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里峰

作品数:83 被引量:821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历史地理
  • 31篇政治法律
  • 12篇经济管理
  • 9篇社会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5篇政治
  • 13篇土改
  • 9篇乡村
  • 9篇共产党
  • 8篇中国共产党
  • 8篇国共
  • 6篇中共
  • 6篇社会
  • 6篇抗战
  • 6篇概念史
  • 5篇学科
  • 5篇运动式治理
  • 5篇战时
  • 5篇社会学
  • 5篇史学
  • 5篇群众
  • 5篇阶级
  • 5篇抗战时期
  • 4篇党史
  • 4篇学术

机构

  • 74篇南京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建湖县中医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80篇李里峰
  • 2篇徐蕾
  • 2篇耿曙光
  • 1篇肖唐镖
  • 1篇许晓龙
  • 1篇任剑涛
  • 1篇徐勇
  • 1篇杨光斌
  • 1篇王庆德
  • 1篇陈蕴茜
  • 1篇马雪松
  • 1篇王明生
  • 1篇肖滨
  • 1篇杨阳
  • 1篇王向民
  • 1篇戴朴
  • 1篇高璐璐
  • 1篇刘伟

传媒

  • 11篇福建论坛(人...
  • 7篇江苏社会科学
  • 6篇中共党史研究
  • 6篇江海学刊
  • 3篇广东社会科学
  • 3篇安徽史学
  • 3篇学海
  • 2篇近代史研究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史学月刊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徐州师范大学...
  • 2篇史林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郧阳师范高等...
  • 2篇抗日战争研究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新华文摘
  • 1篇史学集刊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阶级划分的政治功能——一项关于“土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被引量:31
2008年
本文从政治社会学视角出发,以华北"土改"运动为中心,探讨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进程中阶级划分的政治功能。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乡村社会关系进行了实质性重构,即以阶级关系统摄各种社会关系,将其纳入国家权力的意识形态框架;二是通过对乡村社会成员的重新命名和归类,确立了一种新型的政治等级秩序;三是治理和被治理技术的发明,既借助阶级隔离术和阶级融合术实现了乡村社会的治理目标,又通过阶级身份和阶级意识的建构促使农民自觉融入了党和国家的治理轨道。
李里峰
关键词:阶级划分等级秩序治理技术
流动与现代化:一项关于土改的历史社会学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农民频繁流动及其导致的国家治理难题,是1949年后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重要背景之一。土地改革使众多农民从流动转向定居,结束了过去颠沛流离的生活,国家也得以重建与农民的政治联系,并通过各类新型组织强化了乡村社会治理。土地改革蕴含了解决流民问题、管控流动人口的治理逻辑,服务于在特定条件下建设现代国家的历史任务。
李灏哲李里峰
关键词:农民流动
中国革命中的乡村动员:一项政治史的考察被引量:28
2015年
中国革命得以成功,关键在于中共强大而有效的民众动员能力。从抗战到内战,中共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采用了不同的动员策略。抗战时期主要是以抗日救亡激发农民的民族情感、以减租减息和合理负担满足农民的利益诉求、以群众路线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内战时期主要是以土地改革进行利益导向的动员、以阶级划分进行身份导向的动员、以诉苦清算进行情感导向的动员。整个革命年代,中共乡村动员又呈现出超越不同阶段的延续性特征。无论抗战还是内战,中共乡村动员都以获取农民的参与性支持、认同性支持和物质性支持为基本目标;为实现此目标,又总是以利益之满足、身份之建构、情感之唤起作为基本的动员手段。
李里峰
关键词:抗战内战
社会史与历史社会学:一个比较的反思被引量:19
2018年
社会史与历史社会学既有共通之处,又有显著差异。社会史关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历史社会学关注不同社会的共同规律和相似机制。社会史以揭示过去的社会事实为己任,历史社会学旨在借助过去探究现代社会。社会史主张回到历史场景,注重描述和阐释,历史社会学往往超然于历史,注重分析和解释。社会史通过比较去理解单一研究对象,历史社会学以多案例比较去探寻因果机制。社会史与历史社会学应该相得益彰,而无法相互替代。
李里峰
关键词:社会史历史社会学社会
严复译著与“翻译的政治”被引量:11
2006年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大翻译准则,分别代表了翻译活动中的不同权力关系,其中“信”体现了传统翻译活动中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权力支配关系;“达”意味着译者对原文的选择和改写,从而将翻译改造为挪用,体现出一种“思想挪用的政治”;“雅”代表了译者在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的特定权力关系背景下,通过归化策略护存主体语言之纯粹性、主体文化之凝聚力的努力,构成了一种“语言归化的政治”。在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社会背景中,严复译著充分展现出翻译活动中的各种权力关系,从而成为“翻译的政治”命题的一个颇有价值的研究样本。
徐蕾李里峰
孙中山形象建构与政治文化史研究——评陈蕴茜《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李恭忠《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被引量:3
2012年
回顾20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从政治史到社会史再到新文化史的范式转换。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文化史研究异军突起,渐成蔚为大观之势。由娜塔莉·泽蒙·戴维斯(Natalie ZemonDavis)导夫先路,以林恩·亨特(LynnHunt)主编的同名论文集出版为标志①,新文化史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研究范式,并逐渐取代了社会史的主流地位。
李里峰
关键词:文化史研究现代政治孙中山记忆
集体化时代的农民意愿表达与党的农村政策调整被引量:4
2014年
集体化时代,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并非单向的控制关系,农民会以种种不合作行为对国家权力的干预进行抵制,并可能促发国家政策的调整。在全能主义政治体制中,广大农民微弱而坚韧的抵制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替代性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功能,也对党的农村政策发挥了制衡和纠偏的积极作用。
李里峰
关键词:农民意愿
论戊戌以后的汪康年(1898-1911)
该文以戊戌变法以后(1898-1911)的汪康年为研究对象.作者认为,汪康年可以被视 为转型时期中国思想史和社会史的一个文本,对他进行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作者更具象地了解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状况和知识分子的思想、行为...
李里峰
关键词:思想心态
文献传递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基础问题——以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中心被引量:5
2012年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阶级政党,通过"朋友"与"敌人"的区分以及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策略的实行,将占据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纳入自己的阵营,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社会基础。抗战时期党的主体力量是农民(主要是贫农和中农)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产业工人),这虽然有违党的组织路线,却恰与近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布的实际状况相同构,从而决定了中共有可能真正贴近中国革命的现实,取得足够的政治潜力。
李里峰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基础抗战时期
中国政治概念史研究的新探索
2024年
概念史是20世纪中期伴随着“语言学转向”而在西方学界兴起的一种史学类型和跨学科研究领域。21世纪以来,概念史被引人中国学界,并在历史学、政治学、哲学、文学等学科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笔者10多年前开始涉足与中国革命相关的概念史研究,曾撰文对中国的概念史研究略做梳理,文中称:“中国学界接触概念史研究仅有数年时间,无论在学术队伍还是合作平台、理论探讨还是实证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都还十分有限,因此要专文评析‘概念史研究在中国’似乎为时过早”。
李里峰
关键词:学术队伍概念史语言学转向跨学科研究实证研究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