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结华
- 作品数:77 被引量:59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厅年度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运动康复强度对老年冠心病心功能及血脂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探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不同强度康复运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低运动强度组、中运动强度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仅予常规药物治疗,不作运动要求;低运动强度组及中运动强度组分别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低等(运动强度<50%最高心率,Borg评分<13分)及中等强度(运动强度在50%~70%最高心率,Borg评分13~16分)运动康复治疗。6个月后,复查3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清学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低运动强度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无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无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运动强度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低、中运动强度组的血脂指标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强度运动组较低强度运动组血脂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联合不同强度运动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及心功能指标,联合中强度运动康复疗效更为显著。
- 王玥李结华张勇李小鹏
- 关键词:运动康复冠心病老年心功能血脂
-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 目的系统评价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0年第4期)、PubMed(2000~2010.4)、万方数据库(1996~2010.4)、CNKI(...
- 周忠冉唐海沁李结华杨琳琳胡昊
-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消心痛硝酸异山梨酯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
- 文献传递
- 脑钠肽、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高龄冠心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32例高龄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组,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83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C组,7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D组,50例)。采用快速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血浆BNP水平,ELISA法检测D-D和hsCRP水平;随访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A、B、C组血浆BNP、D-D和hsCRP水平依次降低(P<0.05)。CHD患者BNP水平与hsCRP和D-D均呈正相关(r=0.62和r=0.58,P<0.01)。随访期间,BNP>346pg/ml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BNP≤346pg/ml患者(P<0.05)。结论 BNP与高龄CHD病变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对患者MACE的发生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 吴琼李结华唐海沁
- 关键词:冠心病脑钠肽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老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心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 169例伴有心脏损害SLE患者临床资料 ,并与 3 96例无心脏损害SL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只占 2 5 .4%,超声心动图检出率占 66.8%,以心包炎多见 ,心电图异常者占 80 .4%,以ST -T异常最为常见 ;SLE患者心脏外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对SLE心脏损害无特殊诊断价值。结论 SLE心脏损害临床表现不明显 ,对SLE患者常规作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 ,有助于提高心脏病变检出率。
- 李结华叶冬青杨世贵徐元勇胡以松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并发症心电图异常
- 脂联素及脂联素受体1的表达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2DM)大鼠脂联素(APN)及心肌脂联素受体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T2DM心肌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T2DM大鼠动物模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及心肌APN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心肌脂联素受体1(Adipo R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血清和心肌APN水平下降,心肌Adipo R1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组大鼠血清APN与血清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r=-0.613,P<0.05;r=-0.637,P<0.05),心肌Adipo R1蛋白表达量与心肌APN呈正相关(r=0.89,P<0.05),与HOMA稳态模型(HOMA-IR)及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呈负相关(r=-0.697,P<0.05;r=-0.593,P<0.05)。结论糖尿病心肌病大鼠血清及心肌APN水平下降,心肌Adipo R1蛋白表达下降,胰岛素抵抗可能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作用。
- 苏仕月李结华宗晓娜
-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脂联素受体胰岛素抵抗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胆红素(BIL)、尿酸(UA)及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09例ACS患者及6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BIL、UA及血脂水平。结果ACS组发作期较健康体检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均减少(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增高(P<0.05),而ACS恢复期血清BIL恢复正常。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之间BIL、U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UAP组及AMI组TBIL、DBIL、IBIL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减少(均P<0.05)。结论血清BIL、UA及血脂水平的联合检测在ACS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陈建中李结华唐海沁桂雪琼
- 关键词:胆红素尿酸血脂
- 高龄老年人安置永久心脏起搏器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人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治疗。方法12例高龄老年患者,年龄80~96岁。心律失常类型分别为快-慢综合征6例,Ⅱ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4例,窦性停搏2例。安置起搏器类型:DDDR 1例,DDD 5例,VVIR 4例,VVI 2例。结果(1)高龄老年患者心内膜阻抗增高。12例高龄老年患者心内膜阻抗870~1460Ω。(2)3例85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术后1周后活动上肢导致起搏器囊袋内出血皮下血肿,发现后局部压迫和上肢制动,均自行吸收痊愈。(3)4例发生术中恶性心律失常。结论高龄老年人由于生理性衰老变化,在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的过程中及术后易发生手术并发症,临床治疗中应加以重视。
- 唐海沁张勇李结华徐迎春陈曙光柯道正陈洁霞刘先进孙彤
- 关键词:心律失常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同时间间隔,服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6组:阿司匹林75mg,每天一次(75mg/qd)组,阿司匹林100mg,隔天一次(100mg/qod)组,阿司匹林100mg,每天一次(100mg/qd)组,阿司匹林150mg,隔天一次(150mg/qod)组,阿司匹林150mg,每天一次(150mg/qd)组,对照组。服药7d后,观察服药前后各组血小板聚集率、白细胞、血小板数目、止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对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组间比较,阿司匹林75mg/qd和阿司匹林100mg/qod;阿司匹林100mg/qd和阿司匹林150mg/doq比较,服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服药前、7d后白细胞、血小板数目、止凝血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阿司匹林75mg/qd组与阿司匹林150mg/qd组比较,服药7d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75mg/qd和阿司匹林100mg/qod能起到同样抗血小板作用;同样阿司匹林100mg/qd和阿司匹林150mg/qod抗血小板的疗效相同,且较安全。
- 孙彤唐海沁黄晓晖李结华刘先进杨维维
- 关键词:阿司匹林血小板老年人冠心病
- 冠心病患者血脂和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脂和D-二聚体(DD)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209例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和25例正常人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DD水平和脂蛋白(a)[LP(a)],酶法测定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1)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SAP),陈旧性心肌梗死(OM I)组患者DD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0.05),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患者DD水平升高非常显著(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DD水平亦显著升高(P<0.05),AM I组DD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0.05);与SAP,OM I组比较,UAP,AM I组DD水平升高显著(P<0.05);(3)不同类型CHD组与对照组在TG、TC、LDL、HDL、ApoA、ApoB、Lp(a)与CHD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AP、OM I与UAP、AM I在TG、HDL、ApoB、LP(a)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AM I、UAP组患者中,与新鲜血栓形成相关指标DD的增高,以AM I组更为严重,并且TC、ApoB、Lp(a)也明显升高。
- 冯俊唐海沁陈建中李结华刘先进孙彤桂雪琼夏静王夏芹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高血脂症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测定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相应节段心肌室壁运动速度,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选择38例冠心病住院患者,通过冠脉CT或冠脉造影检查证实冠脉狭窄≥50%,病变血管共59支。其中左前降支(LAD)病变22例,回旋支(LCX)病变19例,右冠(RCA)病变18例。健康对照组20例。所有冠心病患者行冠脉CT或冠脉造影检查前均行普通超声(包括二维、M型及解剖M型超声)检查和心肌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检查,分别比较结果。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病变血管相应心肌节段室壁的舒张晚期心肌运动速度(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侧壁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无明显降低。而左室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心肌运动速度(Ve)及Ve/Va均显著降低(P<0.05)。普通超声心动图检测38例冠心病患者结果显示正常者11例,占29%,而以上患者经组织速度成像显示心室各节段Ve、Ve/Va及左室的Vs均有明显降低。结论QTVI能够直观、定量的显示心室局部缺血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
- 张勇唐海沁王玲李结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多普勒心肌缺血心舒期心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