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强 作品数:136 被引量:307 H指数:9 供职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理学 更多>>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5 2011年 阐述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传统分子生物学教学的弊端。为加强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验技能,对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放实验室及评价方式进行了初步改革,提出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思路。实践证明通过开展综合性实验可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席守民 马灵筠 杨五彪 李三强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一种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属于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作为一种新的化合物,其结构式为:<Image file="DDA0002590345460000011.GIF" he="35... 沈国民 曹青 高蒙 高稳稳 王俊琪 王麟 李三强豫西某三甲医院1521例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分析豫西地区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以期为皮肤病患者的食物不耐受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9—2020年豫西某三甲医院皮肤科患者152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探讨食物不耐受患者年龄、皮肤病种类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结果1521例患者中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为70.48%(1072/1521),其中阳性率最高的5种食物为鸡蛋(50.03%)、牛奶(37.34%)、小麦(26.17%)、西红柿(16.44%)、大豆(12.10%)。未成年组对鸡蛋、牛奶、小麦、西红柿、大豆等食物的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银屑病、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紫癜这4种常见皮肤病患者均对一种或多种食物不耐受,且多重不耐受发生率较高。结论豫西地区皮肤病患者中普遍存在食物不耐受,患者年龄、皮肤病种类与不耐受的食物有一定关系,对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进行检测可及时发现不耐受食物,通过调整饮食可避免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减少皮肤病的发生。 王善龙 宋影 李捷 李三强 裴丁楠 江张琛关键词:皮肤病 食物不耐受 特异性IGG抗体 一种用于防治肉瘤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肉瘤的外用中药组合物。该用于防治肉瘤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核桃树枝90~250份、蒲公英80~180份、猫爪草80~140份、五倍子100~300份、徐长... 崔旭红 林芹璧 赵琼 付幸涛 夏晓燕 李三强 张春明文献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 CASC2通过miR-21/PTEN信号轴抑制肝细胞癌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癌易感性候选基因(CASC)2作为一种竞争性内源性RNA结合miR-21抑制肝细胞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肝癌细胞系中CASC2和miR-21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RNA免疫共沉淀检测miR-21与CASC2的靶向调控作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肝癌细胞MHCC-97H增殖能力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 QPCR检测发现肝癌细胞系中CASC2普遍低表达,miR-21普遍高表达,且CASC2与miR-21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21是CASC2的一个靶标;RNA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CASC2和miR-21可以相互结合;噻唑蓝(MTT)实验、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表明miR-21可恢复CASC2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Western印迹实验提示CASC2可能通过CASC2/miR-21/PTEN信号发挥抑癌作用。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CASC2作为一种竞争性内源性RNA可能通过miR-21/PTEN信号发挥抑制肝癌作用,将为肝癌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理论依据。 何行昌 朱素华 李三强关键词:MIR-21 HCC PTEN 甲状腺激素改变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肝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一系列肝病。其发病原因和进展机制目前尚未完全了解,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交互作用,国际专家小组建议将其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sm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甲状腺激素直接调控自噬、脂肪生成、脂肪酸摄取及β氧化、胆固醇合成及转运途径逆转等关键环节,对脂质代谢有益。本文就近年来甲状腺功能减退在NAFLD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周晨 王智馨 李三强关键词:甲状腺激素 脂肪酸代谢 一种高纯度电子级乙硼烷的合成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属于乙硼烷的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纯度电子级乙硼烷的合成方法及装置。该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碱金属硼氢化物和三氟化硼在无溶剂条件下干法反应,制备粗乙硼烷气体;2)对粗乙硼烷气体使用硼氢化钾在20‑40℃... 卫志强 杨晖 王勇 胡伊乐 李三强 郭丽哲中国妇女妊娠期肝异常的常见病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Meta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中国妇女妊娠期肝异常的常见病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中国近20年间发表的关于妊娠期肝异常的所有文献.并采用R软件、Stata软件进行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7篇研究文献,累计病例共计83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妇女妊娠期肝异常的常见病因构成比(95%CI)为:肝炎39%(30%-48%),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7%(10%-25%),妊娠性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17%(14%-19%),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3%(2%-4%),妊娠剧吐8%(6%-11%),HELLP综合征3%(1%-5%).其中由肝炎引起的妊娠期肝异常的妊娠结局中,孕妇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概率分别为20%、35%、15%;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的概率分别为26%、16%;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引起的妊娠期肝功能异常中,孕妇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概率分别为21%、62%、16%;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的概率分别为40%、15%;由妊娠性ICP引起的妊娠期肝功能异常中孕妇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概率分别为36%、70%、15%,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的概率分别为35%、16%.并且妊娠期肝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显著相关,其OR值(95%CI)分别为:早产4.48(3.89-6.60),剖宫产3.75(3.28-4.29),产后出血5.36(4.07-7.05),胎儿窘迫3.78(3.16-4.53),围产儿死亡6.39(3.27-12.49),妊娠期高血压4.67(3.44-6.35),新生儿窒息3.07(2.18-4.32).结论肝炎是引起妊娠期肝功能异常的首要病因,其次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性肝内胆汁淤积症;并且均可不同程度增加妊娠及分娩时母婴风险. 宋影 李三强 张勇勇 王善龙 宋晓改 朱文枫 张溢煚 孙海宽 李明关键词:病因 META分析 医学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2 2020年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当代医学生的科研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国际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探索建立医学本科生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教学课题。文章通过分析目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完善本科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拓展创新性实验,建设创新性教师队伍,加强制度和科研平台建设等措施以加强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医学本科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思路。 刘建成 李三强 马灵筠 王萍 王梅林 陈群力 胡澍 万学东 王勇关键词:本科生 HSP70I、L-6和TNF-α在CCl_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HSP70I、L-6和TNF-α在急性肝损伤及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雄性小鼠分为观察组90只和对照组10只。观察组腹腔注射CCl4制作急性肝损伤模型,制模后3、6、12、243、03、6、42、48、54h各处死10只。赖氏法检测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变化;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损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I、L-6和TNF-α蛋白表达及变化趋势。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ALT、AST逐渐升高,36 h达到高峰,后逐渐减低;肝脏失去正常结构,36 h时最为显著,后逐渐减轻;与对照组相比,肝脏HSP70I、L-6和TNF-α蛋白的表达呈以下趋势:HSP70在3、6、12 h先升高,12 h至最高2,4 h时降低3,0 h至最低点,后再升高;IL-6在3、6、12 h逐渐减低,24 h时升高3,0 h至最高点,后又逐渐减低,54 h时仍略高于正常水平;TNF-α先逐渐升高,30 h达到高峰,后又逐渐降低,但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HSP70I、L-6和TNF-α在小鼠急性肝损伤以及肝再生过程中变化明显,可能与急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刘小转 李三强 任江涛 席守民 徐正顺 孙永健关键词:四氯化碳肝损伤 热休克蛋白70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