵负载能够实现Z-pinch准球形电磁内爆。为满足位置调节丝阵负载实现准球形电磁内爆的需求,开展准球形丝阵负载成形技术研究。实验中在柱形丝阵基础上,利用高电压静电力拉展、通过调节和监控系统进行实时调整和测量,获得具有不同初始纵横比的准球形丝阵,已成功应用于强光一号装置准球形电磁内爆物理实验,获得X光15%转换率。
- 赵学水杜卫星陈定阳周林叶繁杨建伦徐荣昆许泽平李正宏
- 关键词:Z箍缩
- 基于多质点模型的准球形丝阵参数优化研究
- 2015年
- 基于多质点薄壳模型对准球形丝阵负载参数进行优化,使得终态等离子体具有预期的内爆特性。通过对丝阵初始位形优化,可以获得期望的终态等离子体壳纵横比,并且终态纵横比对负载初始质量变化不敏感。对于固定电流波形(峰值1.2 MA、上升时间80ns),优化计算了初始丝长度15.4mm的丝阵线质量。结果表明,当丝阵初始线质量约为150μg/cm时,赤道半径为2mm、纵横比为1的终态等离子体壳具有最大动能1.5kJ。同时,还针对不同幅度及上升时间的电流进行优化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终态等离子体壳的优化的最高动能与电流峰值平方成正比,与最高动能相应的线质量与电流上升时间平方成正比。
- 褚衍运李正宏杨建伦徐荣昆叶繁陈定阳
- 关键词:电磁内爆数值模拟
- 一种使PIN探测器暗电流降低3个量级的外置电路
- PIN探测器暗电流一般为μA量级,要使用其实现稳态电流只100nA级的弱信号测量,必须采取措施使PIN探测器暗电流降低2个量级以上,才能获得信噪比在一个量级以上的可靠数据。
本工作利用反向电流叠加、抵消的方法,...
- 胡孟春周刚忠宝李如荣杨建伦杨高照唐章奎
- 关键词:PIN探测器电流测量暗电流
- 文献传递
- 用于神光Ⅲ燃料面密度诊断的下散射中子探测系统设计
- 2015年
- 根据辐射屏蔽后5.5m测点处的辐射场情况,分别设计了电流型探测器系统和成像型探测器系统。通过Geant4数值模拟分析可得:在面密度达到10mg/cm2、初级中子产额为1012时,电流型探测器系统满足测量的信噪比,信噪比达到40∶1;在面密度达到10mg/cm2、初级中子产额为1011时,成像型探测器系统满足测量的信噪比,信噪比好于10∶1;面密度增大时,信噪比有所改善;但是当初级中子产额达到1012时,出现中子信号重叠现象,可通过缩短曝光时间或者减小塑料闪烁体厚度来降低中子重叠率。
- 黄展常杨建伦
- 关键词:GEANT4
- 平响应塑料闪烁体设计
- 2016年
- 通过采用北京同步辐射源标定了无镀膜闪烁体EJ232的能量响应曲线。该批次无镀膜闪烁体对于能量低于300eV的X射线的线性响应差。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镀膜模拟设计,并通过真空磁控溅射法进行了闪烁体镀膜加工工艺。设计加工后的镀膜闪烁体经过实验标定后,其结果指标满足设计要求。该镀膜闪烁体对于能量低于1keV的X射线的平响应特性好,线性度高于99%。该闪烁体对普朗克谱的模拟输出结果表明,其输出谱与输入谱之间形变小,因此该镀膜闪烁体在Z-pinch实验中能有较好的适用性。
- 黄展常杨建伦徐荣昆许泽平胡青元甯家敏
- 关键词:塑料闪烁体Z箍缩
- 高功率激光放大器反激光能流分布的模拟
- 2010年
- 从Frantz-Nodvik模型出发,采用包含弛豫作用的速率方程组,将放大器对反激光的放大当作多程放大处理,模拟计算了光路中反激光的能流分布。光路为钕玻璃放大系统,激光脉宽1.0 ns,输出能量2.5kJ。放大器剩余增益的较大差异导致光路中各个元件反激光能流密度分布显著不同。与使用1级φ70 mm棒状放大器相比,采用2级φ70 mm棒状放大器时反激光能流相对集中,具有潜在的破坏危险。
- 李林波卢兴强曹华保李正宏徐荣昆杨建伦
- 关键词:高功率激光放大器能流密度数值模拟
- 丝阵内爆实验条件重复性控制
- 2010年
- 在丝阵负载Z箍缩实验中实施了电流加载前真空下负载初始状态的监测,并分别采用新旧结构的电极进行了对比性实验研究,利用十分幅纳秒分幅相机成功获取了不同内爆阶段的实验图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了电极结构和负载初始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装配方式的负载电极结构具有安装时间短、同轴性容易控制、负载现场安装就位精度高等优点;新研制电极和实施真空下负载状态的检测,有效减少了实验数据分散性,为实验负载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 陈进川杨建伦徐荣昆许泽平章法强夏广新
- 关键词:Z箍缩
- “阳”加速器钼丝X-pinch初步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在“阳”加速器上进行了直径分别为10,15,20μm,交叉角为32°,45°,60°的钼(Mo)丝X-pinch实验。“阳”加速器产生的电流峰值约520 kA,上升时间80 ns。实验中通过X射线功率谱仪和纳秒分幅相机等仪器对Mo丝X-pinch辐射特性进行了诊断。实验表明:Mo丝X-pinch过程中会出现多次X射线爆发,箍缩过程中产生的热点辐射出能量超过3 keV的X射线,探测到的最小热点直径小于30μm。
- 叶凡章法强杨建伦李正宏郭存许泽平徐荣昆夏广新宁家敏宋凤军陈进川钟耀华金永杰
- 关键词:X-PINCH等离子体加速器
- “强光一号”锥形丝阵内爆特性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在强光一号装置开展小倾角单层锥形钨丝阵实验,获得了锥形丝阵在消融阶段,拉链内爆阶段和滞止阶段的辐射参数和辐射图像.消融阶段的物理图像映证了使用火箭模型对锥形丝阵消融过程及先驱等离子体形成的分析.结合分幅像、针孔像和条纹像,解释了锥形丝阵在内爆箍缩阶段阴极部分首先发生内爆并产生硬X射线成分的原因.观察到的锥形丝阵的拉链内爆速度达到2.59×107cm/s,拉链内爆及滞止的持续时间达到40ns,远大于相近尺寸的柱形丝阵.通过特殊构型丝阵内爆特性的研究,为进一步验证基于柱形丝阵建立的Z—pinch理论模型,完善MHD模型的普适性提供必要的实验数据.
- 蒋树庆叶繁杨建伦夏广新章法强李正宏徐荣昆许泽平潘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