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安
- 作品数:36 被引量:12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热处理工艺参数对LD10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6年
-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LD10合金锻造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锻后增加退火处理,适当提高固溶处理温度和冷却水温,缩短人工时效时间等,该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改善,在强度提高的同时,塑性提高了一倍以上。
- 周文凤李昌安汤光平
- 关键词:LD10合金退火固溶温度时效韧性
- D6AC高强度连接螺栓的强韧化工艺研究
- 对D6AC高强度连续螺栓进行不同制度的热处理,测试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及金相组织,分析讨论热处理工艺对D6AC钢力学性能及金相组织的影响,得出了D6AC钢的最佳强韧化热处理工艺.
- 李昌安关凯刘春燕崔永红
- 关键词:强韧化D6AC钢淬火温度力学性能
- 文献传递
- V-5Cr-5Ti合金真空热处理过程中的表面变化特性
- 采用称重法、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研究了V-5Cr-5Ti合金在不同温度真空热处理前后的表面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真空度小于5×10-2Pa的条件下,当热处理温度小于等于1000℃时,处理...
- 黄姝珂周丹晨李昌安李敬民刘宝
- 关键词:真空热处理
- 65Mn弹簧片的热处理工艺
- 对65Mn弹簧片进行不同制度的热处理,测试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及硬度,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工件的变形、金相组织及硬度的影响,并且设计了专用的回火夹具,得出了65Mn弹簧片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 刘春燕李昌安李君
- 关键词:淬火
- 文献传递
- 17-4PH沉淀硬化不锈钢的热处理及力学性能
- 针对生产中17-4PH不锈钢零件性能不合格,进行热处理工艺试验,测试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及原材料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零件性能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要求中强度与硬度匹配区很窄,力学性能对时效温度很敏感求.原材料化学成分的...
- 刘春燕周丹晨李昌安
- 关键词:力学性能
- 大型薄壁焊接30CrMoA钢壳体的热处理被引量:2
- 2014年
- 分析了大型薄壁焊接壳体的结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淬火工装和工艺,对热处理前后壳体内、外径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采用设计的热处理工艺及悬挂加热淬火方式,壳体热处理后内径(?580 mm)最大畸变量为2.84 mm,外径(?620 mm)最大畸变量为1.83 mm,满足后续加工要求。
- 李敬民黄文荣李昌安李凤春黄姝珂
- 热处理淬火介质冷却特性及检测技术研究
- 本文利用淬火冷却曲线法较系统地研究了温度、搅拌等因素对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冷却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分层取样法对淬火油槽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水、油等淬火介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整其蒸汽膜阶段的时间完成的;N32淬火油随...
- 李敬民黄文荣黄姝珂李昌安
- 关键词:淬火介质
- 利用常用钢探头评价淬火介质冷却特性被引量:2
- 2015年
- 目前对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检测主要以冷却曲线法为主,该方法使用的探头材质为Ni-Cr合金。由于Ni-Cr合金在冷却过程中不发生相变以及导热系数与常用钢材料存在差异,不能完全反映真实工件内部冷却过程。因此选用D6AC、45、40Cr等材料来研究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常用钢探头在淬火介质中获得的冷却曲线与标准探头测定的冷却曲线最大冷温及冷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选用合适的淬火介质不应只追求最大冷速,最大冷温同样很重要。
- 李敬民黄文荣黄姝珂李昌安
- 关键词:淬火介质
- 2A14铝合金锻件的热处理工艺被引量:16
- 2011年
- 针对生产中2A14铝合金锻件伸长率偏低,研究了锻造及热处理工艺对工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锻造选用的坯料直径及时效工艺是影响锻件性能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减小坯料直径能显著提高锻件的力学性能,尤其是伸长率能提高约1~2倍;锻件的伸长率对时效工艺参数很敏感。最佳时效时间为4.5~5 h,超过5 h以后,伸长率会快速降低;最佳时效温度为(152±2)℃,尽管强度降低约13%,但150℃时效的伸长率是155℃的1.2~2倍。优化出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380℃退火+502℃×2 h固溶,35~40℃热水中冷却+152℃×5 h时效。将该工艺应用于生产,产品伸长率提高约2~3倍,强度、硬度仍满足产品技术要求。
- 刘春燕周丹晨李昌安江学强
- 关键词:锻造力学性能
- 热扩散处理电弧离子镀铝涂层的结构及其抗氧化性能被引量:2
- 2014年
- 为了提高抗氢钢的抗高温氧化能力,采用电弧离子镀在抗氢钢上沉积Al涂层,通过高温热扩散处理,制备得铝基复合涂层。试验了不同温度对铝基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分别测试了涂层的成分、晶体结构及表面、剖面形貌,通过高温氧化试验测试了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电弧离子镀Al涂层经热扩散处理后,剖面结构为分层分布,表层为Al2O3层,700℃处理后的厚度约0.7μm,为非晶态;950℃处理后的厚度约为2.2μm,为α相。内层为热扩散层,700℃形成成分含量不同的两层热扩散层,由FeNiAl5、FeAl3、Fe4Al13及Ni2Al3等多种富铝相组成;950℃形成热稳定相立方体的FeAl和NiAl相。
- 杨文茂罗郁雯曹银春李雪源刘庆利李昌安
- 关键词:铝涂层抗氢钢热扩散电弧离子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