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德
- 作品数:73 被引量:726H指数:11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子电信化学工程更多>>
- 准固态电解质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6年
- 综述了国内外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准固态电解质的应用。按凝胶化的方法将准固态电解质分为有机小分子凝胶电解质、聚合物凝胶电解质和添加纳米粒子的凝胶电解质,并讨论了每种准固态电解质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准固态电解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史彦涛孙晓丹翁端李恒德
- 关键词:染料敏化凝胶剂电解质交联
- 介孔氧化钛玻璃的制备
- 自90年代初成功合成MCM-41S氧化硅基分子筛以来,介孔材料性质和功能应用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有关介孔材料的形貌合成,机理探索,功能应用方面的研究都引起了各国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而对于一系列金属掺杂的硅基和非硅基...
- 林浩祥战景林蔡强李恒德
- 关键词:自组装氧化钛介孔模板剂
- 文献传递
- 多元素样品背散射分析的解谱程序
- 1989年
- 本文介绍了一个根据RBS实验谱计算多元素样品表面层原子浓度的程序。讨论了计算模型的特征、程序的功能和应用范围。计算中,将被分析样品表示成一系列等厚的小薄层,从表面开始逐层计算。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多元素样品内的浓度-深度分布轮廓。本程序用BASIC语言编制并可在IBM微机上运行。操作时实现人机对话。现已有几个规范程序可供使用。这些规范程序既简单又可信。
- 李文治王宇崔福斋李恒德
- 关键词:程序设计
- 自组装电化学法沉积氧化亚铜的形貌研究
- 通过电化学沉积结合无机离子团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自组装制备不同寻常的Cu2O花状图形,这种Cu2O具有纳米微结构和几十微米尺寸。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添加物可作为介观结构的模板同时也影响宏观形状。基于物理及化学相互作用,这...
- 李嘉蔡强李恒德
- 关键词:自组装电化学沉积氧化亚铜
- 文献传递
- Y Ba_2Cu_3O_7中Cu—O链上氧原子的离位阈能
- 1994年
-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正交晶体Y Ba_2Cu_3O_7中Cu-O链上氧原子引发的辐照损伤过程,发现了该原子离位阈能有特殊的各向异性.(001)底面上的平均离位阈能仅为4.2eV,比其他晶面的平均离位阈能低许多。
- 崔福斋李恒德尹凤琢
- 关键词:氧化物超导体YBCO氧原子
- IBAD薄膜与基体界面的显微结构被引量:3
- 1996年
- 采用中能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技术,在单晶Al2O3(0001)基片上沉积Mo膜,在GaAS(001)基片12合成Fe16N2薄膜用HREM等研究了Mo膜-Al2O3(0001)、Fe16N2膜-GaAs(001)界面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Mo膜的晶粒呈细小性状或纤维状,晶粒平均尺寸约8nm,Fe16N2薄膜为等轴晶,晶粒平均尺寸约为10nm,在Mo膜-Al2O3(0001)界面及Fe16N2薄膜-GaAs(001)界面处存在厚10~15nm的由基片原子及膜层原子组成的非晶过渡层在过渡层与薄膜界面处存在台阶,增加了薄膜的形核点,薄膜的致密度较高。
- 陶琨何向军江海范玉殿李恒德
- 关键词:离子束辅助沉积显微结构
- 一种新型氧化锰介孔相的制备方法
-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硫酸锰(MnSO·HO)和NaOH这些简单的化学物质为原料,用自组装的方法,在极稀的表面活性剂(CTAB)浓度下合成出了氧化锰介孔相。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热失重分析的测试手段对合成...
- 孙晓丹马春来王毓德李恒德
- 文献传递
- 水-乙醚二元溶剂体系中制备放射虫状介孔氧化硅被引量:8
- 2007年
- 在水-乙醚双溶剂体系中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放射虫状介孔氧化硅微球.通过SEM、TEM、XRD以及孔分布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氧化硅产物反映了在不稳定的水-油界面合成的形貌特征,具有多级孔结构和空的内腔以及两种类型径向取向的介孔结构外壳.
- 赵翔林浩祥崔凯姚有为蔡强冯庆玲李恒德
- 关键词:介孔氧化硅表面活性剂孔结构
- 纳米相钙磷盐/胶原/高分子骨复合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骨修复的纳米相钙磷盐/胶原/高分子骨复合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在酸溶的胶原溶液中缓慢滴加含钙离子溶液和含磷酸根离子的水溶液,滴加NaOH溶液调pH值,冰冻干燥后研磨制得干粉备用,将PLGA置于烧瓶中,...
- 崔福斋张曙明廖素三冯庆玲李恒德
- 文献传递
- 离子束溅射沉积作用下聚四氟乙烯膜的制备和结构分析被引量:2
- 1997年
- 本文首先利用离子束溅射聚四氟乙烯靶材的方法制备了薄膜,进而研究了其结构。由XPS的结果可知,所得薄膜主要由CF2结构组成;由FTIR的结果可知,在1169cm-1和1083cm-1处出现了CF的最强吸收峰,在734cm-1,619cm-1和500cm-1处出现了聚四氟乙烯的特征吸收峰。XPS和FTIR的结果是一致的,所得薄膜呈现聚四氟乙烯的结构特征。
- 王立铎贺小明李文治王英华李恒德
- 关键词:离子束溅射沉积聚四氟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