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华明

作品数:39 被引量:260H指数:9
供职机构: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7篇文化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4篇历史地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灾害
  • 9篇气候
  • 7篇农牧
  • 7篇农牧交错带
  • 7篇交错带
  • 7篇旱涝
  • 6篇小波
  • 6篇涝灾
  • 6篇旱涝灾害
  • 5篇净初级生产力
  • 5篇初级生产力
  • 4篇气候变化
  • 4篇气候特征
  • 4篇降水
  • 4篇教师
  • 4篇NPP
  • 4篇Z指数
  • 4篇MORLET...
  • 3篇地理
  • 3篇地理教师

机构

  • 29篇绵阳师范学院
  • 8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宜宾学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39篇杜华明
  • 15篇董廷旭
  • 8篇延军平
  • 4篇陈浩
  • 4篇邓小菲
  • 3篇屈波
  • 3篇韩剑萍
  • 2篇贺胜英
  • 2篇杨蓉
  • 2篇胡利利
  • 2篇杨登兴
  • 1篇蔡春芳
  • 1篇黄遵锡
  • 1篇王鹏涛
  • 1篇王建华
  • 1篇熊苗
  • 1篇陈爱军
  • 1篇马丽
  • 1篇李勇

传媒

  • 9篇绵阳师范学院...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中学地理教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地质学报
  • 1篇中国酿造
  • 1篇环境保护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教育导刊(上...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资源环境与工...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都市人口密度时空演变格局及成因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人口密度的时空演变是折射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最直接表征,本文基于2000-2015年成都市统计年鉴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Arc GIS空间插值法、空间趋势面分析、GM(1,1)灰色预测模型三种分析方法对成都市人口密度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未来发现趋势进行分析发现:(1)成都市人口密度在时间变化上呈现逐年递增且增速明显,市中心和近城区的人口密度增长远远大于郊区地区;(2)成都市人口密度在空间格局上市中心地区和近城区人口聚集,远郊区较为稀疏;(3)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成都市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
张雪茂杜华明董廷旭
关键词:人口密度灰色预测
涪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异质性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22年
对涪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可以为该区域制定生态风险防控措施、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科学参考。从“自然—社会—景观格局”3个维度选择海拔、土壤类型、地表覆被类型等10个景观生态风险胁迫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SPCA)、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涪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涪江流域的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呈西北部高于东南部地区,并呈集聚分布模式,其中在松潘、平武、北川、安岳、潼南等区县形成了“热点”区域,梓潼、游仙、盐亭、中江等区县形成“冷点”区域,主要受自然和景观格局维度因子影响较为明显;(2)研究区处于中度及以上风险等级区的面积为25596.51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65.36%,主要分布于上游的松潘、平武、北川等县(区);(3)景观类型与生态风险等级空间分布有密切的联系,低度、较低生态风险区的分布与涪江干流走向契合。涪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且面临的生态风险问题较大。
张雪茂董廷旭杜华明袁川廖传露王飞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
涪江上游流域盆地地貌特征及构造指示意义被引量:9
2020年
对涪江上游流域盆地地貌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以来新构造活动的差异性。本文以ArcGIS水文分析模块为技术平台,在研究区域内系统提取涪江上游流域盆地地表水系网络和涪江干流东西两侧36个亚流域盆地,并对亚流域盆地面积、周长、水系总长度、水系分支比、流域盆地演化阶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涪江干流河道东西两侧典型地貌参数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该区域构造运动、岩石抗侵蚀能力、降水特征等几方面因素与河流下切过程相关性的分析可知,降水条件和岩性差异并不是涪江上游亚流域盆地不对称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该区域断裂活动导致的地形不对称分布格局及岩层破碎程度的差异是涪江上游流域地貌差异演化的主控因素。另外,涪江上游干流展布呈现出两个特征:涪江干流河道因雪山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彭县-灌县断裂的右旋(或左旋)走滑作用而沿断裂发生同步弯曲;涪江干流河道在北川-映秀断裂北侧由西北-东南流向转变为近正南流向,究其原因,主要是龙门山断裂带3条主干断裂的区域性右旋走滑活动驱动该区域物质产生相应右旋运动,从而使长期处于断层右旋作用控制之下的涪江干流河道发生转向。
陈浩杜华明董廷旭李勇
关键词:地貌特征新构造
川西高原雪灾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掌握川西高原雪灾的空间格局和发展动向,为灾害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川西高原16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的逐日气温与降水量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对川西高原雪灾的时空特征和雪灾风险进行研究。[结果](1)近52a来川西高原地区各站点累计大雪、暴雪雪灾频次均呈增加趋势,增加倾向率分别为0.93和0.51次/10a。(2)川西高原地区雪灾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雪灾天气总体呈北方多而南方少的态势。(3)雪灾发生的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石渠、色达、甘孜、红原、若尔盖、康定等地,松潘、理塘为中等风险区,德格、小金、马尔康、新龙、道孚、巴塘、稻城和九龙等地雪灾风险最低。[结论]川西高原地区雪灾频次和程度均呈加重趋势,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雪灾的防治和管理。
杜华明延军平杨蓉杨登兴
关键词:川西高原雪灾
基于GIS技术的川滇地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2017年
为了掌握川滇地区干旱灾害空间分布格局,采用熵组合权重、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对川滇地区干旱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价与区划研究.研究发现:干旱灾害的高、较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川西高原和云南大部分地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干旱灾害风险区分别占川滇总面积的3.02%、29.24%、42.80%、24.93%和0.01%;干旱趋势、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是影响干旱灾害风险的主要因素.
杜华明王建华陈浩熊苗邓小菲屈波
关键词:干旱灾害风险区划GIS技术
2005—2014年南方农牧交错带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0
2018年
为了解我国南方农牧交错带内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变化程度,以2005—2014年MOD17A3H数据为数据源,利用简单差值法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区内的植被年均NPP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4年南方农牧交错带内植被NPP分布差异较大,整体呈南部高北部低。(2)年均植被NPP为389gC/(m^2·a),平均植被NPP变化范围在344~426gC/(m^2·a)之间。(3)2014年较2005年相比,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NPP增加了106gC/(m^2·a)。但10年间植被NPP总体变化呈略微减少趋势,减少的地区面积占南方农牧交错区总面积的57%。(4)不同生态系统平均植被NPP均值表现为: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不同生态系统植被NPP变化相似,呈波动略微减少变化。说明区域内生态系统变化波动较为明显,应对该区域生态系统给予更多的保护。
赵唯茜杜华明董廷旭胡利利
关键词:NPP农牧交错带
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与旱涝区域响应被引量:38
2013年
根据1961-2012年四川省40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Z指数法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近52a来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与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和川东盆地3个地貌单元的旱涝灾害区域响应。结果表明:近52a来四川省气温以0.17℃/10a的速率增加,降水量以9.03mm/10a的速率减少,全省气候表现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从区域变化看,川西高原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气候呈暖湿变化趋势,而川西南山地与川东盆地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四川省3个区域旱涝灾害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川西地区旱涝灾害对暖湿气候的响应表现为向偏涝趋势发展,1990年以前旱涝灾害频次较少,发生周期长,偏旱,1990年以来旱涝灾害的频率与灾害程度均呈加剧趋势,偏涝;川西南和川东地区气候暖干化直接导致了旱灾频率增加,干旱化趋势明显,川西南山地2000年以前偏涝,2000年以后偏旱,川东地区1990年以前旱涝灾害频繁,1990年开始涝灾减弱,旱灾的频率与程度均呈明显加强态势。
杜华明延军平
关键词:Z指数气候特征旱涝MORLET小波
地理教师乡土情怀的价值意蕴及生成路径被引量:5
2019年
乡土情怀蕴含着教师对乡土风貌的认同与眷恋、对乡土教育的敬畏与责任、对乡土生活的悦纳与改造,其基本价值表征为地理教师的大德、大智和大爱,认同乡土教师身份、追寻乡土教育理想、提升地理教育智慧、融入乡土文化生活是地理教师乡土情怀生成的主要路径。
杜华明
关键词:地理教师乡土情怀
四川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被引量:15
2019年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事业,本文以四川省2006~2016年21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为基础数据,运用奥利弗温湿指数和IDW空间插值法对四川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四川省旅游气候舒适度差异显著,呈现出西部较高、东部较低的特征;(2)从季节上看,四川省春、秋季舒适度较高,最适合人们旅游;夏、冬季舒适度较差,最不适合旅游;(3)从旅游地上看,除了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的最舒适时期为7月,最不舒适时期为1月。四川省典型旅游地最舒适时期大都为4月和10月,最不舒适时期主要为1月和7月。因此,除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外,4月和10月四川省适合旅游;相反,1月和7月四川省不适合旅游。
严霜董廷旭杜华明林孝先
关键词:气候舒适度温湿指数
川滇地区主汛期暴雨洪水灾害风险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川滇地区主汛期暴雨洪水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及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区域暴雨洪水灾害的防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自然灾害风险指数等方法。[结果]暴雨洪水灾害的高、较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川东盆地和云南省南部边缘地区;中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山地和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较低灾害风险区零星分布在滇东高原、滇西北地区和川西高原东北部等地;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川西高原地区。[结论]大气环流、降水量、地形地貌、河网水系是影响川滇地区主汛期暴雨洪水灾害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对区域下垫面性质的改变,是加剧暴雨洪水灾害的触动因素。
杜华明董廷旭
关键词:主汛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