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小龙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学成
  • 7篇化学成分
  • 5篇活性
  • 4篇英文
  • 3篇真菌
  • 3篇内生真菌
  • 3篇甾醇
  • 3篇抗真菌
  • 3篇化学成分研究
  • 2篇新奇
  • 2篇植物
  • 2篇三萜
  • 2篇石榴
  • 2篇脑苷
  • 2篇抗真菌活性
  • 2篇黄酮
  • 2篇活性研究
  • 2篇发酵液
  • 2篇番石榴
  • 2篇番石榴叶

机构

  • 9篇河北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作者

  • 14篇杨小龙
  • 6篇刘吉开
  • 4篇罗都强
  • 3篇李壮壮
  • 2篇张苏
  • 2篇蒋孟圆
  • 2篇王飞
  • 2篇张苏
  • 1篇朱华结
  • 1篇董泽军
  • 1篇郭秀杰
  • 1篇王艳颖
  • 1篇丁智慧
  • 1篇宋少俊
  • 1篇魏若晶
  • 1篇唐宏亮
  • 1篇常国栋
  • 1篇张岩
  • 1篇张萌
  • 1篇方圣涛

传媒

  • 4篇天然产物研究...
  • 3篇Chines...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成药
  • 1篇菌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瑞香狼毒化学成分的研究
2013年
采用硅胶、反相RP.18、SephadexLH-20凝胶和制备HPLC色谱技术对瑞香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L.)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质谱等方法鉴定了其中18个化合物:去甲络石苷元(1),异落叶松脂素(2),(+)-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3),豆甾4.烯-3,6-二酮(4),rel-(-)-(3R,3’R,4R,4’R)-6,6'-dimethoxy-[3,3'-blchroman]-4,4'-diol(5),methyl3-(2-hydroxy-4-((7-hydmxy-6-methoxy-2-oxo-2H—ehromen-3-y1)oxy)phen-y1)pmpanoate(6),狼毒素A(7),异狼毒素B(8),狼毒素B(9),雁皮素A(10),异雁皮素A(11),狼毒色原酮(12),mohsenone(13),丁香酸(14),二氢瑞香素乙(15),西瑞香索(16),β-谷甾醇(17),3,4,5-三甲氧基苯甲酸(18)。其中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郭秀杰何平王香粉纪彦南杨小龙朱华结
关键词:瑞香狼毒黄酮香豆素化学成分
诺丽籽的化学成分(英文)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诺丽籽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反相RP-18、半制备薄层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对诺丽籽进行分离纯化,借助光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0个已知化合物:胡萝卜甾醇(1),乌苏酸(2),19-羟基-乌苏酸(3),1,5,15-trimethylmorindol(4),5,15-dimethyl-morindol(5),东莨菪亭(6),3,3'-双二甲基松脂素(7),3,4,3'4'-四羟基-9,7'α-过氧化木脂素-7α,9'-丁内酯(8),americanin D(9),americanin A(10),americanin(11),isoprincepin(12),去乙酰车叶草苷酸(13),落干酸(14),车叶草苷酸(15),rhodolatouside(16),芦丁(17),4-乙基-2羟基-丁二酸(18),5-羟甲基-2-呋喃甲醛(19),3-甲基丁基-3-烯基海藻糖(20)。结论:化合物9、11、14、16和1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杨小龙蒋孟圆谢坤龙刘吉开
关键词:黄酮三萜木脂素环烯醚萜蒽醌
番石榴叶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zonata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番石榴叶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zonata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薄层色谱(PTLC)和Sephadex LH-20等多种方法分离纯化,运用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2个已知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乌苏酸Ⅰ、齐墩果酸Ⅱ、3-乙酰氧基齐墩果酸Ⅲ、7-甲氧基-6-甲基-5-(3-甲基丁-2-烯-1-基氧代)异苯并呋喃-1(3H)-酮Ⅳ、对羟基苯乙酸Ⅴ、酪醇Ⅵ、2-羟基-3-苯基丙酸甲酯Ⅶ、菜油甾醇Ⅷ、琥珀酸Ⅸ、β-谷甾醇Ⅹ、过氧麦角甾醇Ⅺ、D-阿洛醇Ⅻ。结论所有化合物均尚未见从该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的相关文献报道。
王艳颖罗都强师宝忠杨小龙
关键词:番石榴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Research on Congestion Control Mechanism based on MPTCP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网络和终端的异构性为终端在异构网络重叠覆盖区域进行并行多径传输服务提供了基础和条件。MPTCP协议作为异构网络进行并行数据传输时使用最为广泛的传输层协议之一,它的拥塞控制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
杨小龙
关键词:无线通信异构网络数据传输
从子囊菌炭球菌中分离的活性成分L-696,474和cytochalasin D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英文)被引量:9
2007年
在我国云南省高等真菌中寻找新的天然农用抗真菌活性物质时,发现炭球菌子实体甲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离体抗真菌活性。采用生物活性追踪和化学分离相结合的方法,从中分离得到2个具有较强农用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经红外、质谱、氢谱和碳谱确定其为L-696,474和cytochalasin D。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分别测定了L-696,474和cytochalasin D对10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抑制率和2种植物病原菌的孢子萌发率,并评价了其对小麦白粉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对L-696,474最为敏感,浓度为10μg/mL时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3.5%和82.9%;小麦赤霉病菌、小麦全蚀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叶枯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对cytochalasin D最为敏感,浓度为10μg/mL时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3.6%、82.4%、81.9%、80.5%和79.7%。L-696,474和cytochalasin D在200μg/mL时完全抑制苹果炭疽病的孢子萌发;在500μg/mL时对小麦白粉病10天后的治疗作用分别为74.3%和85.7%,保护作用为67.1%和79.5%。
罗都强唐宏亮杨小龙王飞刘吉开
关键词:CYTOCHALASIN抗真菌活性
内生条纹拟盘多毛孢发酵液中细胞毒活性成分研究
2014年
从条纹拟盘多毛孢Pestalotopsis virgatula发酵液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被鉴定为:2‐(1‐甲氧基‐1‐H‐吲哚‐3‐基)乙醇(1),2‐(1‐甲氧基‐1‐H‐吲哚‐3‐基)乙酸(2),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4),对羟基苯乙醇(5),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6),(E)‐3‐(4‐羟基‐3‐甲氧苯基)败脂酸(7)和丁二酸(8),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利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1和2对5种人体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2对5株肿瘤细胞株均具有一定选择性抑制活性。
李壮壮杨小龙
关键词:化学成分细胞毒活性
特殊生境真菌中结构新奇化学成分的发现及抗真菌活性研究
杨小龙黄乐张苏李壮壮常国栋
采用传统研究技术与新的研究策略(化学遗传表观修饰和基因挖掘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6株拟盘多毛孢属植物内生真菌和5株其它属真菌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共分离鉴定了110个单体化合物,其中26个为新化合物。...
关键词:
关键词:真菌化学结构抗真菌活性
六种高等真菌和两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六种云南高等真菌和两种越南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高等真菌包括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大孢地花菌(Albatrellus confluens)、奇丝地花菌(Albatrellus ...
杨小龙
关键词:高等真菌
拟盘多毛孢内生真菌中新奇结构化学成分的发现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杨小龙魏若晶杨文智李海鹰张苏李壮壮
该项目通过实施,共分离鉴定了150个单体化合物,其中包括16个新化合物。发现了11苯酞类衍生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疫病菌和烟草疫霉菌三株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抑制活性,其MIC值为3.1~50.0μg/ml,该...
关键词:
关键词:抗真菌药物抗肿瘤药物
黑柄炭角菌的化学成分被引量:16
2011年
从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子实体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等方法分别鉴定为(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脑苷酯B(3)、脑苷酯D(4)、stearic acid(5)、甘油的亚油酸三酯(trilinolein,6)、α-kojibiose(7)、D-阿洛糖醇(8)、L-氨基丙酸(9)和尿囊素(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杨小龙刘吉开罗都强张苏
关键词:黑柄炭角菌麦角甾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