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泽林

作品数:67 被引量:496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6篇教学
  • 20篇教育
  • 14篇教师
  • 12篇课程
  • 7篇课堂
  • 6篇少数民族
  • 6篇农村
  • 6篇民族地区
  • 6篇基础教育
  • 6篇教师培训
  • 5篇民族
  • 5篇课程改革
  • 4篇师资
  • 4篇双语
  • 4篇西北少数民族
  • 4篇校本
  • 4篇教学改革
  • 4篇分科
  • 4篇分科教学
  • 3篇德育

机构

  • 66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66篇李泽林
  • 4篇李瑾瑜
  • 4篇王鉴
  • 3篇吕晓娟
  • 2篇石小玉
  • 2篇吴永丽
  • 2篇安富海
  • 2篇郭会彩
  • 1篇张力
  • 1篇郭绍青
  • 1篇孙茜
  • 1篇胡红杏
  • 1篇郝德贤
  • 1篇吕晓娟
  • 1篇张善鑫
  • 1篇张进良
  • 1篇龙红芝
  • 1篇杨鑫
  • 1篇白亮
  • 1篇贺相春

传媒

  • 19篇当代教育与文...
  • 6篇教育研究
  • 4篇中国民族教育
  • 4篇西北成人教育...
  • 3篇电化教育研究
  • 3篇中国德育
  • 2篇成人教育
  • 2篇课程.教材....
  • 2篇高等理科教育
  • 1篇民族教育研究
  • 1篇教育实践与研...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教育史研究辑...
  • 1篇中小学教师培...
  • 1篇中国教师
  • 1篇北京教育(高...
  • 1篇新教育(海南...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教育测量与评...
  • 1篇中国教育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0
  • 9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建构与农村学校改进被引量:2
2009年
农村学校改进中现有的行政指令模式、培训增能模式、项目推进模式、“空降”指导模式、“协同”合作模式以及“草根”生成模式,因其自身所固有的局限而遭遇一定的挫折。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依托西北师范大学,通过构建县(区)域教师支持服务体系,为校长教育领导力和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供可持续的政策、专业、技术以及学习支持,将校长、教师和学生的点滴行动变成集体智慧,将被动的学校改进行为变为全体师生参与的一种自觉追求,构建了一种稳固的、可持续的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共同体。学校通过赋权学生制定班规、征集课堂教学忌语、举办“我最喜欢的老师”征话(画)以及搭建导师制协作平台等活动,真正点燃了师生参与学校改进的智慧与激情,推进了农村学校的变革。
李泽林
关键词:农村
困境与突围: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关系的时代审视
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杜威所创办的实验学校与大学专家建立的广泛合作.20世纪80年代,霍尔姆斯小组在其报告《明天的教师》中明确地提出大学与中小建立伙伴关系,并首次提出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
李泽林王海霞
关键词:伙伴合作突围
探寻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知识地图”被引量:26
2019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历经了引进国外课程与教学理论、开展本土化教学实验与理论探索、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理论生成与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与课程教学理论发展等四个阶段,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与教学论体系。通过对研究内容的可视化分析发现,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呈现出密切关注教学改革与实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等三个热点。呈现出队伍不断壮大、价值取向趋于合理,方法多元并存、问题不断深入、体系建构不断完善等特点,同时还存在着团队研究成果不足、跨学科研究成果较少、原创性研究缺乏、科学化程度亟待加强等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成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构建的灵魂,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成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重点,学生的学习成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基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亮点,教学实验成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生长点。
王鉴李泽林
关键词: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教学“活动论”研究现状与反思——教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之二被引量:5
2012年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我国早期关于教学活动的研究分为教学活动主体观和教学活动本质观两个方面。主体观的研究主要有单主体观、双主体观、主导主体观和主体间性观,教学活动本质观主要有特殊认识说、交往说、认识发展说、生命说和多本质说。关照教学活动主体观的公共性、本质观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是未来研究的新视域。
李泽林
关键词:教学活动审视
教育实习生教学效能感表征状况调查——以甘肃省某师范大学为例
2015年
通过对甘肃省某师范大学本科四年级教育实习生的调查发现:教育实习生的教学效能感水平中等偏上,个人教学效能感水平较高;民族因素、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以及教育实习学校类型对教育实习生的教学效能感有显著影响。为促进教育实习生教学效能感的提高,建议师范院校进一步完善教育实习制度,加强对教育实习生的指导力度,改善教育实习条件;进一步拓展教育实践课程形式,加强对少数民族师范生的发展关注;加强教育实习生专业知识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李泽林杨廷乾石晶
关键词: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
中国高等教育70年学生角色演变与培养方式变迁被引量:2
2019年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主要社会活动。学生是处在社会时期的社会角色,当社会背景发生变革时对学生的角色要求自然会发生改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大环境,可以看出,70年来大学生角色的转变与培养方式的变迁其实是伴随着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本科专业调整而不断发展的。
李泽林杨海燕
关键词:学生角色本科专业设置
教学认识论研究现状与反思——教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之三被引量:5
2012年
教学认识是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活动本质的抽象概括和丰富具体而获得的一个基本范畴,其发展经历了观点争鸣期、理论建构期、反思拓展期和理论重构期四个阶段。教学认识主要以哲学、心理学和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对教学认识的研究对象、教学本质、教学认识方式以及主客体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从研究现状来看,教学认识论的研究虽然比较成熟,但也存在对教学认识论的再认识、主客体再认识以及对教学认识论的误解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泽林
关键词:教学认识审视
西北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改革:从各自为政到合作共赢
2014年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短板”,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是长期制约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瓶颈”,更是高师院校进行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李泽林吴永丽石小玉
关键词:教师教育改革西北民族地区合作共赢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师资数量
怎样培训更有效
2016年
课改十余年之后的今天,中小学教师培训已成为一种常态性的工作,上至“国培计划”的实施,下至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机构和学校组织的培训遍地开花,效果明显。但也有不少中小学教师对培训有效性的质疑不少。
李泽林
关键词: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在课堂——兼论高中课堂的危机与变革被引量:10
2019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历普通高中教育的法制化、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指向素质教育的课堂变革三个基本的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在育人方式上存在教师主宰下的课堂缺失学生的参与、“以考论教”的课堂充满教学的功利性以及课堂教学过程的选择性加速教师的不公平等困境,使高中课堂育人面临教育理想迷失的危机、学校功能异化的危机、教师专业沦丧的危机、学生片面发展的危机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危机。高中课堂要化危为机,突破困境,需要具有一定的价值信念坚守、需要创设全方位的育人环境、需要创造性的学校管理制度设计、构建人人都能参与的课堂学习共同体。
李泽林
关键词:高中课堂育人方式课堂危机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