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以真

作品数:28 被引量:151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肝炎
  • 13篇乙型
  • 13篇慢性
  • 13篇米夫
  • 13篇拉米夫定
  • 12篇乙型肝炎
  • 10篇拉米夫定治疗
  • 9篇慢性乙型
  • 9篇慢性乙型肝炎
  • 8篇病毒
  • 6篇乙肝
  • 6篇疗效
  • 5篇应答不佳
  • 5篇阿德福韦
  • 5篇阿德福韦酯
  • 5篇YMDD变异
  • 4篇血清
  • 4篇疗效观察
  • 3篇多聚
  • 3篇多聚酶

机构

  • 18篇济南市传染病...
  • 14篇山东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杜以真
  • 14篇王耀宗
  • 9篇张照华
  • 8篇徐皖苏
  • 7篇秦来英
  • 7篇王磊
  • 6篇李晓迎
  • 6篇范桂玲
  • 6篇王晶波
  • 5篇陈士俊
  • 5篇高淑春
  • 4篇张立新
  • 4篇闫杰
  • 4篇费筠华
  • 3篇阚晓
  • 3篇皋群
  • 3篇张作卿
  • 3篇张孝国
  • 3篇吴世英
  • 3篇王晓花

传媒

  • 4篇山东医药
  • 4篇肝脏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新医学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 1篇第三届全国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垂体前叶机能低下的临床研究
1997年
对1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营养障碍综合征患者于病后2~28个月随访时行垂体前叶靶腺功能检测,发现10例为垂体前叶机能低下症(下称垂低症)。结果显示,垂低症是营养障碍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多数情况下该综合征为垂低症的早期表现。提示对临床诊断为营养障碍综合征的患者应常规行内分泌检测,以明确诊断。
张作卿吴世英皋群杜以真王玉芳何兆萍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症垂体前叶
白介素-28B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患者血清白介素28B(IL-28B)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92例血清[包括慢性乙肝26例,乙肝肝硬化22例,原发性肝癌(PHC)34例,健康对照1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L-28B水平,将其与临床参数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行诊断性试验以确证IL-28B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①PHC组血清IL-28B水平显著高于慢乙肝、肝硬化及对照组(P<0.01),且与转氨酶、HBV-DNA之间无明确相关性(P>0.05);肿瘤数目<3的患者的IL-28B水平高于肿瘤数目≥3的患者(P<0.05)。②IL-28B诊断PH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3,最佳截取值为611.0 pg/mL,此时的敏感度82.4%,特异度93.1%,而联合甲胎蛋白(AFP)诊断PHC的敏感度提高到88.2%,特异度为82.4%。结论 PHC的血清IL-28B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肿瘤数目及大小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提示其可能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IL-28B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正确率,有望成为肝癌筛查的有用指标之一。
王晓花高淑春崔蕾蒋雪梅杜以真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慢性HBV感染甲胎蛋白肿瘤标志物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1
2006年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伴有HBV复制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B级20例,C级40例)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剂量为100mg或150mg,每日1次,早期同时给予支持及对症治疗。在治疗1、2、3、4、5和6年时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治疗3-6个月后症状和体征逐渐改善,腹水消失。未发生YMDD变异者,血清转氨酶、黄疸、白蛋白和Child—Pugh计分的改善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治疗1、2、3、4、5和6年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87.8%、87.0%、85.9%、84.3%、79.8%和76.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78.2%、79.3%、75.7%、73.2%、74.2%和72.1%;总胆红素复常率分别为65.6%、85.2%、78.1%、72.3%、78.6%和76.5%;白蛋白复常率分别为86.9%、85.2%、92.9%、85.6%、86.4%和71.2%;治疗前Child—Pugh计分为12.61±2.05,服药1-6年后分别降至10.7±3.1、8.7±1.6、7.5±1.2、7.2±1.2、6.9±0.8和6.9±0.6;血清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1.4%(53/58)、82.7%(43/52)、83.7%(41/49)、76.7%(33/43)、65.7%(23/35)和73.7%(14/19);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分别为32.6%(15/46)、43.1%(19/42)、46.3%(19/41)、52.3%(19/35)、48.4%(15/31)和40%(6/15)。累计23例发生YMDD变异。累计存活率59.6%(34/57)。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V所致失代偿期肝硬化,可迅速控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Child—Pugh计分,促使HBeAg/抗HBe血清转换。长期用药安全,耐受性好。
杜以真王磊刘峰秦来英范桂玲张照华王耀宗
关键词:失代偿期肝硬化拉米夫定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神经系统损害机理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对4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伴神经系统(NS)损害者进行了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EHF伴NS损害的病因以EHF脑炎最多。根据1例患者的脑脊液(CSF)中分离到EHF病毒(EHFV),93.1%患者CSF中抗-EHFV-1gM阳性,而无NS症状的对照组全部阴性等结果,认为EHFV的直接致病作用为EHF脑炎的主要病因,提示早期抗病毒治疗可能预防EHF脑炎。低蛋白血症是脑水肿、脑疝的原因,及时补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是治疗脑水肿、脑疝的有效方法。
张作卿皋群徐伟吴世英陆宪中杜以真郭超英安惠丽马立宪
关键词:并发症病因脑炎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的复发病例分析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复发的病例分析中 ,找寻可汲取的经验教训。方法 共 5 1例病人。 44例擅自停药或误用他药后复发 ,其中 3 7例原为HBeAg阳性 ,4例发生HBeAg血清转换不足 3个月 ,7例原为HBeAg阴性 ,平均用药时间 12个月。另 7例系遵医嘱停药后复发 ,5例原为HBeAg阳性 ,发生HBeAg血清转换后 6个月停药 ,平均用药时间 18个月 ;2例原为HBeAg阴性 ,平均用药时间 3 2个月。结果 所有病人停药时ALT、AST、TBIL正常、HBVDNA降至检测水平以下。两组停药至复发平均时间为 4个月和 6个月。擅自停药或误用他药组复发后病情较重 ,特别是治疗前已有严重肝损害或肝硬化者 ,因肝癌或肝衰竭死亡 3例。遵医嘱停药组复发后临床经过较轻。复发时呈代偿性肝病的 3 5例再次予以拉米夫定治疗 ,其中 13例联合应用干扰素 ,病情恢复顺利 ,但 9例于 12个月后出现YMDD变异。复发时呈失代偿肝病的 10例中 6例再次服用拉米夫定 ,5例病情得以恢复 ,1例恶化死亡。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未达停药标准而停药者 ,极易复发 ,治疗前已有严重肝损害或原有肝硬化者 ,复发后可致肝衰竭 ,即使达到停药标准遵医嘱停药后少数仍有复发。复发者再次服用拉米夫定依然有效 ,但长期服药会增加病毒的耐药变异。因此 ,急?
杜以真张琴冈刘峰费筠华王耀宗
关键词: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复发
泛昔洛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短期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比较和评价泛昔洛韦和拉米夫定短期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将101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泛昔洛韦组(A组)1500mg/日分三次(4个月)、拉米夫定组(B组)100mg/日和对照组(C组)。结果显示,治疗4个月时①A、B和C组ALT的复常率分别为74.0%、82.5%和63.3%。②A和B组HBV DNA的阴转率为64.5%和90.0%均显著高于C组(16.5%),P<0.001;B组明显高于A组,P=0.017。③A和B组HBeAg血清转化率达27.3%和25.8%,高于C组(13.0%),但P>0.05。④A组HBV DNA阴转的20例患者,在停药后2、4和6月时其持续应答率分别为65.0%、45.0%和25.0%。表明泛昔洛韦和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均有治疗效果,拉米夫定的抗病毒作用和疗效明显优于泛昔洛韦。
王磊张照华杜以真范桂玲秦来英王耀宗
关键词:泛昔洛韦拉米夫定
熊去氧胆酸治疗慢乙肝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对治疗存在肝内胆汁淤积的慢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69例慢乙肝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熊去氧胆酸.观察4周后体力、食欲、皮肤瘙痒、尿色改变情况,AL...
张蒙张孝国高淑春杜以真
不同时期慢性HBV感染者血清IFN-λs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不同时期慢性HBV感染者血清IFN-λs水平,探讨其变化与慢性HBV感染进程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HBV携带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乙肝肝硬化患者、HBV相关肝癌患者各30例,以20名健康人为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IFN-λs(IL-29、IL-28A和IL-28B)水平。结果慢乙肝、乙肝肝硬化、HBV相关肝癌患者的血清IFN-λ1(IL-29)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慢乙肝、乙肝肝硬化、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IFN-λ1(IL-29)水平明显低于HBV携带者(P均<0.01);HBV携带者血清IL-29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近(P>0.05)。各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血清IFN-λ2(IL-28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IFN-λ3(IL-28B)水平高于健康人、HBV携带者、慢乙肝患者、乙肝肝硬化患者(P均<0.01);HBV携带者、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和健康对照组间血清IL-28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血清IFN-λ1(IL-29)水平明显下降,而且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IFN-λ3(IL-28B)的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杜以真王晓花张孝国张纵阚晓徐皖苏
关键词:慢性HBV感染白细胞介素
单用拉米夫定与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观察和对比单用拉米夫定与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拉米夫定组 6 4例 ,单服拉米夫定 ,10 0mg或 15 0mg ,每日 1次 ,其中 5 4例 ( 84.4% )用药超过 12个月。联合组 49例 ,拉米夫定用药 2周后加用干扰素 (甘乐能或罗荛愫 ) ,3MU~ 5MU肌肉或皮下注射 ,每周 3次 ,2 4周后停干扰素 ,继续服拉米夫定 ,其中 38例 ( 77.6 % )治疗超过 12个月。两组在治疗 6个月、12个月时分别进行疗效评价 ,并继续随访 4~ 2 6个月。结果 拉米夫定组和联合组 6个月时ALT/AST复常率分别为 90 .6 % /92 .2 %和 89.8% /93.9% (P >0 .0 5 ) ;HBVDNA阴转率分别为 96 .9%和 98.0 % (P >0 .0 5 ) ;HBeAg的血清转换率为 2 0 .3%和 2 8.6 % (P >0 .0 5 )。 12个月时两组ALT/AST的复常率分别为 90 .7% /90 .7和 89.5 % /92 .1% (P >0 .0 5 ) ;HBVDNA阴转率为 88.9%和 89.5 % (P >0 .0 5 ) ;HBeAg的血清转换率则分别为 31.5 % ( 17/5 4)和 5 5 .3% ( 2 1/38) ,P <0 .0 5。HBeAg的血清转换率似乎与治疗前的转氨酶水平较高、HBeAg和HBVDNA水平较低有关。治疗 9~ 2 4个月期间拉米夫定组 9例 ( 14 .1% )、联合组 6例 ( 12 .2 % )发生HBV多聚酶YMDD变异。结论 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
杜以真王磊张照华王晶波李晓迎费筠华王耀宗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Α干扰素
拉米夫定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7例5~18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拉米夫定片剂每天3mg/kg,最大剂量100mg/d,疗程不少于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HBV DNA、HBeAg/抗-HBe变化;有HBV DNA复升者检测YMDD变异;记录不良事件;停药后定期随访.结果治疗12、24、36和48个月的生化应答率分别为92.6%、84.6%、100%和100%;HBV DNA阴转率为92.6%;HBeAg阴转率为60%;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55%.YMDD变异见于治疗12个月后,累积变异发生率为14.8%.达到停药标准终止治疗者,复发率为21.4%.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慢性乙肝安全有效,YMDD发生率低.可以扩大样本进一步观察.
王晶波王磊李晓迎杜以真王耀宗
关键词: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