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霞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分娩
  • 5篇产程
  • 3篇第二产程
  • 3篇二产程
  • 3篇分娩方式
  • 2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评分
  • 2篇阴道
  • 2篇胎心
  • 2篇胎心监护
  • 2篇评分
  • 2篇助产
  • 2篇母婴
  • 2篇护理
  • 2篇产前
  • 2篇产前诊断
  • 1篇第二产程时间
  • 1篇电子胎心监护
  • 1篇多胎
  • 1篇多胎妊娠

机构

  • 10篇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 10篇卢金香
  • 10篇李慧霞
  • 2篇孙宝丽
  • 1篇李翠霞
  • 1篇范恺芝
  • 1篇谭旭
  • 1篇兰守敏
  • 1篇范恺之
  • 1篇范凯芝

传媒

  • 2篇齐鲁护理杂志
  • 2篇解放军护理杂...
  • 2篇当代护士(中...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第二产程时间对新生儿评分的影响被引量:3
2001年
第二产程时间(seeond birth course.SBC)对新生儿评分的影响已为众所周知,但如何确定SBC的最佳时间?本文对我院近两年的初产、单胎、头位经阴道分娩者的SBC与新生儿评分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产科临床掌握SBC时间有指导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共有2683例孕妇在我院经阴道分娩,其中初产、单胎、头位分娩2565例,占经阴道分娩率95.6%,年龄23~25岁。
李慧霞卢金香
关键词: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评分头位分娩APGAR评分呼吸性酸中毒经阴道分娩
阴道气囊助产仪在临床中的应用
2000年
阴道气囊助产仪是近年来问世的新型现代化仪器,是产时优生、催产、助产方面的重大创新,我院自1997年应用阴道气囊助产以来,不仅缩短了产程,而且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减少产后出血等方面收到很大效果,现报告如下。
卢金香李慧霞
关键词:阴道气囊助产气囊助产仪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评分第二产程气缸压力
实施分娩期体位护理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探讨分娩期体位护理对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216例孕妇为实验组,在孕妇入产房待产时,第一产程根据孕妇具体情况采取自由体位、坐位、半卧位、胎儿脊柱同侧侧俯卧位,第二产程采取膀胱截石位加半卧位,第三产程取平卧位。随机抽取2002年孕妇1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等。结果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提高,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明显下降,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分娩期体位护理,有利于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分娩质量,利于母婴健康。
李慧霞卢金香孙宝丽
关键词:产程体位护理分娩
肩难产4例的原因探讨与助产体会被引量:1
2002年
李慧霞谭旭卢金香
关键词:肩难产助产影响因素
脐带绕颈不同分娩方式对胎儿与新生儿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李慧霞卢金香李翠霞
关键词:脐带绕颈分娩方式产前诊断率选择性剖宫产电子胎心监护窒息发生率
不同途径减胎术在多胎妊娠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3
2007年
随着生殖技术的发展,不孕、不育得到了良好的治疗。但由于促排卵药物的应用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多胎妊娠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母婴并发症也随之增加。为了提高胎儿的成活率及优生优育,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6年10月通过不同途径对18例多胎妊娠实行了选择性减胎术,术后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卢金香李慧霞范恺芝
关键词:减胎术多胎妊娠护理
潜伏期宫颈封闭联合人工破膜对产程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潜伏期利多卡因宫颈封闭联合人工破膜对产妇产程的影响。方法:将204例足月、宫颈口开大2 cm且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在潜伏期采用利多卡因宫颈封闭后行人工破膜。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采取干预措施,等待产妇自然破膜及分娩。结果:观察组潜伏期平均时间为4.25±1.23h,活跃期平均时间为2.56±1.03h,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为0.52±0.17h,缩宫素静脉滴注率17.65%,剖宫产率为25.49%;对照组潜伏期平均时间为8.62±5.23h,活跃期平均时间为3.92±2.21h,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为1.03±0.31h,缩宫素静脉滴注率为31.37%,剖宫产率为39.22%。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潜伏期利多卡因宫颈封闭联合人工破膜,有利于加速宫颈口扩张,缩短产程,降低难产发生率。此方法既简单又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卢金香李慧霞兰守敏
关键词:潜伏期宫颈封闭人工破膜产程
侧俯卧位预防持续性枕后及枕横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01年
为探讨同侧侧俯卧位预防持续性枕后及枕横位的临床效果 ,于 1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4月 ,将先兆临产至潜伏期经 B超诊断为枕后位、枕横位的 2 16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10 8例产妇采取同侧侧俯卧位 ,对照组10 8例按常规产科护理 ,不作体位指导。结果观察组 82例 ( 75 .93% )胎方位转位成功 ,顺产率 72 .2 2 % ,难产率2 7.78% ,总产程时间平均 5 2 9min。对照组 44例 ( 40 .74% )转位成功 ,顺产率 33.33% ,难产率 6 6 .6 7% ,总产程平均时间 70 7min。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均 P<0 .0 0 5 )。提示在产程中实行同侧侧俯卧位是预防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
卢金香李慧霞孙宝丽
关键词:胎位不正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
巨大胎儿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探讨
2007年
范恺之李慧霞卢金香
关键词:胎儿产前诊断分娩方式回顾性临床分析母婴并发症巨大胎儿巨大儿
第二产程胎心异常时分娩时机的选择对母婴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胎心异常时的分娩方式,以保证母婴平安。方法将204例第二产程胎心异常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第二产程早期严密监护观察下等待时机,并根据胎心异常情况选择分娩方式。对照组发现胎心异常后立即行阴道助产或手术结束分娩。结果观察组顺产70例(68.63%)、手术产(阴道助产和剖宫)32例(31.37%),第二产程(54.26±30.13)min,无1例会阴Ⅲ度裂伤;对照组顺产46例(45.10%)、手术产56例(54.90%),第二产程(43.24±21.16)min,会阴Ⅲ度裂伤1例、会阴切口并发会阴Ⅱ度裂伤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分娩时机应根据第二产程胎心异常情况选择,不必急于干涉,以免造成母婴损伤。
卢金香范凯芝李慧霞
关键词:胎心异常第二产程胎心监护仪分娩方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