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贵
- 作品数:27 被引量:16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高山峡谷地区无线电遥测与GPS空间定位的比较:野外放归大熊猫的跟踪定位被引量:12
- 2012年
- 以佩戴具有无线电发射功能的GPS颈圈(Lotek GPS_4400M)的放归大熊猫"祥祥"作为目标动物,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RT)和GPS跟踪技术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五一棚"区域,每日监测大熊猫在野外环境下的生存状况、移动规律和觅食行为。为了比较RT和GPS在高山峡谷地区空间定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引入空间定位率、地形特征、空间定位差、巢域大小和日移动距离等指标来分析RT和GPS之间的定位差异。结果表明:RT的空间定位效率明显高于GPS的自动定位(P<0.001),分别是54.1%(绘图法)和45.2%(≧2D);不同月份RT和GPS的空间定位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大熊猫不同月份的海拔活动范围和觅食行为特性密切相关。RT位点的地形指数中坡度高于GPS,坡向和海拔高度较GPS定位点低,两种无线电遥测方法 (两点直接计算法和绘图法)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天位点之间的距离(空间定位差)平均450~660 m左右;RT与GPS所估测的大熊猫巢域大小,除5月、9月和12月RT低于GPS外,其余月份为前者高于后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日移动距离除12月份RT小于GPS外,其余月份都呈现出RT大于GPS的格局,统计检验结果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两种无线电遥测方法所测指数之间都无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RT遥测和GPS定位都可以应用于高山峡谷地区野生动物的生态学研究,而且GPS无线电颈圈在亚高山和高山森林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 周世强黄金燕张亚辉刘巅李仁贵周小平黄炎汤纯香魏荣平张贵权李德生王鹏彦张和民
- 关键词:GPS大熊猫
- 四川嘛咪泽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类型鸟类多样性调查被引量:9
- 2007年
- 2006年4~5月采用样点法对四川嘛咪泽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组成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7目23科105种,数量1948只,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6种,我国特有鸟类7种。鸟类区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对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1)人工林和灌丛草地生境间的鸟类群落相似性指数最高,灌丛草地和原始林之间鸟类群落相似性最低;2)次生林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灌丛草地最低;3)原始林内国家级保护鸟类最多,特有种仅次于次生林;4)林中鸟类垂直分布中间层密度最大。
- 张秀雷陆钢李仁贵杨杰岳碧松冉江洪
- 关键词:鸟类生境多样性
- 大熊猫的行为和保护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指出了将行为研究理论运用到动物保护中是生物保护学的一个新发展方向,大熊猫行为学和行为生态学不断发展的同时,相关的行为知识也逐渐被应用在栖息地管理、种群动态监测、种群灭绝风险预测、圈养大熊猫饲养和繁殖、圈养大熊猫放归等大熊猫保护和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对大熊猫的保护有着积极意义。总结了大熊猫行为研究在保护管理实践中比较重要的应用,并对今后大熊猫的保护行为学研究提出了展望。
- 周晓胡海平李倜邓林华李仁贵
- 关键词:大熊猫
- 大熊猫主食竹拐棍竹地下茎侧芽的数量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内拐棍竹地下茎侧芽的数量特征。调查结果表明:拐棍竹地下茎秆基上的侧芽有壮芽、弱芽和死芽3种不同类型;侧芽一般分布在1~15年生的秆基上,每段秆基具1~4(6)个发育侧芽,1~2(3)个壮芽可发育为竹的地上地下部分;5、6、7年生三个年龄段地下茎上的侧芽所占比例最高,其前后均开始递减,成正态分布;壮芽一般着生于1~7年生地下茎秆基上,7年生以上地下茎的秆基上极少或无壮芽,弱芽在1~15年生地下茎秆基上都有着生,死芽出现在3年生及以上地下茎秆基上;根据拐棍竹地下茎生长特性和营养生长周期预测拐棍竹在2014年可能会大面积开花,届时大熊猫将遭遇食物危机。
- 黄金燕周世强李仁贵刘巅周晓严啸黄炎李德生张和民
- 关键词:大熊猫地下茎侧芽
- 卧龙大熊猫栖息地红腹角雉冬季生境选择的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卧龙"五一棚"区域内的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冬季栖息生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红腹角雉冬季喜欢在2 400~2 800 m海拔段东坡陡峭坡面(﹥45°)的中坡位和下坡位活动,活动生境一般位于距水源近(0~100m)、林下植被盖度(0.10~0.15)和竹子盖度(0.6~0.9)较好,大树较多(5~10株.样方-1)的位点。通过与前人对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选择研究的对比,发现虽然红腹角雉与大熊猫同时分布于五一棚相同海拔段和竹子盖度相似的区域,但选择的坡度不同(大熊猫选择20°~40°的坡度),并且两者在食性上差异显著。对自然因子和主要食物要求的差别,可能正是红腹角雉和大熊猫能长期共存于"五一棚"区域的原因。
- 李仁贵黄金燕周世强黄炎李德生
- 关键词:冬季生境大熊猫
- 野化培训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更新的影响被引量:25
- 2009年
- 亚高山竹类占据着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 leuca)食物组分的99%,竹子的生命周期与大熊猫的生活史密切相关,竹子的更新和生长直接影响着大熊猫的生存与保护。为了弄清大熊猫的采食利用和人为砍伐是否促进或制约竹子的繁殖更新,应用样方法、定位观察法,连续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内野化培训大熊猫采食、人为砍伐和对照样方中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更新动态。结果表明,在相同种群数量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p>0.05),被大熊猫采食竹子的比例为67.07%,致死率29.07%;人为砍伐竹子的比例为65.67%,致死率46.68%,可见与大熊猫采食相比,砍伐更为影响拐棍竹种群的生存。从出笋数量来看,不同处理方式有利于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更新(p<0.05),尤其是人为砍伐措施大大提高了竹子的出笋率,但人为砍伐样方的竹笋质量(地径和株高生长)却远低于大熊猫采食和对照样方,未能达到大熊猫觅食的选择利用标准。不同年份之间,各种处理方式下的拐棍竹出笋数量波动较大(p=0.006~0.035),并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相似(2007,p=0.825)。不同处理方式之间,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年补充率,各年份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2007年外),年死亡率仅2003年和2004年有明显的差异(p<0.05),2005~2007年均不显著(p>0.05)。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年补充率与年死亡率之间表现出年补充率(年死亡率的格局(p<0.05),唯有大熊猫采食样方的2004年和2005年、人为砍伐和对照样方的2005年的年死亡率略高于年补充率(p>0.05),这表明拐棍竹无性系种群对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具有无性系整合的补偿效应。
- 周世强黄金燕张亚辉李仁贵李德生张和民
- 关键词:无性系种群大熊猫采食砍伐卧龙自然保护区
- 大熊猫粪便野外暴露时间对微卫星实验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非损伤性取样,如从粪便中获取DNA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在珍稀野生动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DNA质量与后续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粪便暴露时间的长短。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新鲜程度粪便样品的DNA质量和微卫星基因分型效果探讨大熊猫粪便野外暴露时间对分子实验的影响。研究表明,暴露时间越短,粪便DNA降解程度越低,所提取的DNA质量也较高。同时粪便DNA的降解程度与季节和暴露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春、秋季14 d以内、夏季7 d以内、冬季21 d以内的粪便样品提取的DNA质量较好,微卫星能成功分型;另外,野外卧穴口的粪便样品DNA保存时间相对较长。本研究对野外大熊猫粪便采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王承东杨波黄杰黄炎成彦曦李仁贵黄山李德生张和民
- 关键词:大熊猫粪便微卫星
- 精清对大熊猫精子质量的影响
- 2013年
- 将大熊猫精液分为3组:A组(原始精液),B组(50%精清+50%稀释液)和C组(100%稀释液),在37℃间隔20 min取样检查,评估精子活率、运动速度;B、C组取部分样品制备成冻精,解冻后在37℃比较上述2个指标,一共取样9次。结果显示:鲜精部分60 min以内A、B、C 3个组活率、运动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第80 min A与B、C组间活率出现差异(P<0.01),但B、C组间无差异(P>0.05),A组的活率在第80 min时开始显著降低,B、C组在20~180 min内均未见显著降低(P>0.05)。速度方面,A与B、A与C、B与C组出现显著差异的时间是第80、60、160 min,A、B、C出现显著降低的时间分别是60、160、180 min。冻精部分,B、C组在活率、运动速度中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37℃下,精清不利于延长大熊猫鲜精存活时间也不利于精子保持稳定的快速运动,且精清含量越高其影响越大;冻精解冻后的活力则无显著变化。
- 周应敏黄炎邓涛李仁贵董礼冯明富李德生王鹏彦张和民
- 关键词:大熊猫精清精子
- 大熊猫对冷箭竹更新竹林与残存竹林的选择利用及微生境结构的比较被引量:3
- 2015年
- 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活动密集的"五一棚"区域,设置固定监测样线,定期收集大熊猫在冷箭竹更新竹林和残存竹林中的活动痕迹和生境数据。通过路线监测和样地调查,"五一棚"区域拐棍竹和冷箭竹为海拔梯度分布,2700 m以下为拐棍竹林,2300~3600 m之间为冷箭竹林;冷箭竹的更新竹林和残存竹林呈镶嵌耦合分布,从而有利于大熊猫的季节迁徙、食物转换和面对冷箭竹的开花枯死和自然更新。2012年9月—2013年11月的监测数据表明野生大熊猫主要生活于更新竹林中,利用率达到91.94%,且不同月份之间具有波动性(P〈0.05)。比较更新竹林和残存竹林的微生境结构,发现两者之间除小部分变量之外(坡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竹笋密度、成竹密度、种群密度和枯死竹密度),其余各变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竹子质量(地径、株高和生物量)达到大熊猫选择利用的标准。
- 周世强李仁贵严啸黄金燕刘巅黄炎李德生张和民
- 关键词:大熊猫冷箭竹微生境
- 圈养大熊猫母兽带仔野化培训研究第一阶段
-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于2010年7月开始圈养大熊猫母兽带仔的野化培训研究,选择4只已经配种的具有野外生活经验的雌性大熊猫到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草草于2010年8月3日在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产一雄性幼仔,体重205...
- 李德生黄炎周世强黄金燕刘巅吴代福谢浩邓林桦李仁贵张和民
- 关键词:大熊猫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