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鸽
- 作品数:63 被引量:185H指数:7
- 供职机构: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项课题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策略被引量:4
- 2011年
- 合作学习是化学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一种普遍的组织形式,成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然而,教师在课堂组织合作学习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 任跃红李鹏鸽
-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课堂组织化学新课程
- 连翘酯苷/β-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用饱和溶液法制备了β-环糊精与连翘酯苷的包合物,荧光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及其在293-328K范围内的热力学参数△G、△H、△S。实验表明:包合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连翘酯苷经β-环糊精包合后提高了稳定性,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抗光解性。
- 马运萍李鹏鸽
- 关键词:连翘酯苷Β-环糊精包合物热力学
-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厘清三维目标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教师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设计和实施教学,提升教师参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归纳了三维目标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化学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是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构成要素,三维目标是对每种素养三个层面的教学要求。从三层架构模型对化学核心素养进行了剖析,论述了与三维目标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关系。
- 李鹏鸽夏志卿龚文慧秦蕊王旭
-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 2007年
-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被总结为四个环节:反讥、归纳、诱导和定义。苏格拉底所处时代的教育与当今时代的教育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教学过程都需要创生知识和对知识进行价值判断;师生关系不是授、受关系,而是共同的发展体,等等。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此种方法应从确立目标、提出起始问题、创设谈话情境、讲究提问技巧、记录过程和多种方式完成评价来展开。
- 李鹏鸽
- 关键词: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化学教学
- 谈西方哲学史上的实体说
- 2005年
-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实体范畴作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和规定以来,实体这一范畴,一直为各个时代的哲学家们所继承沿用和发展。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上“实体”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演变过程概略的探索和考察,为马克思主义的实体观提供了历史的结论,找出了实体学说某种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定性,找出了其理论上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
- 秦江李鹏鸽
- 关键词:内在逻辑学说马克思主义
- 数字化教育实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2010年
- 数字化教育实习课程资源可以分成化学专业素材库、教育理论文集、优秀教学案例库、学生的表现性任务、教育实习电子杂志、实习论坛与在线研讨、实习日志、教育实习档案、在线评价九种类型,在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时,必须理解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基本内涵、数字化教育实习平台与数字化教育实习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以及应遵循的原则。
- 李鹏鸽
- 关键词:教育实习数字化课程资源
- 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化学课程形成的素养,是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化学史涵盖了科学的研究精神、方法、态度及思维,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对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在化学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化学史素材,挖掘化学史背后的素养特征,从而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左玉李鹏鸽刘素素曹晋瑜张彩凤
- 关键词:化学史化学学科
- 王荷波为党的事业作出卓越贡献探究
- 2014年
- 王荷波,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他的一生,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多次领导工人运动,他的光辉事迹,值得后人永远缅怀。
- 李鹏鸽
- 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被引量:21
- 2016年
- 评价指标体系是微课建设发展的指南,对微课开发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作用。本文首先建立了微课的评价原则,研究形成了对微课的评价要素,确立了从微课选题、教学过程、作品规范、辅助资源、效果效益五方面考量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微课评价的要点与实施策略。
- 李鹏鸽左玉刘志荣葛优洋
- 关键词:评价指标
- 浅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新途径
- 2014年
- 新时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其塑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就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和德育建设,运用民族的优秀高雅文化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来建设和谐校园,以促建德育实效,通过校园文化、大学生人文素养、教师人文素养合一的共融教育,主课堂、辅课堂、社会实践共融的综合教育,宿舍文化、网络道德、党团组织的强化教育进而实现“思想育人”本真的德育教育实效。
- 李鹏鸽
-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