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和
-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常州市卫生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二代双源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评价二代双源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CABG后行二代双源CT检查的资料,对所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结果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建(CPR)等,综合评价桥血管有无狭窄、闭塞及通畅情况,并与7例同期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患者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2组医师采用盲法判读结果。结果:72例共有145支桥血管,所有患者桥血管均得到评估,乳内动脉桥、大隐静脉桥、桡动脉桥总的通畅率分别为86.4%、68.4%、57.1%;145支桥血管中共有65支序贯桥,序贯桥和非序贯桥的通畅率分别为75.4%、75.0%;对比术后不同时期桥血管的通畅率,发现乳内动脉桥各时间组之间的通畅率无明显差别,大隐静脉桥的通畅率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7例患者CTA与ICA对冠脉狭窄程度的评估无差别。结论:二代双源CT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桥血管,且能够对桥血管及近、远端吻合口狭窄情况进行评估,是CABG后随访中判断桥血管是否通畅的有效方法。
- 张义忠王勇李春和吴奇勇张明袁俊强袁凯
-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螺旋CTX线计算机
- 多层螺旋CT对结石性小肠梗阻的诊断被引量:7
- 2013年
- 结石性小肠梗阻是指小肠结石阻塞肠管引起的肠梗阻,其临床上少见,一旦发生,定位和定性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其在肠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9例经手术和临床诊断证实的结石性小肠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对结石性小肠梗阻CT表现的认识。
- 李春和王涛钱农薛跃军徐轶群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小肠结石CT表现
- 儿童下丘脑错沟瘤的CT和MR诊断
- 2006年
- 目的探讨CT和MR对儿童下丘脑错沟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疾病的CT、MR表现与临床症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儿童下丘脑错沟瘤的临床资料和CT、MR,其中男性为2例,女性为3例,最小年龄为4岁,最大年龄为8岁。结果下丘脑错沟瘤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性早熟,病灶在CT上为鞍上下丘脑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MRTlWI表现为低或略低信号影;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影。增强检查病灶无强化。结论下丘脑错沟瘤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患儿,特征性临床表现及CT、MR影像学证象,能做出明确诊断,无需病理诊断。
- 戴伊红李春和黎元
- 关键词:下丘脑CTMR儿童
-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骨缺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作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外伤后颅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07年2月,共4例外伤后颅骨缺损患者,抽取患者骨髓,分离得到hBMSCs,体外扩增和成骨诱导后,将hBMSCs与部分脱钙骨复合,体外共培养1周后,手术植入颅骨缺损区。分别于术后1周和3个月、6个月进行临床和三维CT检查随访。结果术后1周,三维CT均显示骨缺损区被所植入的组织工程骨充填;术后3~6个月,CT显示组织工程骨形成并修复骨缺损,新生骨与骨缺损断端融合。高龄患者及骨缺损面积过大患者,组织工程骨体内成活率较差。结论通过选择适宜的病例,以自体hBMSCs作为种子细胞,运用组织工程技术可以在人体内形成稳定的组织工程骨并可用于修复颅骨缺损。
- 王有刚李新庆李春和吴智远崔磊刘广鹏李宇琳孙剑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颅骨缺损
- MSCT重组在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骨缺损畸形中的应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利用MSCT观察组织工程骨修复外伤后颅骨缺损畸形的生长情况。方法:9例颅骨缺损患者经组织工程骨的体外培养、构建后,进行手术回植到颅骨缺损区。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和3、6、12个月进行MSCT及三维重组检查随访。结果:MSCT扫描及三维骨重组能清晰显示颅骨缺损及组织工程骨。术后1周MSCT均显示骨缺损区被所植入的组织工程骨填充,头颅外形明显改善。术后3~12个月CT显示组织工程骨形成并修复骨缺损,新生骨与骨缺损断端融合。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重组可详细、直观地显示颅骨缺损及组织工程骨的生长情况。
- 李春和李新庆王有刚崔磊刘广鹏
- 关键词:颅骨缺损
- 组织工程骨修复9例颅骨缺损畸形初步报道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利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作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外伤后颅骨缺损畸形的可行性。方法:运用自体BMSC组织工程骨技术,对9例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行颅骨修复手术。抽取患者自体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经体外扩增和成骨诱导后,接种部分脱钙骨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细胞材料复合物体外共培养1周后,手术植入颅骨缺损区。分别于术后1周和3、6、12个月进行临床外形和三维CT检查,随访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三维CT显示,颅骨缺损区被所植入的组织工程骨填充,头颅外形明显改善。术后3至12个月CT显示,组织工程骨形成并修复颅骨缺损,新生骨与骨缺损断端融合。9例患者中2例术后失访,2例高龄患者及大面积骨缺损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组织工程骨吸收现象,其余均良好地修复了颅骨缺损。结论:通过选择适宜的病例,以自体BMSC作为种子细胞,运用组织工程技术可以在人体内形成稳定的组织工程化骨并修复颅骨缺损。
- 李新庆王有刚李春和崔磊刘广鹏李宇琳
- 关键词:颅骨缺损组织工程骨骨髓基质干细胞脱钙骨
- 正常成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脑血流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结合去卷积算法在成人脑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3例正常成年人行常规头颅CT平扫后,再行CT灌注成像检查。在常规轴面CT扫描后选取基底节及其相邻层面,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同时开始连续50s的四层动态扫描,重建的198幅动态图像使用CT脑灌注软件包进行处理,获得灌注图像,测量所选脑内感兴趣区的血流量、血容量及平均通过时间,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显示正常成年人脑灰质灌注高于脑白质,脑灰质的平均血流量、平均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54.7±11.3)ml/(min·100g)、(2.9±0.5)ml/100g、(3.4±0.6)s;脑白质的平均血流量、平均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27.9±6.9)ml/(min·100g)、(2.4±0.4)ml/100g、(3.9±0.5)s。结论: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结合去卷积算法较其他模式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及优势,同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结合去卷积技术为测量正常人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
- 李春和姚振威
- 关键词:血液动力学端脑成年人
- MR心肌延迟增强扫描在常见非缺血性心脏病中初步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常见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病变的磁共振心肌延迟强化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磁共振心肌延迟强化特点及相应临床表现。结果 25例患者中9例患者心肌病变未出现延迟强化。6例为病毒性心肌炎,4例出现左室后壁、下壁心外膜下心肌可见斑片状延迟强化,1例室间隔部出现散在线状强化;6例为肥厚性心肌病,4例出现室间隔及左室壁出现延迟强化,表现为片状强化;12例为扩张性心肌病,4例在左心室间隔壁、侧壁可见线样强化,左室后下壁、前间隔壁各1例可见小片状强化,以心肌中层及外膜下心肌为主。1例为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延迟强化提示右室下壁及前壁可见片状强化。结论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病变的磁共振心肌延迟强化具有一定特征,鉴别非缺血性心脏病的病因有赖于密切结合临床病史。
- 李春和项建波潘昌杰钱农刘炜
- 关键词:非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增强
- 双源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 2014年
- 目前,冠心病已经成为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作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具有重建血运完全,缓解心绞痛效果确切并能延长患者生命的优点,尤其对于左主干病变和三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效果更加明显。
- 张义忠王勇吴奇勇张明李春和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分流术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64排CT冠状动脉增强扫描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我院198例接受64排CT冠状动脉扫描的患者资料,并分析其护理过程。结果19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64排CT冠状动脉扫描,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及检查后细致有效的护理是成功完成冠状动脉CT扫描检查的关键。
- 金莲钱农潘昌杰李春和章建英赵琦
- 关键词:CT冠状动脉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