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君兰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血液
  • 2篇细胞
  • 1篇动脉
  • 1篇心病
  • 1篇心绞痛
  • 1篇心绞痛患者
  • 1篇血气
  • 1篇血气分析
  • 1篇血压
  • 1篇血液检测
  • 1篇血液酸碱
  • 1篇血脂
  • 1篇移行细胞
  • 1篇移行细胞癌
  • 1篇载脂蛋白
  • 1篇脂蛋白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肿瘤

机构

  • 8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泰山医学院

作者

  • 8篇杜君兰
  • 2篇张宏
  • 1篇康颂建
  • 1篇亓春花
  • 1篇史永芝
  • 1篇贾玉生
  • 1篇宋明山
  • 1篇赵晓光
  • 1篇刘树延
  • 1篇孟光源
  • 1篇李毅
  • 1篇冯强
  • 1篇李玉臣
  • 1篇韩晓敏
  • 1篇孙继友

传媒

  • 2篇泰山卫生
  • 2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年份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与载脂蛋白含量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杜君兰孟光源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血脂载脂蛋白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外周血UroplakinⅡ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对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患者外周血中UPⅡmRNA进行检测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外周血和组织中的UPⅡmRNA。结果 前列腺癌、肾癌、结肠癌、乳腺癌组织及 1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未见UPⅡmRNA的表达 ;正常膀胱移行上皮及癌组织中UPⅡmRNA表达率 10 0 % ;4 1例TCC肿瘤患者外周血中 14例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34.1%。UPⅡ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关系为 :Tis 1期 10 % (1/ 10 )、T2 期 16 .7%(2 / 12 )、T3 期 5 0 % (4/ 8)、T4期 6 3.6 % (7/ 11) ;其中T3 、T4期与Tis 1、T2 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UPⅡmRNA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 ,可以作为诊断TCC血行转移的良好标志物 ,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
冯强李毅刘树延宋明山杜君兰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外周血
卵细胞与胞浆内精子注射胚胎体外发育情况分析
2003年
目的:比较传统的体外受精(IVF)与胞浆内精子注射(ICSI)胚胎体外发育情况。方法:1.将同一病人卵子随机平均分为两部分,分别实施IVF与ICSI技术,比较两组受精率与优质胚胎率。2.回顾性分析154例IVF与34例ICSI胚胎体外发育情况,比较两组受精率与优质胚胎率。结果:1.分组比较结果显示,IVF组与ICSI组受精率相比,以总卵子数计算未见显著性差异[63.0%(87/138)与65.2%(86/132);P>005];但当ICSI组以注射卵子数计算时则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63.0%(87/138)与84.3%(86/102);P<0.05]。优质胚胎率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54.0%(47/87)与55.8%(48/86);P>0.05]。2.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IVF组未受精率7.9%(12/154),而ICSI组未见此现象发生。IVF组ICSI组受精率相比,以总卵子数计算未见显著性差异(61.5%比60.1%,P>0.05);当ICSI组以注射卵子数计算时则有显著性差异(61.5%比77.6%,P<0.05)。优质胚胎率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52.9%比56.1%,P>0.05)。结论:应用胞浆内精子注射有较高的受精率,且不会降低优质胚胎率。将回收卵子同时行IVF与ICSI能避免受精失败的发生。
韩晓敏杜君兰
关键词:受精体外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应用
2000年
亓春花杜君兰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CAMCK-BBTM
小肠粘蛋白抗原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
2002年
小肠粘蛋白抗原(SIMA)为一粘蛋白家族,正常情况下由小肠合成,它作为一种癌胚抗原出现于胃及大肠的病变组织中,国内少见报道。近年来,我院对112例胃及肠癌患者进行了SIMA检测,以探讨SIMA对胃肠癌肿瘤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本文患者组112例,男67例,女45例;
李玉臣贾玉生杜君兰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抗原直肠癌直肠肿瘤
全文增补中
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03年
杜君兰张宏
关键词: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血液检测
52—1—3动脉化血液酸碱和气体分析的应用——毛细管法被引量:1
2002年
应用毛细管法做血液酸碱和气体分析,以丹麦产RadiometerABL3型血液酸碱分析仪,测定了136例健康人动脉化血液标本和54例患者动脉血与动脉化血液标本。健康者动脉化毛细管法标本,其pH与动脉血比较基本相同,P_(CO2),P_(O2),HCO_3^-,T_(CO2),SBC的结果均弱低于动脉血,ABE,SBE的结果,较明显的偏于负值。做男女性别比较,除HCO_3^-(P<0.01)外,其余9项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4例患者以动脉血与毛细管法进行对比,经统计学处理,除氧含量CO_2CTP<0.01外,其余9项的数值,两法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故采用动脉化毛细管法测定血液酸硷和气体分析,可以替代动脉血供临床常规检查应用。
杜君兰张宏
关键词:血气分析
缺氧对耳蜗功能的影响
1992年
通过豚鼠自主呼吸闭路循环装置中的空气进行研究,其中呼出气中的CO_2被吸收。随着呼吸引起吸入气中O_2量逐渐降低,诱发动脉血PO_2下降。以耳蜗总和动作电位(CAP)为耳蜗功能衰变的指标,观察耳蜗功能衰变时的血PO_2值。结果表明平均动脉血PO_2降低到52kPa时,用短声阈上10dB(听力级)强度刺激引起CAP的N_1波波幅降低;动脉血PO_2降至4.3kPa时,所有的实验动物都发生了阈移。本研究提示平均动脉血PO_2在5.2kPa是豚鼠耳蜗功能衰变的阈值,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
康颂建赵晓光杜君兰孙继友史永芝
关键词:耳蜗缺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