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
- 作品数:13 被引量:1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激性胃溃疡中Th1/Th2细胞与Th17/Treg细胞平衡的变化及凯时的干预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激性胃溃疡中Th1/Th2细胞和Th17/Treg细胞平衡的变化及凯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组)、应激组(S组)、脂微球空载体10μg/kg组(L组)、凯时低剂量1μg/kg组(M组)和凯时高剂量10μg/kg组(P组)。大鼠经上述药物预处理后,制作应激性胃溃疡模型。造模完成后采集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及血浆,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Th1/Th2/Th17/Treg细胞相对应的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Foxp3mRNA的表达量,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并评价胃溃疡指数(UI)及制作病理切片。结果与N组比,S组UI加重,血浆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P<0.05),Gata-3mRNA表达上调(P<0.05);RORγt与Foxp3mRNA表达均下调(P<0.05),而T-bet/Gata-3比值下降(P<0.05)。与S组比,P组UI减轻,血浆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Gata-3mRNA表达下调(P<0.05),Foxp3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发展可能与Th1/Th2细胞和Th17/Treg细胞失衡有关。凯时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且在急性应激早期可能有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 许德奖杨威赵国栋
- 高危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管理与监测体会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高危病人在耐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循环和呼吸的改变,探讨减少呼吸循环波动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ASAⅢ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例,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或静吸复合全麻,在患者气腹前5min,气腹后5min,15min,25min几点观察患者的HR、MAP、Paw、PETCO2,结果气腹后5min较气腹前5minHR、MAP、PETCO2均增高(p<0.05),Paw显著增高(p<0.01);气腹后5min,气腹后15min,停气前5min之间比较HR、MAP、Paw、PETCO2无显著增高(p>0.05);停气后5min较停气前5minHR、MAP、Paw、PETCO2均降低(p<0.05)。结论在高危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循环、呼吸波动最剧烈的时候为气腹和停气腹时,我们应在此避免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
- 薛敏仪温力生杨威
- 关键词:高危腹腔镜胆囊麻醉
- 乌司他丁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Th17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中Th17细胞功能的变化,并观察乌司他丁对这一过程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组)、应激组(S组)、小剂量乌司他丁组(U1组)和大剂量乌司他丁组(U2组)。S、U1组和U2组经过预处理后进行束缚浸水应激8h。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RORγt和分泌因子IL-17AmRNA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IL-17A蛋白水平,并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另外,取胃观察胃溃疡指数(ulcer index,UI)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N组比,S组SOD降低,MDA、UI、RORγt mRNA和IL-17A水平均升高(P<0.05);与S组比,乌司他丁用药组(U1和U2组)SOD升高,MDA、UI、IL-17A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RORγt mRNA无明显变化。结论:Th17细胞参与了束缚浸水应激引起的胃黏膜损伤,乌司他丁能够减轻胃黏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了IL-17引起的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 杨威许德奖赵国栋
- 关键词:溃疡乌司他丁TH17细胞
- 全麻复合颈丛阻滞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甲状腺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颈丛阻滞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甲状腺功能和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Ⅱ级择期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20例。麻醉维持分别采用单纯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复合颈丛阻滞组(B组)。麻醉中监测2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1min(T2)、气管插管后1min(T3)、切皮后1min(T4)、手术探查(T5)、手术结束(T6)采血测定血浆血浆TSH、T3、T4浓度和皮质醇(Cor)水平。结果:B组的血压的稳定性优于A组,B组的应激反应较A组轻。结论:全麻复合颈丛阻滞能减少甲状腺手术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
- 杨威崔灿赵刚
- 关键词:全身麻醉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
- 术前硬膜外注入曲马多对妇科手术中地氟醚使用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术前硬膜外给予曲马多对维持妇科手术中BIS值为40~60的呼气末地氟醚浓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0个全麻下腹式子宫切除的女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盐水组(S组)和曲马多组(T组)。所有病人均在腰3、4节段硬外腔置管,在麻醉诱导前20min分别注入生理盐水10mL加或不加曲马多200mg。麻醉中采用地氟醚持续吸入麻醉维持,测量手术前及术中每隔10min的BIS值、呼气末地氟醚浓度、心率和无创血压作为指标。结果与盐水组相比,曲马多组的呼气末地氟醚浓度明显呈下降趋势,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组心率在各测量时也较盐水组慢(P<0.05),术中的BIS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术前硬膜外注入曲马多可以减少全麻手术中地氟醚的用量。
- 孙怡杨威赵国栋
-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地氟醚全麻曲马多
- 乌司他丁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6~8周龄,体重180 ~ 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应激性胃溃疡组(GU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采用束缚浸水应激3.5h的方法制备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浸水前10 min,GU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4ml,U组经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万U/kg.于模型制备完成后即刻,麻醉下开腹,显微镜下评价胃粘膜损伤程度,记录胃溃疡指数(UI),并观察胃粘膜病理学结果;取脾组织,采用PCR法测定脾组织T-bet、Gata-3、干扰素-γ(IFN-γ)、IL-4的mRNA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GU组T-bet mRNA表达下调,Gata-3 mRNA表达上调,T-bet/Gata-3比值降低,UI升高(P<0.05),IFN-γ和IL-4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UI升高(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U组比较,U组T-bet/Gata-3比值升高,UI降低(P<0.05),T-bet、Gata-3、IFN-γ、IL-4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胃粘膜病理学损伤较GU组减轻.结论 乌司他丁减轻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机制可能与纠正Th1/Th2细胞失衡状态有关.
- 杨威许德奖赵刚赵国栋
-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剂胃溃疡
- 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急诊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40例肺大疱所致急性张力性气胸手术的麻醉,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在光导纤维支气管镜下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结果插管成功31例,需调整9例,其中需调整气管插管深浅者5例,双腔管左右方向错位3例,导管型号过粗1例。结论气管插管成功,双腔气管插管管道位置良好,肺隔离完全是麻醉成功的关键。
- 杨威赵刚孙怡赵国栋
- 关键词:胸腔镜肺大疱急诊麻醉
- 丙泊酚与气体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Meta分析被引量:93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气体(氙气、七氟醚、异氟醚)全麻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至2012年10月,收集相关丙白酚与气体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的文献,仔细阅读获取的文献摘要和全文后并对其参考文献进行追踪,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丙泊酚与氙气比较的文献2篇;丙泊酚与七氟醚比较的文献7篇;丙泊酚与异氟醚比较的文献4篇,共包括7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丙泊酚麻醉对比氙气麻醉、七氟醚麻醉、异氟醚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OR值分别为1.62(95%CI为0.81~3.23,P=0.533)、0.67(95%CI为0.39~1.14,P=0.830)、0.20(95%CI为0.08~0.50,P=0.925)。综合评价结果:丙泊酚麻醉对比气体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OR值为0.68(95%CI为0.47~0.98,P=0.189)。Egger检验P=0.011显示有发表偏倚。结论丙泊酚麻醉比气体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但囿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数量及质量,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大样本及严谨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论证。
- 许德奖杨威赵国栋
- 关键词:麻醉丙泊酚吸入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META分析
- 不同镇痛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复苏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镇痛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4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静脉镇痛组(A组,n=20),胸段硬膜外阻滞镇痛组(B组,n=20)。两组术中均采用静脉输入异丙酚镇静。术后入ICU治疗并测定患者不同效应点异丙酚血药浓度,记录患者入睡、唤醒和定向时间及术后行为评分。结果A组各效应点异丙酚浓度均低于B组(P〈0.05)。A组在ICU内唤醒、定向时间均长于B组(P〈0.05)。停止输入异丙酚后,10~60min,A组遗忘评分高于B组(P〈0.05),30min内,A组定向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15min内,A组合作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芬太尼静脉镇痛能延缓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的复苏过程,硬膜外阻滞镇痛则复苏效果较佳。
- 杨威赵刚孙怡赵国栋
- 关键词:芬太尼异丙酚镇痛
- 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6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及治疗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5年的疾病相关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5.3%。单因素分析显示:癌灶个数、肿瘤大小和甲状腺外侵犯与否与肿瘤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外侵犯与否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使肿瘤局部复发率增加4倍。结论: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但伴淋巴结转移病例逐年减少。无淋巴结转移情况下,根治性手术后预防性放射线碘治疗总体预后良好,若术前即出现甲状腺外侵犯,则预后较差。
- 赵刚陈喆吴泽宇彭林王三明胡世雄杨威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甲状腺恶性肿瘤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