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起搏
  • 5篇起搏器
  • 4篇三腔
  • 4篇三腔起搏
  • 4篇三腔起搏器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起搏器治疗
  • 3篇综合征
  • 3篇快速房性心律...
  • 3篇房性
  • 3篇房性心律
  • 3篇房性心律失常
  • 2篇电图
  • 2篇动脉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心肌
  • 2篇心脏
  • 2篇血压

机构

  • 11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福建医学院
  • 1篇福建省心血管...

作者

  • 14篇李炽华
  • 7篇王一波
  • 5篇郑行春
  • 5篇张飞龙
  • 5篇林朝贵
  • 4篇胡榕
  • 4篇陈良龙
  • 2篇彭亚飞
  • 2篇廖崇先
  • 2篇郑学深
  • 2篇游又庭
  • 2篇陈志强
  • 2篇陈春光
  • 1篇林益川
  • 1篇吴黎明
  • 1篇邓玉莲
  • 1篇陈炳汀
  • 1篇浦晓东
  • 1篇胡锡衷
  • 1篇蓝玉福

传媒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心电学杂志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福建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心血管康...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8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6例β-受体反应亢进症的临床鉴别诊断
1992年
β-受体反应亢进症或β-受体功能失调综合征(β亢),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压病、嗜铬细胞瘤、甲亢等,本文通过对疑似嗜铬细胞瘤病例的筛选检查,血清T3、T4放射免疫测定以及部分病例冠脉造影、心肌活检等方法,探讨β亢的临床鉴别诊断。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本组86例选自入院拟诊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压病、嗜铬细胞瘤、甲亢等住院病人.经过临床观察和各种检查。
郑敦豪李炽华陈春光游又庭林益川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心肌活检临床鉴别诊断正常血压运动负荷试验放射免疫测定
静脉注射尼卡地平对高血压急症的疗效观察
2001年
目的 观察静注尼卡地平对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5 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静脉推注尼卡地平 2 mg后再以 2~ 8m g/ h持续泵入 ;B组以 2~ 8m g/ h持续泵入。 结果 两组降压显效率均为 10 0 % ;A组起效和显效时间较快 ,分别为 5 min及 15 min,B组起效和显效时间稍慢 ,分别为 15 m in及30 m in;两组均于 1~ 2 h血压降至理想水平。 结论 静脉注射尼卡地平可迅速、显著而平稳降低高血压急症患者的血压。
鄢晓平彭亚飞王一波李炽华吴黎明
关键词:尼卡地平高血压急症
双房单室三腔起搏器治疗病窦综合征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被引量:1
2001年
观察双心房、单心室三腔起搏器治疗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三根电极导线分别置入冠状静脉窦内、右心耳和右室心尖部行三腔起搏。冠状窦电极导线与右心房电极导线通过一个Y型转接器构成心房部分。结果 :10例患者 ,9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径路置入导线 ,1例因存在残存左上腔静脉 ,从右锁骨下静脉置入。 10例中 9例冠状窦电极导线置于冠状静脉窦中部、1例置于冠状静脉窦远端。冠状窦起搏阈值为 1.0 6±0 .2 0V、起搏阻抗 6 11± 115 .8Ω、P波振幅为 4.0 7± 0 .88mV ;右室电极起搏阈值为 0 .5 3± 0 .12V、起搏阻抗 6 70 .3±191.7Ω、R波振幅为 9.6 6± 1.87mV。随访 5~ 2 4个月有 9例起搏器呈DDD工作方式 ,1例呈AAT工作方式。起搏和感知功能良好。 10例中 8例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完全控制 ,2例发作次数减少 ,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三腔起搏器技术安全、可靠。
林朝贵陈良龙郑行春李炽华张飞龙胡榕王一波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并发症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三腔起搏器
潘生丁试验心电图多参数指标与冠脉造影的对照研究
1991年
22例冠心病及13例非冠心病者大剂量潘生丁(0.75mg/kg)试验与冠脉造影、心肌活检对照,探讨心电图多参数指标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ΔST 敏感性为68%,特异性为92%。ΔST、ΔQ、ΔR 与ΔRST 多参数综合指标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76.9%。研究结果表明,以 ST 段变化参数最优,其它参数可作参考,而平均电轴偏移与ΔQ-Tc 无诊断意义。提示大剂量潘生丁心电图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较简便、安全、可靠、易推广的辅助检查方法。
李炽华陈春光王一波
关键词:冠心病潘生丁心电图冠脉造影
双房单室三腔起搏器治疗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临床应用研究
2005年
1.目的:观察双心房、单心室三腔起搏器治疗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
林朝贵郑行春胡榕张飞龙陈良龙李炽华
关键词:三腔起搏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单心室房性快速心律失常
双房单室三腔起搏器治疗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
林朝贵郑行春胡榕张飞龙陈良龙李炽华
观察双心房、单心室三腔起搏器治疗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三根电极导线分别置入冠状静脉窦内、右心耳和右室心尖部行三腔起搏。冠状窦电极导线与右心房电极导线通过一个Y型转接器构成心房部分。结果:10例患...
关键词:
关键词: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马凡氏综合征并严重心血管损害(六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991年
1987年8月到1989年4月我院共收治合并有严重心血管损害的马凡氏综合征六例,其中四例合并有升主动脉瘤,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另外二例则各以二尖瓣脱垂,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和复杂青紫型先心为其临床特点。六例中有二例均外科手术纠治,心功能明显好转,其中一例行带瓣人造血管置换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瓣,同时行冠脉移植术,另一例则行二尖瓣置换术。手术疗效显著。余下的四例均因严重心衰,失去手术时期,虽经积极内科治疗,均在入院后一个月内死亡。本文结合文献,就马凡氏综合征合并严重心血管损害的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了讨论。
陈志强李炽华廖崇先陈道忠
关键词:马凡综合征心血管损害
埋藏式DDD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1999年
50年代固定频率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在临床首次应用,60年代中期以后植入按需起搏器问世,进入80年代以来,生理性起搏器相继在临床广泛使用,使缓慢型心律失常治疗进入新阶段。我院从1997年9月始使用双腔感知、双腔起搏、房室顺序型生理性起搏器(DDD),现将...
林朝贵李炽华郑行春张飞龙王一波吴黎明彭亚飞蔡平
关键词:起搏器DDD起搏器置入术
三腔起搏器对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治疗随访研究
2001年
林朝贵陈良龙郑行春李炽华胡榕张飞龙
关键词:三腔起搏器
12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诊断与分型探讨被引量:3
1989年
分析125例病窦综合征临床症状、诊断及分型与心电图心律失常表现,认为诊断SSS主要依据常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提高检出率,是较好的检查手段;经食道心房调搏阳性率达92.5%,为早期诊断最可靠的方法;阿托品试验阳性率仅81.6%,但简便安全,患者易于接受,可作为筛选方法;运动试验阳性率低,仅有参考价值。结合文献将病窦分为5型、2个亚型以探讨这一分型的临床价值。
邓玉莲李炽华浦晓东康延年胡锡衷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心电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