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录
-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中三叠世脊椎动物生物地层的高精度时间校准:铀-铅锆石法测定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群和永和鳄年代(英文)被引量:9
- 2018年
- 四足动物组合带是全球陆相三叠系对比的有力手段,但是迄今为止中三叠世的四足动物组合尚没有可靠的时间框架。报道了5个采自二马营组和铜川组,与四足动物化石共同产出的火山凝灰岩样品的锆石化学剥蚀-热电离质谱法年龄。结果表明中国肯氏兽动物群时代为安尼期晚期,而永和鳄的时代为拉丁期早期。通过生物地层对比,这一结果还为其他中三叠世的四足动物组合,如南非的犬颌兽带上部、俄罗斯的引鳄动物群以及新疆的克拉玛依组提供了准确的年龄。鄂尔多斯盆地下中三叠统界线应低于二马营组底界。
- 刘俊Jahandar RAMEZANI李录李录尚庆华徐光辉杨嘉声
- 关键词:中三叠世铜川组
- 甘肃玉门大山口动物群层位及北祁连区二叠和三叠纪地层被引量:3
- 2012年
- 重新研究了甘肃玉门含大山口动物群的地层,讨论了北祁连区二叠和三叠系划分,指出西大沟组存在误用,建议将上三叠统的西大沟组更名,将中二叠统产大山口动物群的西大沟组更名为青头山组,并将青头山剖面指定为青头山组命名剖面。
- 刘俊尚庆华孙克勤李录
- 甘肃玉门华夏和安加拉混生植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6
- 2010年
- 本文报道了发现于甘肃玉门大山口上二叠统肃南组华夏和安加拉混生植物群,含16属26种。根据植物分子的组成,植物群的时代属于晚二叠世早期,相当于二叠纪(三分)的吴家坪期(Wuchiapingian)。这些保存颇佳的植物化石对于研究华夏和安加拉两个植物区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古植物地理学意义。
- 孙克勤刘俊刘旭阳李录
- 关键词:晚二叠世华夏植物群
- 山西三叠系二马营组和铜川组SHRIMP锆石铀-铅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英文)被引量:8
- 2013年
- 采集了山西省二马营组和铜川组共4个层位的火山凝灰岩,在高灵敏度高分辨率二次离子质谱仪上以铀-铅法测定其中锆石的年龄。二马营组上部的样品测年结果为245.9 Ma±3.2 Ma, 铜川组一段样品测年结果为243.1 Ma±3.9 Ma, 二段上部两个样品年龄为238.6 Ma±2.6 Ma和234.6 Ma±6.5 Ma。结果表明出产陕北肯氏兽动物群的二马营组下部极有可能属于下三叠统,而铜川组时代可能从安尼期晚期到拉丁期。
- 刘俊李录李兴文
- 关键词:三叠纪凝灰岩
- 最早的基干陆龟——安徽龟(Anhuichelys Yeh,1979)的再研究(英文)被引量:2
- 2016年
- 基于安徽省潜山盆地大量新材料,对安徽龟属(Anhuichelys Yeh,1979)进行了系统再研究,将其归入了陆龟科基干类型(Testudinidae)。安徽龟属包含了潜山盆地古新统地层中的三个种:产自下古新统望虎墩组的小市安徽龟(A.siaoshihensis Yeh,1979),望虎墩组和痘姆组的潜山安徽龟(A.tsienshanensis Yeh,1979)以及中古新统痘姆组的新种痘姆安徽龟(A.doumuensis sp.nov.)。产自湖北新洲古新统的新洲安徽龟(A.xinzhouensis Chen,1983)为潜山安徽龟的晚出同物异名。作为陆相脊椎动物群的成员,安徽龟很可能是一种陆生龟类并且是第一个甲壳具有铰链的陆龟超科成员。
- 佟海燕李录李丁生陈立民李騊余淑华余国盛程小青底野力Julien CLAUDE
- 关键词:古新世龟鳖类
- 内蒙古哈拉津胡舒晚中新世动物群被引量:1
- 2021年
- 过去40年,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陆相新近纪化石地点中应用了筛选技术,采集到大量标本,这些发现迅速填补着晚新生代动物群演替和生物年代学认识的空白。在把孤立的化石组合按时代先后进行排序和建立动物群序列框架中,小哺乳动物的发现和研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报道了另一个产自哈拉津胡舒地点的晚中新世动物群,这个动物群再次展示了蒙古高原上令人“叹为观止”的化石种类和丰度。新地点位于该地区的最北部,并为玄武岩所覆盖,产出的标本计有7000余件,代表大、小哺乳动物达63种。虽然这一动物群混杂了少量下部层位的属种,但它不失为内蒙古中部地区一个较为真实地反映晚中新世小哺乳动物组成和生态环境的动物群。初步分析表明,哈拉津胡舒动物群属中国陆生哺乳动物年代的晚中新世早期的灞河期,可能比阿木乌苏动物群稍晚,但比沙拉动物群略早。
- 邱铸鼎王晓鸣李强李强李录陈海峰
- 关键词:小哺乳动物岩石地层
-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新近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被引量:4
- 2024年
- 青藏高原在新近纪的显著隆升对东亚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建立青藏高原新近纪地层框架对地球科学各领域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国际新近纪年代地层系统以海相为标准,分为中新统的6个阶和上新统的2个阶.新生代以来,陆相地层在陆地上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到新近纪时已远远超过海相地层,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几乎全部为陆相地层.中国的中新统包括5个阶,上新统包括2个阶,除中中新统的通古尔阶以15Ma为底界外,其余各阶都与对应的国际海相阶具有相同的古地磁定义和时限.哺乳动物化石在新生代陆相地层的划分对比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新近系尤其倚重于啮齿类、食肉类、长鼻类、奇蹄类和偶蹄类化石.青藏高原有不少地层出露好且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盆地,新近系谢家阶和灞河阶的底界层型剖面分别位于西宁盆地和临夏盆地,并有精细的古地磁定年与哺乳动物化石相互配合,其余各阶的底界在青藏高原也可以有效确定.东亚地区许多哺乳动物首现属出现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在东北缘的临夏盆地和西南缘的西瓦立克地区尤为典型,其中,西瓦立克的原恐象Prodeinotherium首现于中新统底界,旧大陆最早的三趾马Hipparion首现于临夏盆地的灞河阶底界.对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新生代沉积物及其所含的哺乳动物化石进行的牙釉质和古土壤碳氧同位素分析重建了气候环境背景及植被发育特征,发现其既与全球变化相关,又有地区性的特点.根据碳同位素变化得到的晚中新世C4植物扩张事件证据来自于青藏高原南缘,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个食草哺乳动物类群和古土壤碳酸盐及有机质的δ13C指示在青藏高原北缘直到新近纪末期仍然缺少明确或显著的C4植物信号.δ^(18)O分析显示在新生代存在几次重大的气候变化事件,尤其是晚中新
- 邓涛方小敏李强方小敏李强李强马姣王世骐孙丹辉侯素宽史勤勤孙博阳马姣
- 关键词:青藏高原陆相地层哺乳动物化石古地磁
- 准噶尔盆地北缘的早期原互棱齿象和皇冠鹿的化石记录及其对中国山旺阶的地层学意义(英文)被引量:2
- 2019年
- 中国新近纪哺乳动物年代序列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山旺期早期(20~18Ma)的哺乳动物化石记录却非常缺乏。报道了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吃巴尔我义东地点索索泉组上部山旺期早期(18.6 Ma)的化石,包括早期欧亚大陆象类和早期鹿科动物。其中,嵌齿象的M2第二脊具有发育良好的副齿柱三叶,因此可以鉴定为原互棱齿象未定种(Protanancus sp.),属于铲齿象科(Amebelodontidae),形态上比山旺期晚期的短吻原互棱齿象(P. brevirostris)和托氏原互棱齿象(P. tobieni)原始。而鹿科的鹿角化石具有比较小但高的掌状部分,因此被鉴定为皇冠鹿未定种(Stephanocemas sp.),属于柄杯鹿亚科(Lagomerycinae)。通过形态学对比认为,该鹿角在系统演化上非常接近皇冠鹿和柄杯鹿(Lagomeryx)的分化位置,并与原始的卢瓦鹿(Ligeromeryx)相去不远。以往的研究证明,长鼻类和鹿科动物在中国出现在谢家期和山旺期之交,因此,巴尔我义东地点原互棱齿象和皇冠鹿的发现首次提供了在这一地区寻找长鼻类和鹿类的重要线索,并且有可能建立山旺阶的下界层型。新材料的层位过去在中国境内很少发现化石,因此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山旺期早期的哺乳动物面貌。
- 王世骐李春晓李春晓江左其杲张晓晓李录叶捷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早中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